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沿江高铁
搜索文档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两周年:“黄金通道”绘就民生与发展共赢新图景
江南时报· 2025-09-29 15:25
客流稳增: 从"出行选择"到"生活标配",潜力持续释放 "沪宁沿江高铁江阴站自开站以来,截至9月22日,在新建站点中率先实现累计到发旅客突破了1000万人 次。"江阴站站长范鹏飞满怀自豪地说道。 两年来,省铁路集团南沿江公司抓住客流培育上升期窗口,采取"增开列车引流上线"策略,使得沪宁沿 江高铁客流吸引力持续攀升,日均发送量从开通初期的3.4万人次,稳步增长至如今的4.7万人次,增幅 达38%。无论是工作日穿梭于城市间的跨城通勤、周末携家带口的短途出游,还是节假日返乡探亲的温 馨旅程,这条高铁已从"可选项"变为融入日常的"生活标配"。 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迎来开通运营两周年。作为沪宁通道上的"黄金线",沪宁沿江高铁以高效运输 破局、以创新服务提质,两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3000万人次,勾勒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繁荣图景, 书写了一份兼顾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优异答卷。 从"单一运输"到"多元赋能",价值持续延伸 省铁路集团南沿江公司积极探索"高铁+"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客运服务、打造优质客运产品,致力将沪 宁沿江高铁价值链延伸至周边产业。 面对"高铁+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趋势,铁路部门联动沿线交通部门和文旅部门, ...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3000万人次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11:03
核心观点 -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两周年,已从一条交通线转变为驱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黄金线,在客流、运力、服务及经济带动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1][6] 客流表现 - 开通两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3000万人次 [1] - 江阴站作为新建站点,累计到发旅客率先突破1000万人次 [2] - 日均发送量从开通初期的3.4万人次稳步增长至4.7万人次,增幅达38% [2] - 2025年暑运期间日均发送量突破5.4万人次,同比增长23%,远超全国4.7%的同比增长水平 [2] 运力配置 - 图定列车开行对数从初期38对加密至50对,运力增幅超31% [3] - 2025年三季度新运行图实施后,新增6对列车并优化2.5对运行路径,提升通勤高峰及热门方向服务 [3] - 针对跨城通勤群体,在武进站、江阴站共计增开2.5对通勤列车,实现早出晚归的便捷通道 [3] 服务创新 - 探索“高铁+”发展模式,如联动文旅部门推出“凭高铁车票享景区折扣”政策,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 [4] - 开行“苏超”球迷专列,提供“高铁直达+专属接驳+站内服务”的全流程保障方案 [4] - 开行研学列车和上海虹桥至成都东的动卧列车,拓展服务边界 [4] 经济带动效应 - 高铁串联的7个“百强县(市、区)”沿线人口总量占全国0.3%,生产总值却占全国5.8%,形成高效的“1小时产业协作圈” [5] - 2024年江阴市GDP突破5000亿元,张家港市GDP跨越3500亿元,常熟市GDP跨越3000亿元 [5] - 高铁提升沿线园区如武进国家高新区津通国际工业园的曝光度和项目人才来访量,深化与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的产业协同 [5]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600余天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串珠成链,“黄金通道”添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6-23 07:23
高铁运营数据 - 沪宁沿江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串联8个车站,开通600余天累计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 [1] - 线路全长279公里,贯穿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市,与沪苏通铁路共线接入上海枢纽 [2] - 太仓站4月10日新运行图后开行列车137列,日均发送旅客6000余人,高峰日超16400人 [5]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句容茅山风景区因高铁开通引流12万人次,句容市2024年接待游客1754.56万人次(同比+16.6%),旅游总收入138.80亿元(同比+15.0%) [4] - 沙溪古镇2024年接待游客34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高铁促进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新兴业态发展 [5] - 江阴市开发"高铁+旅游"精品线路,举办"万人坐高铁游江阴"活动,推动文旅消费 [6] 物流运输优化 - 沪宁沿江高铁分流客运压力后,无锡西站物流园货运列车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7] - 无锡西站物流园2024年"公铁水"多式联运吞吐量达1172万吨,其中铁路到发运量322万吨 [8] - 园区形成中欧接续班列等"五线齐发"运营格局,覆盖200公里范围内5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和120家省级产业园区 [8] 基础设施维护 - 巡检团队每日零点至凌晨4点进行轨道尺寸测量、钢轨探伤、道岔调试等作业,道岔尺寸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3] - "智能检测+人工精调"模式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发现最美铁路】沪宁沿江高铁:为长三角发展增添新动能
环球网· 2025-06-20 16:22
高铁建设与区域发展 - 沪宁沿江高铁以350公里时速穿行江南,显著提升长三角交通效率并促进协同发展[1] - 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城市通过高铁接入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推动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增长[1] - 高铁促进人才跨城流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沿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攀升[1] 经济与产业影响 - 高铁开通8个月(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累计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成为区域经济重要纽带[2] - 沿线城市文旅产业显著受益,"快旅慢游"模式带动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特色旅游消费[1] - 高铁推动乡村振兴,特色民宿和非遗体验项目吸引游客,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增强[1][2] 社会效益 - 高铁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流通,惠及沿线数千万群众[2] - "钢铁动脉"效应显现,促进旅游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民生与共富双重价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