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闲置土地处置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指明方向!深圳闲置土地处置将迎新变局
华夏时报· 2025-06-13 22:40
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健全土地等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 [4] - 深圳开发强度接近60%,新增供地空间有限,前期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出让粗放,导致大量闲置低效土地与土地空间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 [4] - 深圳市存在近100宗闲置土地,闲置时间最久达27年,面积最大的闲置土地达313979平米,因政府原因已闲置77个月 [5] 深圳土地利用现状与挑战 - 2020年末深圳市建设用地1027.25平方千米,国土开发强度约50%,建筑面积11.48亿平米,常住人口17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100% [6] - 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快,产业地块利用周期与产业更迭周期不匹配,导致土地闲置,新型产业用地需求与供地制度不匹配 [7] - 97宗闲置地块中,涉及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地块有38宗,涉及企业原因造成的有28宗,非单一原因的有13宗 [8] 闲置土地处置与盘活政策 -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 [8] - 国家针对存量土地开发密集出台政策文件,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发展产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允许土地不同使用功能混合和容积率奖励转移 [9] - 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大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力度,中央部委明确将存量闲置地块优先纳入收储计划,赋予地方政府在收购定价、用途上的自主权 [9] 深圳未来发展需求与机遇 - 深圳在高科技、现代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等产业方面,以及民生服务、扩大内需方面仍有巨大用地和空间需求 [10] - 深圳有大量已批未建、未开发、低效闲置的二、三产业用地,需将国家政策红利与深圳先行示范政策创新自主权结合,创造盘活利用新模式 [10]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机制 深圳为超大城市探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1:29
深圳闲置土地处置改革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提出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 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 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 [1] - 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 深圳作为产业用地需求旺盛但新增建设用地有限的城市 其改革措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3] - 现有闲置土地分为三类:超期未动工满一年 已动工但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额不足25% 中止开发满一年 [1] 现行处置政策框架 - 自然资源部2012年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将闲置原因分为政府原因和非政府原因 政府原因可延长开发期限或置换土地 非政府原因满一年按土地出让金20%征闲置费 满两年可无偿收回 [2] - 地方政府近年探索新方法 如甘肃建立处置台账 分类清理批文 专项债支持土地储备等 [3] 深圳改革方向分析 - 深圳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中443平方公里为不可开发山地 新增建设用地受限 [4] - 产业用地需求旺盛 现有供应方式难以满足新产业新业态需求 需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 [5][6] - 专家解读深圳可能细化闲置费阶梯式收取标准 按不同闲置时长分档增加成本 激励加快开发 [6] - 盘活方式或包括土地整理 再开发 功能转换 释放土地优先倾斜重大产业项目 [6] - 2023年深圳尚未收储房地产闲置土地 新政策可能推动专项债收储加速 [7] 行业影响 - 改革将提升土地盘活效率 释放存量资源 对超大城市土地管理具有示范效应 [6][7] - 产业用地保障强化 有利于支撑深圳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