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梅冻
icon
搜索文档
西部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5
西部证券· 2025-07-25 09:49
核心观点 - 溜溜果园借助酸调百味思路,坚持“梅+”战略扩充产品矩阵,老品梅干类零食可通过传统流通渠道改革增长,新品西梅、梅冻、电解质冰沙有成长潜力;北交所改革深化与产业升级共振,具备技术壁垒和订单弹性的专精特新企业是中长期布局核心,但需注意政策、经济和流动性风险 [1] 食品饮料行业(溜溜果园) 梅产业情况 - 梅产品涉及零食、酒饮多品类,溜溜果园在梅产业份额第一,上游青梅国内种植、西梅海外进口,采购对原材料品质要求高;下游传统果类零食稳定增长,溜溜梅在青梅、西梅果类零食份额领先,竞品多为渠道和白牌产品;果冻行业格局分散,天然果冻进入者少,公司天然果冻市占率 45.7% 引领细分品类 [4] 公司优势 - 借助酸调百味思路,坚持“梅+”战略扩充产品矩阵;管理层对产品和渠道变化敏锐,产品重视创新有新品考核奖励和开发方法论,近年新品成功率高;渠道上对新渠道变化敏锐并积极合作,2024 底直营占比提高到 59% [4] 未来看点 - 老品挖潜:梅干类零食传统口味贡献主要销售,过去增量靠新渠道,未来增长靠传统流通渠道改革,推动经销市场下沉和通路精耕;新品扩张:西梅与山姆合作,今年收入有望加速增长;梅冻在果汁原浆含量、0 防腐剂方面优势明显,销量高速增长;电解质冰沙今年上市,有望成新大单品 [5] 北交所市场 行情回顾 - 7 月 23 日北证 A 股成交金额 341 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 18.2 亿元,北证 50 指数收盘价 1435.74,下跌 1.58%,PE_TTM 为 67.65 倍,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收盘价 2454.66,下跌 1.58%;当日 268 家公司中 48 家上涨、2 家平盘、218 家下跌,涨幅前五和跌幅前五个股明确 [7] 新闻汇总 -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 7 月 27 日至 30 日赴瑞典与美方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动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发挥作用 [7] 重点公告 - 流金科技董事会授权不超 1.5 亿元闲置自有资金循环购买低风险理财;骏创科技控股股东减持 93 万股,持股比例由 55.92% 降至 55.21%;邦德股份董事会批准用不超 2 亿元闲置自有资金买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全资子公司获发明专利;民士达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37 亿元,同比增长 27.91%,归母净利润 0.63 亿元,同比增长 42.28% [8] 投资建议 - 雅下工程开工催化基建产业链,中长期对细分领域订单拉动预期明确,产业链成长空间打开;宏观和政策面多事件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北交所流动性短期承压但政策红利注入长期活力;建议聚焦“新质生产力”主线,关注相关板块稀缺性标的和成长型企业;短期震荡不改结构性机会,中报业绩确定性高的企业或率先修复,部分事件成关键催化剂 [9] 市场指数表现 国内市场主要指数 - 上证指数收盘 3,605.73,涨 0.65%;深证成指收盘 11,193.06,涨 1.21%;沪深 300 收盘 4,149.04,涨 0.71%;上证 180 收盘 9,141.44,涨 0.82%;中小板指收盘 6,934.38,涨 1.24%;创业板指收盘 2,345.37,涨 1.50% [3] 主要海外市场指数 - 道琼斯收盘 44,693.91,跌 0.70%;标普 500 收盘 6,363.35,涨 0.07%;纳斯达克收盘 21,057.96,涨 0.18% [3]
溜溜梅冲刺港股IPO:明星光环褪色,青梅赛道增长隐忧浮现
经济观察报· 2025-06-05 18:19
公司IPO背景 - 溜溜果园集团(溜溜梅)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拟通过融资缓解现金流压力 [1] - 公司曾于2019年尝试A股上市未果 此次再度冲刺资本市场引发对其商业模式的深度讨论 [1] 明星营销策略 - 2013年凭借杨幂代言及"你没事儿吧"广告语 销售额三年增长316% [2] - 2024年广告费用达1.06亿元 占净利润72% 销售费用率19.2% 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2] - 2024年直播遗漏时代少年团成员发言引发粉丝抵制 暴露流量红利的脆弱性 [2] - 广告语仍为消费者心智核心 后续代言未形成记忆点 品牌忠诚度转化效率存疑 [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青梅零食市占率7% 位居第一 [3] - 青梅与西梅零食合计仅占9330亿元休闲食品行业的1.3% 市场高度分散 [3] - 三只松鼠 良品铺子等巨头切入果干赛道 通过价格战和场景化创新挤压市场份额 [3] 产品价格与成本 - 核心单品价格持续下滑 梅干零食均价同比降10.7% 梅冻均价跌27.9% [3] - 2024年青梅原料价格上涨8.3% 叠加降价策略 毛利率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至32.1% [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2月 现金仅5104万元 短期借款3.1亿元 [4] - IPO前回购A轮股东1.35亿元股份 [4]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降43.6% 仅占销售费用6.1% 远低于食品行业3%-5%的平均水平 [4]
溜溜果园冲刺港交所IPO 两大主要产品售价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2:28
公司概况 - 溜溜果园主营果类零食,核心产品为梅干零食和梅冻,2024年在中国梅产品行业市场份额达7.0%排名第一 [1]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 [2] - 公司曾于2019年尝试深交所IPO未果,2025年冲刺港交所上市 [4] 渠道转型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从90%以上降至2024年前三大连锁零食客户贡献28.8%收入,客户疑似为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 [2] - 量贩零食渠道推动销量增长但导致产品降价:梅冻销量从2023年12.1千吨增至2024年22千吨,单价从25.8元/千克降至18.6元/千克 [3] - 梅干零食2022~2024年单价持续下降,分别为39.4元/千克、38.7元/千克和35.2元/千克 [3] 财务表现 - 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39.6%降至2024年32.1%,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40.1%降至2024年36.0% [3] - 原材料成本上涨:2020~2024年青梅价格涨8.33%,进口西梅涨27.78%,白糖涨18.18% [3]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7804.7万元,但需支付北京红杉1.26亿元利息,2025年2月底现金余额进一步降至5103.9万元 [5][6] 资本运作 - 北京红杉2015年1.35亿元入股,2025年1月退出,公司需支付本金加10%年息合计2.61亿元 [5] - 2024年12月获D轮融资7500万元,投资方华安基金、兴农基金入股价格33.04元/股 [6] - 对赌协议要求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否则需按6%年息赎回投资 [6] 行业地位 - 量贩零食渠道推动销量增长但挤压利润空间,专家指出30%大客户占比可能使企业议价能力受限 [2] -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公司面临渠道转型与资本压力的双重挑战 [1][5][6]
溜溜果园冲刺港股IPO:明星光环下的盈利挑战与资本对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22:4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梅干零食和梅冻产品 在中国梅产品行业市场份额达7% 排名第一[1] - 2022-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 净利润从0.68亿元增至1.48亿元[2] - 明星营销曾推动品牌知名度 2013年杨幂代言广告使溜溜梅走红[1] 渠道转型与销售结构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从90%以上下降 2024年前三大客户均为连锁零食店 合计销售占比达28.8%[4] - 量贩零食渠道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前两大客户疑似为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4] - 专家指出30%的大客户占比可能使企业被动 建议全渠道布局[4] 产品价格与成本压力 - 梅冻2024年销量同比提升81.8%至22千吨 但单价下降27.9%至18.6元/千克[5] - 梅干零食2022-2024年单价持续下滑 从39.4元/千克降至35.2元/千克 该产品贡献超60%收入[5] - 原材料成本显著上涨 2020-2024年青梅、西梅、白糖价格分别上涨8.33%、27.78%、18.18%[7] 财务表现与毛利率 - 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39.6%下滑至2024年32.1% 综合毛利率同期从38.6%降至36.0%[7] - 2023年因梅冻规模效应 综合毛利率短暂回升至40.1%[7] - 2024年末现金余额仅7804.7万元 但需支付北京红杉1.26亿元利息[11] 资本运作与上市压力 - 北京红杉2015年1.35亿元入股 2025年1月退出 公司需支付本金加10%年息合计2.61亿元[10][11] - 2024年12月获D轮融资7500万元 但对赌协议要求2025年底前上市 否则需按6%年息赎回[11] - 截至2025年2月底现金仅5103.9万元 银行借款达3.1亿元 资金缺口巨大[12] 历史上市尝试 - 2019年6月曾申请深交所IPO 半年后撤回 称系应对市场环境[9] - 2016年个人投资者李青1.03亿元入股 2019年12月以1.185亿元转让退出[10]
溜溜梅再战IPO,一颗梅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搜狐财经· 2025-05-20 22: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6年公司创始人杨帆发现国内青梅零食市场空白,果断转型专注青梅产品,从糕点食品公司转变为"梅子专业户"[2] - 借助明星代言营销策略(如杨幂、肖战、时代少年团),公司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并扩大市场份额[3][9][12] - 2019年首次尝试创业板IPO失败,主因是产品单一依赖梅类(2018年占比87.57%),2024年4月重启港股IPO[5][2] 产品战略与创新 - 2019年推出创新产品"梅冻",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3亿元、3.11亿元、4.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19.6%提升至25.4%[5][7] - 2024年梅冻在天然果冻行业市场份额达45.7%,成为新拳头产品[7] - 持续扩充产品线,2024年推出7款新品(如黄桃QQ梅、凤梨啵啵梅、梅精软糖等),形成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梅精软糖四大类别[6][7] - 产品结构改善但梅类依赖仍高:2024年梅干零食收入占比60.3%(2022年为68.9%),西梅产品占比13.8%,其他创新产品表现有限[15][1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总收入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但原材料成本占比从41.7%攀升至47.7%[8][17] - 销售及经销开支居高不下:2022-2024年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0亿元,是同期净利润2倍以上,其中广告开支累计达2.2亿元[9][10] - 研发投入薄弱:2024年研发团队仅26人(占员工总数1.2%),研发开支1894.8万元,远低于营销投入[15][17] 渠道与市场风险 - 销售渠道结构性变化:零售商渠道占比从2022年12.9%飙升至2024年50.6%,自营网店占比从12.6%降至8.6%,经销商渠道从74.5%缩至40.8%[18][19] - 零食量贩店扩张虽带动销量,但削弱供应商议价能力,加剧利润空间挤压[19][20] - 原材料供应风险:梅类产量受气候影响显著,且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西梅采购成本上升[8] 现金流与IPO压力 - 红杉中国2015年投资1.35亿元附带赎回条款,2024年行使赎回权需支付2.6亿元,导致现金流紧张[20] - 截至2024年2月底账面现金仅5104万元,流动负债高达9.58亿元,D轮融资7500万元仍不足覆盖[21] - 对赌协议规定若年内未成功上市,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股权并按6%单利计息,可能触发B/C/D轮投资者集体赎回[22][23] - 此次港股IPO是公司避免资不抵债的关键,募资成功将助力供应链优化与多品类战略落地[24][25][26]
对话溜溜梅CEO杨帆:当年撤回上市太任性,但IPO不是企业终极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1:29
上市历程与财务表现 - 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披露港交所IPO申请材料,此前曾于2019年计划进军深交所但撤回申请 [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 [1] - 毛利率持续下滑,原材料成本从4.89亿元升至7.7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41.7%攀升至47.7% [1] 品牌营销策略 - 公司营销费用高企,2024年明星代言支出占比净利润高达71% [2] - 2022-2024年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亿元、3.1亿元及3.1亿元,占当期总收入24.1%、23.4%及19.2% [3] - 研发开支相对较低,同期分别为23.7百万元、33.6百万元及18.9百万元 [3] - 采用"洗脑"广告策略和顶流明星代言(杨幂、肖战、时代少年团)提升品牌知名度 [2] 渠道转型 - 重点发展会员店(如山姆、Costco)、电商渠道和零食折扣店 [3][4] - 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25.5%上升至2024年59.2%,金额从3亿元增至9.57亿元 [4] - 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从74.5%下降至40.8%,金额从8.74亿元降至6.59亿元 [4] - 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跃升至33.1%,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14.1% [4] 产品结构 - 梅干零食收入9.73亿元占比60.3%,西梅产品2.24亿元占比13.8%,梅冻4.1亿元占比25.4% [5]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7.32%,其中梅干零食9.79%、西梅产品35.5%、梅冻33.51% [5] - 开发5元以下小包装专供产品适应零食折扣店渠道 [4] 资本运作 - 2024年6月与红杉资本达成股份回购协议,清退后者持有的全部股份 [5] - 红杉2015年入股时估值9亿元,2024年估值22亿元 [5] - 2024年末引入华安基金和兴农基金,获得7500万元融资 [6] - 与投资者约定若2025年底前未完成上市,则以6%对价回购股份 [6]
D轮对赌高悬,溜溜果园的IPO不接受失败?
搜狐财经· 2025-05-20 19:34
公司IPO与资金状况 -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这是继2019年撤回A股上市申请后的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 [1] - 募资用途包括扩大梅干零食、梅冻及产品配料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网络及开拓国际市场等 [1] - 公司面临股权赎回压力和短期债务负担,2024年末流动资产总额9.36亿元,其中现金及等价物仅0.78亿元,流动负债高达10.49亿元 [8] - 2024年6月红杉资本行使A轮股份赎回权,要求支付2.6亿元(本金1.35亿元+利息1.26亿元),分两批于2024年11月和2025年1月偿付 [7] 对赌协议与融资历史 - 2015年A轮融资红杉中国以1.35亿元获得15%股权,2017年B轮投资者李青以1.026亿元认购5%股份 [5][6] - 2019-2021年C轮融资包括股权转让和入股,涉及深圳君荣、诺享瑾鸿等机构,总投资4399.2万元 [6] - 2021年签订对赌协议要求2023年底前上市未果,后与B轮、C轮投资者补充协议延长至2025年 [6][7] - 2024年12月引入D轮投资者融资7500万元,新对赌协议要求2025年底前上市否则需按6%单利赎回 [8]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呈增长趋势 [10] - 2024年梅冻产品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32.26%,占总营收25.4%,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2022年2.02亿元连续下滑至2024年0.84亿元 [8] 产品结构与风险 - 梅类产品收入占比超90%,依赖单一品类,上游原材料受自然灾害影响显著(如2017年霜冻导致青梅收购价大涨) [13][14] - 部分生产环节外包给承包商和OEM供应商,食品安全风险较高,2021年抽查发现霉菌超标,黑猫投诉达429条 [15] - 全球化布局涉及智利、法国和美国等产区,但贸易战等不确定性可能加剧风险 [14] 销售模式转型 - 直销模式占比从2022年25.5%提升至2024年59.2%,超越经销渠道 [16] - 2024年零食量贩店成为最大增长点,前三大客户(鸣鸣很忙、万辰集团等)贡献4.66亿元,占总营收29% [16] - 业绩增长依赖渠道扩张而非消费需求内生驱动,未来量贩市场放缓可能影响持续性 [17]
估值六年无明显增长,二次闯关的溜溜果园急需上市输血|智氪
36氪· 2025-05-20 16:33
核心观点 - 溜溜果园选择在2025年重启IPO,主要受益于线下零食量贩店渠道扩张带来的业绩高增长,同时面临资金结构不合理和赎回权压力等风险 [4][14][21][2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6.16亿元(2018年8.73亿元),净利润1.48亿元(2018年0.56亿元),2019年IPO时估值17-20亿元,2025年D轮融资估值22亿元 [4]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7.32%,其中梅干零食9.79%、西梅产品35.5%、梅冻33.51% [7] - 2024年营收增速22.4%(2023年12.6%),主要因梅干零食增速从3.71%提升至16.23% [8] - 2022-2024年净利率从5.83%提升至9.14%,利润复合增速超45% [18][19] 产品结构 - 三大产品线:梅干零食(2024年占比60.3%)、西梅产品(13.8%)、梅冻(25.4%) [7][9] - 梅干零食包括溜溜梅品牌系列和山姆定制皇梅,西梅产品包括溜溜梅和西梅纤生品牌,梅冻主要为溜溜梅品牌 [7] 渠道变革 - 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从2018年14%提升至2024年59.2%,其中零售商客户收入从1.52亿元增至8.18亿元 [10]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12.7%跃升至2024年33.1%,推测第一大客户为零食很忙(14.1%),第二大客户为好想来(12%) [11][15] - 与盐津铺子、有友食品等同行类似,均受益于线下零食店渠道扩张 [12] 财务指标 - 2024年综合毛利率36%(2022年38.6%),梅干零食毛利率从39.6%降至32.1%,梅冻毛利率保持47.8%高位 [17][18] - 销售费用率从24.08%降至19.19%,管理费用率从7.02%降至6.2% [18] - 2024年存货5.24亿元(在制品占64.63%),存货周转率2.18低于行业平均 [22][23] 资金压力 - 2024年资产负债率63%,短期借款3.21亿元,应付账款2.91亿元,银行存款仅0.78亿元 [21] - 因A轮投资者行使赎回权支付2.6亿元(本金1.35亿+利息1.26亿),导致2024年净增借款1.4亿元 [26] - D轮融资新增8000万潜在赎回压力,若2025年未上市需按本金+6%年单利回购 [27] 行业与估值 - 行业预测2024-2029年梅产品零食CAGR13.65%,天然果冻CAGR39.85% [30] - 参照港股食品饮料行业平均PE18.7倍,对应估值27.68亿元(较D轮估值高26%) [30]
杨幂曾经代言的溜溜梅母公司没事吧?上市前,原股东红杉中国却跑路了,现金流被抽干吃紧
搜狐财经· 2025-05-12 19:12
公司发展历程 - 溜溜果园凭借杨幂代言的广告语成功占据果类零食市场头名位置 [1] - 红杉中国2015年A轮投资1.35亿元(每股12.75元),2024年行使赎回权获得本金加回报合计2.608亿元,9年投资回报率93%,年化回报率7.6% [3][4][5] 供应链管理问题 - 原料价格波动显著:2016-2017年青梅采购单价从6.31元/千克涨至8.72元/千克,导致毛利率从33.6%降至30.59% [8] - 2020-2024年青梅价格从2400元/吨升至2600元/吨,进口西梅价格从16200元/吨涨至20700元/吨 [8] - 未建立自有果园,完全依赖市场采购,供应链控制力薄弱 [9] 产品定价与销售结构 - 2024年产品价格变动:梅干零食单价下降19.04%,梅冻价格暴跌27.91%,仅西梅产品单价提升13.94% [10] - 销售渠道剧变:2024年零售商收入占比从23%飙升至50.6%,直销占比达59.2%,前五大客户贡献33.1%收入(最大客户占14.1%/2.28亿元) [12][13][14] - 大客户集中度快速上升:前五大客户占比从2022年12.7%增至2024年33.1%,最大客户占比从4.6%升至14.1% [14] 财务表现分析 - 毛利率持续波动: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40.1%降至2024年36.0%,梅干零食毛利率三年下降7.5个百分点 [16] - 净利率虚高:2024年净利率9.1%中,政府补助占5.8%(3380万元),税收优惠贡献21%利润(实际税率12.3% vs 法定25%),剔除后真实净利率仅4.7% [18][19][20] - 现金流危机:2024年末紧急融资7500万元(估值较C轮折价9-10%),动用银行授信1.1亿元,2025年2月底账面现金仅5104万元 [21] 上市压力与对赌风险 - 流动负债达9.58亿元(流动资产8.73亿元),流动比率91%,速动比率35.8% [23] - 对赌条款密集:B轮(10%年化/2025年底上市)、C轮(8%年化/2025年中上市)、D轮(6%年化/2025年底上市),若未按期IPO将触发赎回 [23] - 产品结构调整:高毛利梅冻占比提升(毛利率三年增11.6个百分点),但西梅产品原料成本侵蚀利润 [15][16]
6年后再次冲击上市,“溜溜梅”的产品迭代藏着哪些门道?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1 09:03
公司财务表现 - 2018年公司营收8.73亿,净利润5603万,2024年营收增长至16.16亿(+85%),净利润达1.48亿(+164%)[1] - 梅冻产品线2024年收入4.1亿,占总营收25.4%,过去六年贡献近半营收增长[9][13] - 梅冻产品线毛利率从2022年36.2%提升至2024年47.8%,2024年贡献公司33.68%毛利[16][17] 产品战略调整 - 2020年砍除非核心产品线(果干、坚果等),聚焦三大类:传统梅干零食(60.3%)、西梅产品(13.8%)、梅冻(25.4%)[4][6][7][9] - 梅冻产品线通过口味创新(益生菌/电解质元素)和季节限定款实现31.9%年增长,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亿/3.1亿/4.1亿[14][16] - 自建梅冻科技工厂(12条日本ORIHIRO生产线),将保质期延长至9个月[14] 行业地位与竞争 - 中国梅果类零食市场第一,果类零食(含果干/冻干等)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2][3] - 蒟蒻果冻领域早期通过代工合作切入,现居市场份额第一,领先于喜之郎、亲亲食品等竞品[19] - 核心原料魔芋受益健康趋势,与卫龙魔芋爽等共同教育市场[20] 渠道与增长策略 - 2024年折扣零食渠道(鸣鸣很忙/万辰集团)贡献26.1%营收(4.22亿),较2023年6.3%占比大幅提升[23][24] - 为山姆定制高端"皇梅"产品,探索特色风味青梅(凤梨/酸味等)[24][26] - 梅冻产品线有望成为10亿级大单品,但梅干零食+西梅整体市场规模不足150亿制约长期增长空间[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