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健康化
icon
搜索文档
盐津铺子(002847):深挖单品潜力,品牌化战略逐步推进
招商证券· 2025-10-17 15: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1][3] 核心观点 - 盐津铺子作为休闲零食头部品牌,通过多次转型拥抱渠道变化,从渠道型公司向品牌企业转型,以"大魔王"、"蛋皇"子品牌锚定品类打造大单品,并把握量贩、电商、会员商超等增量渠道实现快速成长 [1][2] - 公司在魔芋、鹌鹑蛋品类外积极培育新品类,渠道上重点将定量流通、海外、量贩作为增量重点,营收端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5-27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8%、21%、18% [1][8] - 成本端受益于原料价格回落、规模效益和品牌建设能力提升,盈利能力有望回升,预计25-27年EPS为2.91/3.58/4.26元,对应PE分别为25、21、17倍 [8][9] 公司概况与发展历程 - 盐津铺子是一家从事休闲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的现代化制造企业,前身为2005年接管的"腾飞食品厂",现已成为休闲零食头部企业,战略由渠道驱动升级为产品、渠道双轮驱动 [14][15] - 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品牌初创期(2016年前)聚焦直营商超和品类扩张;品牌探索期(2017-2021)上市后升级品牌战略,把握商超店中岛红利;二次转型期(2022年至今)开启全渠道转型,推出"大魔王"、"蛋皇"子品牌 [15][16] - 2024年公司收入53.04亿元,同比增长28.89%,从2016年6.83亿元到2024年复合增速29.20% [26][31] 产品结构与品类战略 - 公司产品涵盖辣卤零食、深海零食、休闲烘焙、蛋制品、坚果果干、果冻、薯类零食七大品类,2024年辣卤零食营收19.62亿元,占比36.99%,是第一大品类 [26][27] - 魔芋制品2024年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76.1%,占总营收15.79%,毛利率约40%;蛋类零食营收5.80亿元,增速81.97%,是增速最快品类 [26][28] - 公司2021年提出1+7多品类多品牌战略,23-24年推出"大魔王"、"蛋皇"子品牌,通过"素毛肚"创新麻酱单品和高端鹌鹑蛋打造大单品,并积极培育薯片、果冻等新品类 [8][16][62] 渠道布局与战略 - 公司渠道结构持续优化,从依赖直营商超转向全渠道矩阵,2024年经销及新渠道营收占比从2020年62.24%上升至74.59%,直营商超占比从32.2%下降至3.5% [2][56] - 量贩渠道2021年率先布局,2024年营收占比25%(超13亿元),覆盖2-3万家门店;电商渠道2024年收入11.59亿元,占比21.9%,抖音占电商40%-50% [56][74][77] - 2025年重点覆盖三、四线城市校园店、社区店、便利店等定量流通渠道,海外市场以东南亚为首站突破,2024年海外收入约6000万元,25年预计翻倍增长 [8][73][84]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约4718亿元,行业稳步扩容,健康零食(零糖、低GI、低脂)和辣味零食预计保持较快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8][33] - 渠道加速迭代,量贩、会员商超兴起,2024年零食量贩门店数近4万家,GMV突破1100亿元;山姆会员店2024年中国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零食品牌重要增量渠道 [37][40][44] - 抖音电商崛起,2024年全品类GMV突破3.5万亿元,休闲零食增速23%,传统货架电商市占率被挤压 [47][48] 竞争优势 - 组织机制灵活高效,设立营销业务总部统一管理各渠道销售,通过多轮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决策机制灵活,能快速响应渠道变化 [8][52][53] - 营销能力突出,高势能投入年轻化场景和校园渠道,通过IP联名(如六必居、三丽鸥、三养)和社媒营销打造爆品,2025年3月大魔王麻酱素毛肚月销破亿 [8][57][58] - 供应链垂直整合,自产率95%,拥有湖南浏阳、江西修水、河南漯河、广西凭祥四大生产基地,并通过上游布局(如魔芋精粉加工)降低成本8%-12% [8][60][6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5-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2.74亿元、75.96亿元、89.45亿元,同比增长18%、21%、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5亿元、9.76亿元、11.61亿元,同比增长24%、23%、19% [10][8] - 预计25-27年EPS为2.91/3.58/4.26元,对应PE分别为25、21、17倍;当前股价73.41元,总市值200亿元 [3][8][10] - 2024年公司ROE(TTM)31.8%,资产负债率45.9%,每股净资产8.0元 [3]
“菜、面双龙头”格局显现:卫龙蔬菜制品劲增44.3%,面制品龙头地位稳固
新浪财经· 2025-08-15 18: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4.83亿元 同比增长18.5% 净利润7.36亿元 同比增长18.5% [1] - 自2022年12月港交所上市以来连续6次业绩公告均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长 [1] - 毛利率为47.2% 毛利总额达16.42亿元 [2] 产品结构分析 - 蔬菜制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收入21.09亿元 同比大涨44.3% 创历史新高 [1][5] - 调味面制品收入13.1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保持龙头地位 [1][6] - 两大品类收入占比高达96% 公司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双25亿元大单品的休闲食品上市公司 [3][4]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调味面制品市场份额达28% 超过后6名企业份额之和 [5] - 魔芋爽年销售额是第二名的3倍 在蔬菜制品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5] - 休闲食品上市公司中仅4家企业拥有超25亿元单品品类 公司是唯一拥有两个25亿元单品的企业 [4] 渠道建设成果 -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维持在88%左右 门店数量从1708家增至1879家 [7] - 零食量贩渠道销售占比已接近20% 2023年二季度起加码该渠道推出高性价比新品 [7] - 获得同类产品优先陈列权 全渠道架构趋于完善 包括传统电商和抖音等新兴内容电商 [8] 增长驱动因素 - 辣味休闲食品市场扩容及公司深耕渠道20年的复利效应推动业绩增长 [1] - 健康零食消费趋势扩大魔芋制品受众范围 魔芋爽进入大单品快速渗透期 [5] - 蔬菜制品2024年收入33.7亿元 较2022年15亿元实现两年翻倍 2024年净增12.5亿元 [5]
为什么偏偏是好丽友,让中产破防?
36氪· 2025-07-18 11:21
山姆会员店选品争议 - 山姆会员店因下架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高回购率商品并上新好丽友派等常规产品,被消费者质疑"选品降级",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1] - 山姆上架的好丽友派专供版本售价49.9元/48枚,宣称"糖分减少80%""可可含量增加30%""0反式脂肪酸",但消费者反馈甜度仍超预期且配料含起酥油和甜味剂安赛蜜 [4][6] - 该事件反映出中产消费者对会员制超市选品标准的高度敏感,尤其关注产品健康属性与性价比的平衡 [1][4] 好丽友中国市场表现 - 好丽友中国区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49%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40%,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7.5%至11790亿韩元(约58.7亿人民币) [9][13] - 2024年业绩虽回暖至12701亿韩元(约68.65亿人民币),但仍未恢复2016年77.18亿人民币的峰值水平 [13][16] - 2022年"双标事件"(中国市场涨价和使用代可可脂)对品牌形象造成长期负面影响,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下降 [6][17] 中国零食行业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快速崛起:良品铺子2024年升级500多款健康零食,三只松鼠营收同比增长49.3%至106亿元,盐津铺子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5%至6.4亿元 [18] - 行业呈现三大趋势:健康化(短保面包替代长保产品)、年轻化(游戏IP联名)、全产业链布局(如盐津铺子自建魔芋基地) [18][19][21] - 外资品牌面临本土化创新不足的挑战,好丽友在品类创新和社交媒体互动方面落后于本土竞品 [18][21] 好丽友转型措施 - 2020年启动"零食营养+"战略,推出坚果+、肉松+、果汁+系列产品,并推进减糖减钠研发 [22] - 2025年计划扩充燕麦饼干等健康品类,拓展零食折扣店等新渠道,并设计渠道专属产品 [22] - 专家建议品牌需提升危机公关能力并加速产品迭代,以匹配中国消费者对健康与创新的双重需求 [22][23]
5元一包,年净赚1.5亿,安徽又一零食大王冲刺IPO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8 08:31
核心观点 - 溜溜梅作为中国梅产品行业第一品牌,市场份额达7%,正冲击港股IPO [4][6] - 公司通过"梅+"战略拓展产品线,从单一青梅零食向多元化发展,梅冻成为第二大增长曲线 [12][15][23] - 休闲零食行业竞争加剧,垂直品类面临全品类巨头的挤压,溜溜梅需突破品类天花板 [8][28][33] 公司概况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0.68亿元、0.99亿元、1.48亿元 [6] - 2024年三大核心品类收入占比:梅干零食60.3%、西梅产品13.8%、梅冻25.4% [15] - 2024年毛利率36%,其中梅冻毛利率达47.8%,显著高于其他品类 [16] 产品战略 - 梅干零食采取"经典+特色+定制"策略,为山姆定制"皇梅"登上新品热度榜第一 [16] - 西梅产品连续四年行业第一,2024年收入2.24亿元 [15][16] - 梅冻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30亿元、3.11亿元、4.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3.5% [23]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果冻行业规模31亿元,挤压果冻细分市场达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8% [18] - 果冻行业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4.9%,远高于休闲食品行业整体4.8%的增速 [18][19] - 青梅果类零食2024年市场规模仅91亿元,属于细分中的细分市场 [7][32] 营销策略 - 2013年以千万元签约杨幂代言,"没事儿就吃溜溜梅"成为国民级广告语 [11][12] - 梅冻瞄准18-35岁女性,通过肖战直播创下15分钟销售额1000万元的记录 [26] - 近年签约肖战、时代少年团等顶流明星,强化年轻化形象 [26][34] 竞争环境 -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全品类巨头通过降价挤压垂直品牌生存空间 [33] - 原料成本波动大,青梅受气候影响,西梅依赖进口面临关税和物流挑战 [32] - 果脯零食准入门槛低,需持续创新维持差异化优势 [32][33] 未来规划 - IPO募资用于扩大产能(梅干零食、梅冻及配料)、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国际市场 [34] - 通过子品牌"皇梅"探索高端化,梅冻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 [12][26] - 借鉴卫龙从辣条转向魔芋的成功案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