Workflow
银行理财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
icon
搜索文档
理财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八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9:04
银行理财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进展 - 银行理财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已进入试评级阶段 相关结果近期下发至各公司 预计大概率今年底落地 [1] - 评级办法导向为"质量重于规模" 不再鼓励单纯冲规模 评级要素包括公司治理 资管能力 风险管理等六大方面 资管能力权重最高 [1] - 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 1-2级可优先试点创新业务 5-6级为高风险公司 4级以上可能面临非标 权益类 衍生品等投资限制 [1] 评级指标与监管导向 - 定量指标强调产品业绩达标率 提高混合类 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 提高长期限资金占比 压降现金管理类 委外投资规模 [1] - 业绩基准达标率成为关键压力指标 监管要求业绩基准与投资标的匹配 产品名称需体现投资策略 [4] - 含权投资比例受重点关注 28家理财公司2024年末混合类 权益类产品规模合计4493 37亿元 其中权益类仅267 75亿元 [5] - 优先股是否计入权益资产存在争议 部分公司混合类产品实际仅持有优先股 [6] - 委外投资规模压降是重要方向 目前理财公司多通过券商资管 基金专户 FOF MOM等形式配置资产 [7] 试评级结果分析 - 头部公司试评级表现不佳 因规模指标作为分母导致加权分数偏低 且主观分数差异小 [2] - 股份行理财公司在期限结构 含权产品占比 业绩基准达标率等质量指标上表现较差 [2] - 部分指标数据口径存在反馈 后续可能优化调整 [3] 代销机构管理与行业影响 - 代销机构管理纳入投资者权益保护评价 对下沉至农商行 村镇银行的理财公司影响较大 [8] - 代销渠道管理难点在于机构系统不统一 日常监管难以兼顾 客户投诉是主要体现 [8][9] - 评级办法强化监管导向 但行业已处于强监管状态 更多作为管理抓手推动整改 [10] - 新理财公司牌照审批门槛可能提高 但机构仍积极争取稀缺牌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