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3000万人次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11:03
核心观点 -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两周年,已从一条交通线转变为驱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黄金线,在客流、运力、服务及经济带动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1][6] 客流表现 - 开通两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3000万人次 [1] - 江阴站作为新建站点,累计到发旅客率先突破1000万人次 [2] - 日均发送量从开通初期的3.4万人次稳步增长至4.7万人次,增幅达38% [2] - 2025年暑运期间日均发送量突破5.4万人次,同比增长23%,远超全国4.7%的同比增长水平 [2] 运力配置 - 图定列车开行对数从初期38对加密至50对,运力增幅超31% [3] - 2025年三季度新运行图实施后,新增6对列车并优化2.5对运行路径,提升通勤高峰及热门方向服务 [3] - 针对跨城通勤群体,在武进站、江阴站共计增开2.5对通勤列车,实现早出晚归的便捷通道 [3] 服务创新 - 探索“高铁+”发展模式,如联动文旅部门推出“凭高铁车票享景区折扣”政策,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 [4] - 开行“苏超”球迷专列,提供“高铁直达+专属接驳+站内服务”的全流程保障方案 [4] - 开行研学列车和上海虹桥至成都东的动卧列车,拓展服务边界 [4] 经济带动效应 - 高铁串联的7个“百强县(市、区)”沿线人口总量占全国0.3%,生产总值却占全国5.8%,形成高效的“1小时产业协作圈” [5] - 2024年江阴市GDP突破5000亿元,张家港市GDP跨越3500亿元,常熟市GDP跨越3000亿元 [5] - 高铁提升沿线园区如武进国家高新区津通国际工业园的曝光度和项目人才来访量,深化与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的产业协同 [5]
2025长江三角洲高校教授及企业家乒乓球精英扬州邀请赛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12:31
赛事概况 - 2025长江三角洲高校教授及企业家乒乓球精英邀请赛于8月2日在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开幕 [1][2] - 赛事吸引24支代表队177名运动员参赛 其中18所高校的141名教授运动员参与 [2] - 竞赛项目为混合团体对抗赛 分小组循环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 最终决出十六强名次 [2] 参赛主体 - 参赛队伍由高校教授和商界精英组成 包括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 [2] 赛事意义 - 赛事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 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深度对话 [2] - 活动强化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人文纽带作用 [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 扬州市科技局 人社局 体育总会及江苏省乒协 [2] - 承办单位为扬州市乒协和扬州市凤凰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 - 协办单位包括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和扬州市旅游协会 [2]
【中国改革现场】把上海机场搬到家门口
央广网· 2025-05-12 11:44
物流效率提升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模式可节约物流时间12小时到24小时 [1] - 该模式降低地面物流成本约10%到30% [1] - 货物在苏州完成理货、包装加固、转关报关、海关查验等流程后直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无需二次安检 [1] 企业成本优化 - 前置货站帮助企业省去因单证问题或货物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隐形成本 [1] - 生物制药集团物流负责人表示新模式避免了货物在上海安检时的潜在处理麻烦 [1] 监管与技术协同 - 上海机场安检人员前移至苏州货站确保安检标准统一 [1] - 苏州与上海海关通过"安全智能锁"实现转关自动核销 [1] - 海关与民航共建联网系统实现对货物运输全流程双重监管 [1] 跨区域合作成果 - 前置货站累计完成出口业务50票、26吨,货值228万美元 [2] - 预计2023年苏州将有超1500吨出口空运货物通过该模式运输 [2] - 项目突破省级行政区域监管协同和垂管体系跨部门协同 [2] 技术创新应用 - 项目实现民航安管体系与海关关区协同模式的技术跨代 [2] - 现代科技技术应用打通数据并实时获取全流程管理信息 [2] - 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通过该项目形成具体可视化场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