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梅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溜溜梅再战IPO,一颗梅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搜狐财经· 2025-05-20 22: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6年公司创始人杨帆发现国内青梅零食市场空白,果断转型专注青梅产品,从糕点食品公司转变为"梅子专业户"[2] - 借助明星代言营销策略(如杨幂、肖战、时代少年团),公司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并扩大市场份额[3][9][12] - 2019年首次尝试创业板IPO失败,主因是产品单一依赖梅类(2018年占比87.57%),2024年4月重启港股IPO[5][2] 产品战略与创新 - 2019年推出创新产品"梅冻",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3亿元、3.11亿元、4.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19.6%提升至25.4%[5][7] - 2024年梅冻在天然果冻行业市场份额达45.7%,成为新拳头产品[7] - 持续扩充产品线,2024年推出7款新品(如黄桃QQ梅、凤梨啵啵梅、梅精软糖等),形成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梅精软糖四大类别[6][7] - 产品结构改善但梅类依赖仍高:2024年梅干零食收入占比60.3%(2022年为68.9%),西梅产品占比13.8%,其他创新产品表现有限[15][1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总收入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但原材料成本占比从41.7%攀升至47.7%[8][17] - 销售及经销开支居高不下:2022-2024年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0亿元,是同期净利润2倍以上,其中广告开支累计达2.2亿元[9][10] - 研发投入薄弱:2024年研发团队仅26人(占员工总数1.2%),研发开支1894.8万元,远低于营销投入[15][17] 渠道与市场风险 - 销售渠道结构性变化:零售商渠道占比从2022年12.9%飙升至2024年50.6%,自营网店占比从12.6%降至8.6%,经销商渠道从74.5%缩至40.8%[18][19] - 零食量贩店扩张虽带动销量,但削弱供应商议价能力,加剧利润空间挤压[19][20] - 原材料供应风险:梅类产量受气候影响显著,且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西梅采购成本上升[8] 现金流与IPO压力 - 红杉中国2015年投资1.35亿元附带赎回条款,2024年行使赎回权需支付2.6亿元,导致现金流紧张[20] - 截至2024年2月底账面现金仅5104万元,流动负债高达9.58亿元,D轮融资7500万元仍不足覆盖[21] - 对赌协议规定若年内未成功上市,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股权并按6%单利计息,可能触发B/C/D轮投资者集体赎回[22][23] - 此次港股IPO是公司避免资不抵债的关键,募资成功将助力供应链优化与多品类战略落地[24][25][26]
对话溜溜梅CEO杨帆:当年撤回上市太任性,但IPO不是企业终极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1:29
上市历程与财务表现 - 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披露港交所IPO申请材料,此前曾于2019年计划进军深交所但撤回申请 [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 [1] - 毛利率持续下滑,原材料成本从4.89亿元升至7.7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41.7%攀升至47.7% [1] 品牌营销策略 - 公司营销费用高企,2024年明星代言支出占比净利润高达71% [2] - 2022-2024年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亿元、3.1亿元及3.1亿元,占当期总收入24.1%、23.4%及19.2% [3] - 研发开支相对较低,同期分别为23.7百万元、33.6百万元及18.9百万元 [3] - 采用"洗脑"广告策略和顶流明星代言(杨幂、肖战、时代少年团)提升品牌知名度 [2] 渠道转型 - 重点发展会员店(如山姆、Costco)、电商渠道和零食折扣店 [3][4] - 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25.5%上升至2024年59.2%,金额从3亿元增至9.57亿元 [4] - 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从74.5%下降至40.8%,金额从8.74亿元降至6.59亿元 [4] - 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跃升至33.1%,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14.1% [4] 产品结构 - 梅干零食收入9.73亿元占比60.3%,西梅产品2.24亿元占比13.8%,梅冻4.1亿元占比25.4% [5]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7.32%,其中梅干零食9.79%、西梅产品35.5%、梅冻33.51% [5] - 开发5元以下小包装专供产品适应零食折扣店渠道 [4] 资本运作 - 2024年6月与红杉资本达成股份回购协议,清退后者持有的全部股份 [5] - 红杉2015年入股时估值9亿元,2024年估值22亿元 [5] - 2024年末引入华安基金和兴农基金,获得7500万元融资 [6] - 与投资者约定若2025年底前未完成上市,则以6%对价回购股份 [6]
估值六年无明显增长,二次闯关的溜溜果园急需上市输血|智氪
36氪· 2025-05-20 16:33
核心观点 - 溜溜果园选择在2025年重启IPO,主要受益于线下零食量贩店渠道扩张带来的业绩高增长,同时面临资金结构不合理和赎回权压力等风险 [4][14][21][2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6.16亿元(2018年8.73亿元),净利润1.48亿元(2018年0.56亿元),2019年IPO时估值17-20亿元,2025年D轮融资估值22亿元 [4]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7.32%,其中梅干零食9.79%、西梅产品35.5%、梅冻33.51% [7] - 2024年营收增速22.4%(2023年12.6%),主要因梅干零食增速从3.71%提升至16.23% [8] - 2022-2024年净利率从5.83%提升至9.14%,利润复合增速超45% [18][19] 产品结构 - 三大产品线:梅干零食(2024年占比60.3%)、西梅产品(13.8%)、梅冻(25.4%) [7][9] - 梅干零食包括溜溜梅品牌系列和山姆定制皇梅,西梅产品包括溜溜梅和西梅纤生品牌,梅冻主要为溜溜梅品牌 [7] 渠道变革 - 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从2018年14%提升至2024年59.2%,其中零售商客户收入从1.52亿元增至8.18亿元 [10]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12.7%跃升至2024年33.1%,推测第一大客户为零食很忙(14.1%),第二大客户为好想来(12%) [11][15] - 与盐津铺子、有友食品等同行类似,均受益于线下零食店渠道扩张 [12] 财务指标 - 2024年综合毛利率36%(2022年38.6%),梅干零食毛利率从39.6%降至32.1%,梅冻毛利率保持47.8%高位 [17][18] - 销售费用率从24.08%降至19.19%,管理费用率从7.02%降至6.2% [18] - 2024年存货5.24亿元(在制品占64.63%),存货周转率2.18低于行业平均 [22][23] 资金压力 - 2024年资产负债率63%,短期借款3.21亿元,应付账款2.91亿元,银行存款仅0.78亿元 [21] - 因A轮投资者行使赎回权支付2.6亿元(本金1.35亿+利息1.26亿),导致2024年净增借款1.4亿元 [26] - D轮融资新增8000万潜在赎回压力,若2025年未上市需按本金+6%年单利回购 [27] 行业与估值 - 行业预测2024-2029年梅产品零食CAGR13.65%,天然果冻CAGR39.85% [30] - 参照港股食品饮料行业平均PE18.7倍,对应估值27.68亿元(较D轮估值高26%) [30]
杨幂曾经代言的溜溜梅母公司没事吧?上市前,原股东红杉中国却跑路了,现金流被抽干吃紧
搜狐财经· 2025-05-12 19:12
公司发展历程 - 溜溜果园凭借杨幂代言的广告语成功占据果类零食市场头名位置 [1] - 红杉中国2015年A轮投资1.35亿元(每股12.75元),2024年行使赎回权获得本金加回报合计2.608亿元,9年投资回报率93%,年化回报率7.6% [3][4][5] 供应链管理问题 - 原料价格波动显著:2016-2017年青梅采购单价从6.31元/千克涨至8.72元/千克,导致毛利率从33.6%降至30.59% [8] - 2020-2024年青梅价格从2400元/吨升至2600元/吨,进口西梅价格从16200元/吨涨至20700元/吨 [8] - 未建立自有果园,完全依赖市场采购,供应链控制力薄弱 [9] 产品定价与销售结构 - 2024年产品价格变动:梅干零食单价下降19.04%,梅冻价格暴跌27.91%,仅西梅产品单价提升13.94% [10] - 销售渠道剧变:2024年零售商收入占比从23%飙升至50.6%,直销占比达59.2%,前五大客户贡献33.1%收入(最大客户占14.1%/2.28亿元) [12][13][14] - 大客户集中度快速上升:前五大客户占比从2022年12.7%增至2024年33.1%,最大客户占比从4.6%升至14.1% [14] 财务表现分析 - 毛利率持续波动: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40.1%降至2024年36.0%,梅干零食毛利率三年下降7.5个百分点 [16] - 净利率虚高:2024年净利率9.1%中,政府补助占5.8%(3380万元),税收优惠贡献21%利润(实际税率12.3% vs 法定25%),剔除后真实净利率仅4.7% [18][19][20] - 现金流危机:2024年末紧急融资7500万元(估值较C轮折价9-10%),动用银行授信1.1亿元,2025年2月底账面现金仅5104万元 [21] 上市压力与对赌风险 - 流动负债达9.58亿元(流动资产8.73亿元),流动比率91%,速动比率35.8% [23] - 对赌条款密集:B轮(10%年化/2025年底上市)、C轮(8%年化/2025年中上市)、D轮(6%年化/2025年底上市),若未按期IPO将触发赎回 [23] - 产品结构调整:高毛利梅冻占比提升(毛利率三年增11.6个百分点),但西梅产品原料成本侵蚀利润 [15][16]
6年后再次冲击上市,“溜溜梅”的产品迭代藏着哪些门道?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1 09:03
公司财务表现 - 2018年公司营收8.73亿,净利润5603万,2024年营收增长至16.16亿(+85%),净利润达1.48亿(+164%)[1] - 梅冻产品线2024年收入4.1亿,占总营收25.4%,过去六年贡献近半营收增长[9][13] - 梅冻产品线毛利率从2022年36.2%提升至2024年47.8%,2024年贡献公司33.68%毛利[16][17] 产品战略调整 - 2020年砍除非核心产品线(果干、坚果等),聚焦三大类:传统梅干零食(60.3%)、西梅产品(13.8%)、梅冻(25.4%)[4][6][7][9] - 梅冻产品线通过口味创新(益生菌/电解质元素)和季节限定款实现31.9%年增长,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亿/3.1亿/4.1亿[14][16] - 自建梅冻科技工厂(12条日本ORIHIRO生产线),将保质期延长至9个月[14] 行业地位与竞争 - 中国梅果类零食市场第一,果类零食(含果干/冻干等)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2][3] - 蒟蒻果冻领域早期通过代工合作切入,现居市场份额第一,领先于喜之郎、亲亲食品等竞品[19] - 核心原料魔芋受益健康趋势,与卫龙魔芋爽等共同教育市场[20] 渠道与增长策略 - 2024年折扣零食渠道(鸣鸣很忙/万辰集团)贡献26.1%营收(4.22亿),较2023年6.3%占比大幅提升[23][24] - 为山姆定制高端"皇梅"产品,探索特色风味青梅(凤梨/酸味等)[24][26] - 梅冻产品线有望成为10亿级大单品,但梅干零食+西梅整体市场规模不足150亿制约长期增长空间[26]
青梅之王的资本劫:红杉折价离场、D轮对赌压顶,溜溜梅IPO能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5-01 10:00
公司概况 -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进军资本市场 [2] - 公司2024年销售20亿颗青梅,年营收达16亿元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843.2万元、9923.1万元和1.48亿元 [7] 产品结构 - 2024年梅干零食、梅冻、西梅产品分别贡献收入9.74亿元、2.24亿元和4.1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0.3%、13.8%和25.4% [2] - 在中国梅产品行业市占率7%,青梅果类零食和西梅果类零食细分市场连续4年排名第一,梅冻产品以45.7%份额居天然果冻品类榜首 [3] - 梅干零食仍占60.3%核心收入,存在对青梅品类的深度依赖 [8] 销售渠道 - 直销模式收入占比从2022年25.5%提升至2024年59.2%,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从74.5%降至40.8% [3] - 2024年前三大客户收入占比28.2%,分别为2.29亿元、1.94亿元和4429.9万元 [4] - 与山姆会员店合作的定制产品"皇梅"上市8天即登顶新品热度榜 [4] 财务运营 - 应收账款激增100%至1.6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14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7天 [4][12] - 2024年现金储备7805万元,短期借款3.12亿元 [12] - 2024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重超过20% [10] 研发与营销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降43.8%,研发费用率仅1.2%,不足行业平均水平三分之一 [9] - 3年间销售费用9.02亿元,其中广告支出占比47.4% [9] 资本运作 - 红杉中国2024年6月折价退出,以2.61亿元回购股权 [11] -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完成D轮融资7500万元,签订对赌协议需在2025年内完成上市 [11]
溜溜果园:上市前夕持股9年的北京红杉套现离场|IPO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4-29 00:14
公司IPO及股权变动 - 溜溜果园提交港股IPO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上市[2] - 北京红杉在IPO前夕套现离场,持有9年后通过减资方式退出,获利或超2亿元[2][5][6] - 北京红杉2015年A轮投资1.35亿元获得15%股权,每股成本12.75元,推算退出时每股公允价值32.3-33.04元,套现约3.42亿元[3][6] - 创始人杨帆、李慧敏夫妇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87.78%股权,为最大股东[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持续增长[7]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6843.2万元、9923.1万元、14771.9万元,呈现加速增长态势[7]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22-2024年分别为20229.8万元、12690.3万元、8437.4万元,保持净流入[9] - 主要产品梅干零食占比从2022年68.9%降至2024年60.3%,梅冻产品占比从19.6%提升至25.4%,产品结构优化[8] 财务状况分析 - 流动资产始终低于流动负债,2022-2024年流动资产分别为63116.6万元、67902.6万元、93610.5万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13835.7万元、91805.3万元、104928.8万元[10] - 计息银行借款规模较大,2022-2024年分别为22381.6万元、18019.7万元、32133.3万元[10][11] - 银行存款及现金等价物不足以覆盖银行借款,2022-2024年合计分别为11144.2万元、10212.4万元、12770.9万元[11] -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较高,2022-2024年分别为1059.6万元、781.7万元、765.2万元[11][12] 产品结构 - 梅干零食为第一大产品,2024年收入9.74亿元,占总收入60.3%[8] - 西梅产品收入增速较快,从2022年1.22亿元增至2024年2.24亿元,占比从10.4%提升至13.8%[8] - 梅冻产品表现亮眼,收入从2022年2.30亿元增至2024年4.10亿元,占比从19.6%提升至25.4%[8]
“没事就吃”的溜溜梅闯港股:三年砸9亿营销,红杉套现2.6亿离场
搜狐财经· 2025-04-28 17:50
公司上市及市场地位 -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国元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曾于2019年6月提交在深交所上市申请,后于年底撤回申请 [2] - 按零售额计,溜溜果园在青梅果类零食行业及西梅果类零食行业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5] - 2024年中国果类零食行业市场规模为520亿元,青梅果类零食市场规模为91亿元,西梅果类零食市场规模为41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 [5] - 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38.6%、40.1%及36.0% [6] - 核心产品梅干零食和西梅产品毛利率连续下滑,梅味调味品、梅茶及其他干果产品2024年毛利率较2023年近乎腰斩 [6] 产品结构 - 主要产品分为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梅冻以及其他梅产品(例如梅精软糖及梅茶茶汤) [3] - 梅产品的毛利率受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策略性定价决策影响 [7] 营销与研发投入 - 报告期内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和3.1亿元,累计超9亿元 [8] - 营销开支与广告开支合计达到4.28亿元 [10] - 2022年-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约为0.24亿元、0.34亿元和0.19亿元,累计不足0.77亿元 [11] - 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为1.2%,截至2024年底拥有研发专业人员26名 [11] 股东结构变动 - 创始人杨帆和妻子李慧敏合计控制公司87.77%的股权 [11] - 北京红杉在IPO前套现离场,公司支付2.61亿元回购其全部股份 [11] 食品安全问题 - 2017年因食品标签不合格被处以罚款1.5万元 [12] - 2018年因产品霉菌超标被处以罚款4.5万元 [12] - 2021年产品尼嗒芒果中的霉菌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3]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商家溜溜梅的累计投诉量为279条,423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溜溜梅" [13]
溜溜果园弃A转港:遭原料涨价、量贩渠道双重挤压 自降身价募资凑2.61亿红杉赎回款
新浪证券· 2025-04-28 17:47
公司上市动态 -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元国际 [2] - 公司曾在2019年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拟募集4.19亿元,但6个月后以"市场环境变化"为由撤回 [2] - 2022-2024年公司总营收从11.74亿元增长至16.16亿元,较2019年增长1.85倍,净利润从6843.2万元提升至1.48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原材料成本从4.89亿元攀升至7.7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41.7%增至47.7% [3] - 2024年毛利率为36.0%,较2023年下降4.1个百分点,三大产品线毛利率全线下滑 [10]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7804.70万元,流动比率0.9,远低于安全范围1.5-2.0 [14] 产品结构 - 梅干零食和梅冻收入合计占总营收85%以上,西梅产品占比约10% [3] - 梅干零食售价从2022年39.4元/千克降至2024年35.2元/千克,梅冻售价从27.2元/千克降至18.6元/千克 [8] - 西梅产品2024年提价3.1%,但难以抵消原材料成本6.3%的年复合增长率 [3][8] 渠道转型 - 经销商数量从2018年1517家减少至2022年1200家,2024年维持在1400家以内 [6] - 2024年经销收入6.5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降至40.8% [6] - 2024年前五大客户交易金额占总收入33.1%,同比增20个百分点,前三大客户均为连锁零食店 [7] 营销与研发 - 2022-2024年营销和广告开支累计4.27亿元,约占期间毛利润总和27.3% [11] - 2024年研发开支1894.80万元,研发费用率仅1.2%,研发人员26名占员工总数1.2% [11] 资本运作 - 红杉中国2024年6月行使赎回权,公司以2.61亿元回购其全部股份 [13][14] - 公司引入D轮融资7500万元,投后估值22.22亿元,较C轮下降9% [14] - 2025年1月新获银行融资1.10亿元,但未动用部分仅剩3900万元 [14]
5元一包,年净赚1.5亿,安徽又一零食大王冲刺IPO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8 08:31
核心观点 - 溜溜梅作为中国梅产品行业第一品牌,市场份额达7%,正冲击港股IPO [4][6] - 公司通过"梅+"战略拓展产品线,从单一青梅零食向多元化发展,梅冻成为第二大增长曲线 [12][15][23] - 休闲零食行业竞争加剧,垂直品类面临全品类巨头的挤压,溜溜梅需突破品类天花板 [8][28][33] 公司概况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0.68亿元、0.99亿元、1.48亿元 [6] - 2024年三大核心品类收入占比:梅干零食60.3%、西梅产品13.8%、梅冻25.4% [15] - 2024年毛利率36%,其中梅冻毛利率达47.8%,显著高于其他品类 [16] 产品战略 - 梅干零食采取"经典+特色+定制"策略,为山姆定制"皇梅"登上新品热度榜第一 [16] - 西梅产品连续四年行业第一,2024年收入2.24亿元 [15][16] - 梅冻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30亿元、3.11亿元、4.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3.5% [23]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果冻行业规模31亿元,挤压果冻细分市场达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8% [18] - 果冻行业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4.9%,远高于休闲食品行业整体4.8%的增速 [18][19] - 青梅果类零食2024年市场规模仅91亿元,属于细分中的细分市场 [7][32] 营销策略 - 2013年以千万元签约杨幂代言,"没事儿就吃溜溜梅"成为国民级广告语 [11][12] - 梅冻瞄准18-35岁女性,通过肖战直播创下15分钟销售额1000万元的记录 [26] - 近年签约肖战、时代少年团等顶流明星,强化年轻化形象 [26][34] 竞争环境 -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全品类巨头通过降价挤压垂直品牌生存空间 [33] - 原料成本波动大,青梅受气候影响,西梅依赖进口面临关税和物流挑战 [32] - 果脯零食准入门槛低,需持续创新维持差异化优势 [32][33] 未来规划 - IPO募资用于扩大产能(梅干零食、梅冻及配料)、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国际市场 [34] - 通过子品牌"皇梅"探索高端化,梅冻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 [12][26] - 借鉴卫龙从辣条转向魔芋的成功案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