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再生技术

搜索文档
永太科技联手复旦团队成立合资公司,锂电“打针复原”黑科技加速产业化
全景网· 2025-09-15 13:26
核心技术突破 - 锂电池"打针复原"技术实现产业化关键突破 三氟甲基亚磺酸锂作为新型补锂添加剂可延长电池寿命1-2个数量级[1] - 复旦大学团队在《Nature》发表突破性研究 通过外部供锂思路设计锂载体分子 实现精准补充缺失锂离子[3] - 处理后的电池可实现数万次循环寿命 技术既可用于旧电池修复也可在新电池中添加预防容量衰减[3] 产业化进展 - 永太科技于2024年3月获得技术专利授权并完成专利变更[4] - 2024年9月9日设立合资公司永太芯氟 公司持股67% 科研团队持股33%[4] - 科研团队持续深耕领域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4] - 公司已实现新型添加剂小规模量产 并向头部锂电公司送样 产品验证符合预期[5] 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电解液需求超200万吨 假设50%电池需要添加3-5%添加剂 需求规模约3-5万吨[5] - 按常规补锂剂30-50万元/吨价格测算 市场空间超百亿元[5] - 材料兼容现有产线 产业化门槛较低[5] - 全球退役锂电池数量2024-2031年预计保持36.6%复合增长率 中国保持40.1%高增长[2] 公司竞争优势 - 构建完整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布局 形成"锂盐原料→锂盐→添加剂→电解液"全链条能力[6] - 拥有六氟磷酸锂年产能约2万吨 液态LiFSI 6.7万吨试产中[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6亿元 同比增长56.2% 第二季度净利润0.5亿元 同比增长165.8%[6] - 山西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 5.8亿元 18.8亿元[6] 行业背景 - 主流锂电池循环寿命在500-2000次之间 容量衰减至80%以下即面临退役[2] - 预计到2028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突破每年400万吨[2] - 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