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达近31万亿元 固收类产品仍将占据主导
证券日报· 2025-07-08 00:52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结构 - 截至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23万只 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 较去年年底增长3.4% [1] - 非现金管理类固收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存续规模23.4万亿元 占比75.57% [1] -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85万亿元 占比22.12% 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合计占比2.17% 规模0.67万亿元 [1]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占比仅0.05% [1] 产品结构形成原因 - 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保守 更青睐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固收类产品 [2] - 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权益类资产投资经验能力欠缺 投研体系尚不完善 [2] - 供需双方共同选择导致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占比低的均衡结果 [2] 行业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 行业面临降息压缩收益与估值整改双重压力 [2] - 银行理财子公司推进低波动稳健产品与多元主题产品并行 [2] - 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衍生品配置等方式提升收益 [2] - 建议强化投研能力、丰富产品矩阵、深化数字转型、加强投资者教育 [2] 下半年市场影响因素 - 利率持续下行可能引发"存款搬家"推动规模增长 [3] - 股债市场"跷跷板"效应明显 股市回暖或导致资金分流 [3] - 债券利率波动、权益市场表现及估值整改可能影响规模增长节奏 [3] - 固收类产品仍将主导 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有望逐步扩容 [3]
金融破段子 | 高考填志愿的这些坑,买基金也常踩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30 16:52
明天(7月1日),今年参与高考的上海考生就要提报志愿了。 本来填志愿和投资也没什么关系,但过去一两周,小编接到了好几个朋友的电话,希望我帮他们孩子的高 考志愿意向把把关。几番交流,我突然意识到,高考填志愿的这些坑,好像也是买基金时容易踩的。 第一坑是唯分数论,却没有真正了解自己。 小编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小孩考了**分,这个分应该差不多够上**学校的**专业,小孩没啥想法,你觉 得怎样。 说实话,我很理解这种选择的逻辑,其底色是 不允许浪费考分 ;小孩没啥想法,那就跟着考分走。殊不 知,与其说是小孩没啥想法,不如说是 根本没有花大力气去真正挖掘、了解自己的偏好 。 但了解自己才是为将来负责的必修课。暂时没想法不等于真的可以随便来,而是得倒逼自己找答案;正面 提问没答案,可以先用排除法来删去选项。 其实投资中也常有类似情况。如果不深入了解自己真实的风险偏好,可能就不会发现自己原来连5%的回 撤都觉得煎熬,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再聚焦权益类产品;如果不深入了解自己真正认可的投资理念,可 能也不会发现自己原来不能承受行业主题基金的波动,这种情况下,决策的起步阶段就应该做取舍……了 解自己,永远都是重要决策的第一步。 ...
券商私募资管存量规模回升至5.43万亿元 单月增量破千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6-26 00:21
券商资管业务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截至4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回升至5.43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1094.96亿元,扭转2月以来下降趋势 [1][2] - 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增至2.93万亿元(占比54.07%),单月增加1127.94亿元(增幅4%),单一资管计划规模2.49万亿元(占比45.93%)环比下降0.13% [2] - 固收类产品规模达44770.01亿元(占比82.49%),单月增长1195.9亿元(增幅2.74%),混合类/权益类/衍生品类占比分别为9.36%/7.59%/0.56% [2] 主动管理转型成效 - 前4个月新发产品中集合资管计划备案规模占比达61.08%(819.56亿元),单一资管计划占比38.92%(522.19亿元) [3] - 监管政策推动行业打破刚兑、消除多层嵌套,加速业务回归"受人之托"本源,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2] - 头部券商如财通资管固收投资强调"低波动,稳收益",同时拓展量化、衍生品等多元策略 [5]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资管规模将稳中有升,权益类和固收类产品均可能贡献增量,固收+产品发行力度加强 [4] - 政策修订将资管业务收入加分范围扩大至行业前30名,鼓励中小券商发展特色资管业务 [5] - 长期看资管费率下行趋势明确,受公募降费、ETF工具化及利率中枢下滑等因素影响 [6]
不追逐短期浪花 寻求“确定性之锚”
中国证券报· 2025-06-25 05:1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坚持"居善行远"的立身哲学和"因势而变、守正出新"的应对方法,核心策略包括投研引领、风控为纲、科技赋能、捕捉机会 [1] - 产品规模突破5000亿元,坚持绝对收益目标,为投资者提供"确定性之锚" [1] - 依托区位平台、资产配置、科技赋能、产品体系、渠道建设的差异化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 [2] 区位与资源优势 - 根植浙江地区,受益于当地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民营经济活跃和科技创新脉搏强劲的特点 [2] - 债券、非标等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底层资产整体质量较高 [2] - 2021年设立科创投资部,累计为1000余家初创型科创企业完成直接股权融资,助力100余家被投企业实现资本化 [3] 科技与数字化 - 实施"数据+IT"双中心管理模式,建立全流程数据管理体系,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3] - 引入AI数字人技术,提升营销内容生成效率和质量,并建立全资产管理平台、统一风险管理平台、营销一体化平台 [6] - 依托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势,增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经营中的应用质效 [3] 产品体系与渠道 - 产品图谱呈金字塔结构:固收类产品为基座,"固收+"及混合类产品为支柱,私募权益类产品为创新抓手 [3] - 合作代销机构超200家,涵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多维度立体化代销网络 [4] 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末产品存续规模4386.05亿元,同比增长超17%,2025年6月达5016.2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4.37% [4] - 2024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高出全市场平均水平 [4] 投研与资产配置 - 采用SAA(战略资产配置)与TAA(战术资产配置)双策略,自上而下把握经济周期,灵活捕捉市场波段机会 [5] - 在权益市场中寻找价格较低的优质资产配置,长期看好中国资产 [6] 行业趋势与未来战略 - 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含权理财产品因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和绝对收益目标将展现竞争优势 [6] - 政策鼓励理财机构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公司计划挖掘债券价值、关注权益市场机会,探索黄金、REITs、量化等策略 [7][8] - 权益投资坚持以我为主,淡化相对收益理念,注重仓位控制和个股安全边际以控制回撤 [7]
谁是公募基金中的“偏科王”?“重固收、轻权益”的结构性问题,是市场的选择还是机制束缚下的无奈之举?
搜狐财经· 2025-06-23 20:12
从叨姐多年观察机构投资的经验来看,银行系公募要想真正突围,需要进行"手术级"改革:建立"固收保规模、权益创利 润"的双轮驱动模式,引入市场化职业经理人,甚至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有彻底摆脱"靠山吃山"的依赖心理,才能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其中最"偏科"的当属上银基金,固收占比达到惊人的98.75%。就连中银基金、建信基金这些管理规模超6000亿的头部机 构,权益类占比也不足5%。 | | 北京都 | 信赖 | | | --- | --- | --- | --- | | EMNE | 国收节比 | 总规模(亿) - 回收规保(16) | | | 上親羅金 | 98.75% | 2,264.66 | 2236.26 | | 蒸元基金 | 98.51% | 1,904.33 | 1875.96 | | 中加基金 | 97.64% | 1,248.80 | 1219.3 | | 恒生前海基金 | 96.52% | 158.24 | 152.73 | | 佛蘭語言語 | 95.74% | 3,629.73 | 3475.1 | | 六师真会 | 95.49% | 3,612.68 | 3449.81 | ...
掌舵八年,章砚卸任中银基金董事长,6500亿公募巨头迎新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19 15:40
6月17日,中银基金公告称,董事长章砚因工作调整原因离任,该职务由执行总裁张家文代为履行。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 章砚近8年的掌舵期正式结束,也引发市场对这家管理规模达6500亿元的公募巨头未来战略调整的关注。 | 代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执行总裁 | | --- | --- | | 代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张家文 | | 任职日期 | 2025年6月16日 | | 过往从业经历 | 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执行总裁。 | 张家文自6月16日起代行中银基金董事长职务,其职业生涯始于中国银行体系,历任苏州分行太仓支行副行长、风险管理 处处长、工业园区支行行长等职,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后长期担任执行总裁,负责公司战略执行与业务管理。他拥有丰富 的银行及基金行业经验,曾参与中银基金固收类产品规模扩张的关键阶段。 |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重事长 | | --- | --- | |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章砚 | | 离任原因 | 工作调整 | | 离任日期 | 2025年6月16日 | | 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 | 元 | 自2017年8月接任董事长以来,章砚带领中银基金实现了资产 ...
企业年金基金一季度榜单:两家公募管理产品三年业绩仍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20:10
记者注意到,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的表现展现出几个关键特征。收益率指标首次采用三年 期作为参考期限,体现出激励"长钱长投"的考核导向。分产品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凭借其风险属性优 势,在过去三年的平均收益率显著领先于含权益类产品,尤其是单一计划下的固收组合表现最为亮眼。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的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数 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基金总规模达到3.73万亿元,相较2024年年底进 一步增长约0.62万亿元。 同期,数据还呈现了2025年一季度22家企业年金管理人的在管产品数量、规模及细分产品的三年期收益 情况等。 在各家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投资管理规模方面,数据显示,22家机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管理组合5713 个,总组合资产规模3.67万亿元,其中包含11家公募基金公司。 分机构来看,易方达和工银瑞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在基金管理人中最高,分别实现3118万亿元和3151万亿 元,相比于去年底分别出现86亿元和154亿元的增长。南方基金紧随其后,组合资产规模从2460亿元增 长至2532亿元。 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尤其在 ...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首次公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引导委托人注重长期收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2:50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基金总规模达3.73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约0.62万亿元 [1] - 一季度投资资产净值超3.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46% [2] 投资收益率披露调整 - 投资收益率参考指标从一年期改为三年期是此次数据披露的重要调整 [3] -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计算区间为2022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2]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背景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推动长周期考核 [3] - 证监会提出公募基金、年金基金等需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3] - 中长期资金具有规模大、增速快、久期长等特征但此前受季度考核限制难以流入权益市场 [3] 长周期考核的影响 - 按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公布业绩体现"长钱长投"精神鼓励年金管理机构注重长期收益 [4] - 长周期考核有助于管理机构回归投资本源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建设 [4] - 权益资产在长期配置中性价比提升将增加股票市场长期资金供给优化投资者结构 [4] 企业年金基金收益构成 - 固收类产品总规模5293.04亿元占比14.3%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54% [5] - 含权益类产品总规模31711.58亿元占比85.7%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06% [5]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规模3312.44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8%为最高细分品类 [5] - 2022-2024年单年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83%、1.21%、4.77% [5]
这家券商资管总经理定了!此前曾公开招聘
券商中国· 2025-06-12 14:06
高管变动 - 财信证券原副总裁王琼拟出任国盛资管总经理 执业机构已登记为国盛资管 登记日期为5月30日 [1][3] - 王琼职业履历丰富 曾担任建行深圳分行机构业务部经理 安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 博时资本副总经理 方正证券助理总裁 粤开证券副总裁等职 [3] - 国盛资管于2025年3月公开招聘总经理 要求10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 且担任金融机构总经理下一级职务满2年以上 [4] 公司背景 - 国盛资管为国盛证券全资子公司 2015年5月20日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8亿元 [2][8] - 2022年8月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成为国盛证券实际控制人 2022年12月国盛资管恢复正常经营 [8] - 2023年7月国盛证券向国盛资管增资4亿元 注册资本从4亿元增至8亿元 [9] 经营情况 - 2024年国盛资管营业收入3143.72万元 同比增长93.31% 净利润亏损662.9万元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9] - 2024年发行设立12个资管产品 形成多系列产品线 直销净申购额较上年增长超7倍 [9] - 2025年计划加大标准化投资业务 主动管理业务和直销业务 打造旗舰品牌产品 [10] 行业动态 - 2024年国盛证券公开招聘国盛期货总经理 国盛证券首席信息官等多个高管职位 [6] - 2025年华西证券公开招聘首席信息官 诚通证券公开招聘总经理等职位 [7] - 国盛资管前任董事长裘强因公司违规被深圳证监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面临5年资格罚 [10]
超八成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近一年实现正收益
金融时报· 2025-06-04 15:24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去年三季度延续至今的各项打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入市堵点的利好政策 不断,无疑加强了保险机构对于配置股票的兴趣和信心。 (责任编辑:孟茜云) 具体来看,固收类产品方面,在960只披露数据的固收类产品中有900只实现正收益,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76%,中位数为2.34%。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收益则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在已披露数据的240只权益类 产品中有180只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7.42%,中位数为5.57%。对此,有券商人士认为,权益类产 品的表现与权益市场走势高度相关,今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科技、消费板块轮动活跃的特点,这为 保险资金投资提供了丰富的结构性机会。混合类产品展现出攻守兼备的优势。在188只混合类产品中, 有143只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5.21%,中位数为3.38%。 对于今年的投资情况,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期公布的2025年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 显示,50%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53.57%的保险公司对2025年A股市场持较乐观看法,较去年下半年有 所提升。52.78%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51.19%的保险公司认为,今年的A股市场会呈现震荡上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