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品电商
搜索文档
小红书,接了淘宝“扔掉的生意”?
36氪· 2025-09-24 19:10
小红书电商业务新举措 - 小红书正式上线买手橱窗,并为新买手提供佣金减免、流量扶持、发放宠粉券等政策 [1] - 此举是继8月将“市集”升级为一级入口后,对电商业务的再次加码 [1] - 公司月活用户数量已突破3.5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74分钟 [1] - 社区每月寻求购买用户数达1.7亿,“求链接”类评论每月可达8000万 [1] 小红书的差异化电商战略 - 小红书电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非标品”定位,专注于满足个性化、小众需求 [4][8][11] - 平台兴趣分类细致具体,能自然生长出不易察觉的需求,与追求规模和效率的传统电商平台形成差异 [10] - 平台女性用户为主、消费能力强、追求生活品位的用户画像与“非标品”个性化、分散、溢价的特征高度契合 [12] - 资本市场看好其前景,公司估值在最近3个月内上涨19%,达到310亿美元 [7] “非标品”电商的挑战与市场空间 - “非标品”需求不稳定,属于“非刚需”,以提供情绪价值为主,热度易变,考验选品和柔性供应链能力 [13][14][15] - “非标品”售后和质保难以标准化界定,例如手工产品存在个体差异 [16][17] - 该生意模式难以规模化,参考国外平台Etsy,其2024年GMV为109亿美元,远低于亚马逊的7200亿美元 [18][20] - 小众产品赛道曾为淘宝特色,但随着流量算法向头部品牌集中,该特色淡化,小红书承接了外溢价值 [21][23][24] 内容平台商业化的普遍困境 - 工具属性强的平台商业化难度大,用户为特定内容或功能而来,追求效率,过多广告会干扰体验 [30][36][37] - 案例如知乎电商因干扰知识生态未能发展起来,B站电商也未能独当一面 [31][32][33][34][35] - 微信视频号日活高但电商不温不火,因用户主要目的是社交而非购物 [38][40] - 高德地图功能臃肿但用户心智仍停留在导航,体现了工具型应用的困境 [42][43][46] “有用”内容平台的商业化特性 - 小红书60%的用户将其当搜索引擎使用,主动寻找需要的信息,“有用”是其核心价值 [27][29] - “有用”是商业化的枷锁,需平衡内容生态与商业化,避免广告影响用户体验 [29][53] - 相比之下,抖音、快手的优势在于“无用”,用户多为无目的消遣,电商转化效率天然更高 [47][48][50][52] - 小红书“有用”的特性离消费更近,相比知乎、微信更具电商优势,但平衡生态与商业仍是挑战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