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
搜索文档
 小红书,接了淘宝“扔掉的生意”?
 36氪· 2025-09-24 19:10
 小红书电商业务新举措 - 小红书正式上线买手橱窗,并为新买手提供佣金减免、流量扶持、发放宠粉券等政策 [1] - 此举是继8月将“市集”升级为一级入口后,对电商业务的再次加码 [1] - 公司月活用户数量已突破3.5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74分钟 [1] - 社区每月寻求购买用户数达1.7亿,“求链接”类评论每月可达8000万 [1]   小红书的差异化电商战略 - 小红书电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非标品”定位,专注于满足个性化、小众需求 [4][8][11] - 平台兴趣分类细致具体,能自然生长出不易察觉的需求,与追求规模和效率的传统电商平台形成差异 [10] - 平台女性用户为主、消费能力强、追求生活品位的用户画像与“非标品”个性化、分散、溢价的特征高度契合 [12] - 资本市场看好其前景,公司估值在最近3个月内上涨19%,达到310亿美元 [7]   “非标品”电商的挑战与市场空间 - “非标品”需求不稳定,属于“非刚需”,以提供情绪价值为主,热度易变,考验选品和柔性供应链能力 [13][14][15] - “非标品”售后和质保难以标准化界定,例如手工产品存在个体差异 [16][17] - 该生意模式难以规模化,参考国外平台Etsy,其2024年GMV为109亿美元,远低于亚马逊的7200亿美元 [18][20] - 小众产品赛道曾为淘宝特色,但随着流量算法向头部品牌集中,该特色淡化,小红书承接了外溢价值 [21][23][24]   内容平台商业化的普遍困境 - 工具属性强的平台商业化难度大,用户为特定内容或功能而来,追求效率,过多广告会干扰体验 [30][36][37] - 案例如知乎电商因干扰知识生态未能发展起来,B站电商也未能独当一面 [31][32][33][34][35] - 微信视频号日活高但电商不温不火,因用户主要目的是社交而非购物 [38][40] - 高德地图功能臃肿但用户心智仍停留在导航,体现了工具型应用的困境 [42][43][46]   “有用”内容平台的商业化特性 - 小红书60%的用户将其当搜索引擎使用,主动寻找需要的信息,“有用”是其核心价值 [27][29] - “有用”是商业化的枷锁,需平衡内容生态与商业化,避免广告影响用户体验 [29][53] - 相比之下,抖音、快手的优势在于“无用”,用户多为无目的消遣,电商转化效率天然更高 [47][48][50][52] - 小红书“有用”的特性离消费更近,相比知乎、微信更具电商优势,但平衡生态与商业仍是挑战 [54][55]
 电商页面将成App一级入口 小红书不纠结了 能靠“市集”闯出商业化新路径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00:57
 公司商业化新进展 - 8月28日至31日,公司在上海成功举办首个线下市集,汇聚了来自全国的百余位商家,商品品类涵盖服饰、水果、原创手作等 [1] - 8月26日,公司启动新版本测试,将电商入口“市集”作为一级入口置于App主界面,标志着电商战略升级 [2] - 公司内部于8月12日宣布组织架构调整,组建“大商业板块”,由COO柯南任总负责人,旨在推动商业化广告与交易业务的深度协同 [9]   电商业务战略与定位 - 公司电商业务定位为“生活方式电商”,其核心差异化并非流量、规模或价格,而是旨在为用户打造一个能发现新鲜和惊喜好物的“市集购买心智” [2] - “市集”页面是“生活方式电商”理念的具象化产品呈现,设置了市集直播、买手橱窗、新品首发等频道,并以“双列流”形式展现商品笔记和带货直播等内容 [3] - “中心化”是市集的一大特点,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可经营的中心化场域,便于沉淀和发声 [6] - 公司电商业务的主力客群明确,在过去一年的月活购买用户中,“95后”占比高达70% [6]   运营数据与商家发展 - 公司目前月活跃用户已超过3.5亿,其中每月有1.7亿用户“寻求购买”,平台单月“求链接”类评论达8000万条 [8] - 过去半年,团队重心放在引入拥有好货产地、工厂集群的优质商家上,2024年电商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8.1倍 [6] - 有商家反馈,平台用户以学生和女性白领为主,与京东、淘宝等平台相比,用户转化率较高、退款率较低,其产品约60%的成交订单来自笔记 [9]   行业合作与竞争环境 - 公司于5月7日与淘宝天猫签订战略合作,首次实现从小红书“种草”到淘宝天猫消费转化的全链路打通;5月29日,与京东的战略合作也宣布升级 [10] - 有行业观点认为,此类合作在短期内是“权宜之计”,因公司无法完成全品类覆盖,需要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宽松的选择 [10] - 当前电商赛道竞争激烈,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正在即时零售赛场进行正面交锋 [2]   面临的挑战 - 行业分析指出,公司作为平台方现阶段需面对的难题包括如何极大地丰富货品、确保品控 [11] - 长期挑战在于内容生态管理,需要确保“种草”质量,让内容创作者不单纯为带货而带货,而是用口碑体验驱动带货 [11]
 电商页面将成App一级入口 小红书不纠结了,能靠“市集”闯出商业化新路径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23:59
 小红书电商业务进展 - 8月28日至31日小红书在上海举办首个线下市集 汇聚全国百余位商家 覆盖服饰、水果、原创手作等多个品类[1] - 8月26日小红书启动新版本测试 将电商入口"市集"升级为App主界面一级入口 作为"生活方式电商"理念的具象化呈现[2] - 市集页面设置直播、买手橱窗、新品首发频道 采用"双列流"展现商品笔记与带货直播 推荐算法侧重高成交、高复购、高互动商品而非单纯内容指标[3]   商业化战略调整 - 8月12日公司组建"大商业板块" 由COO柯南与CMO之恒共同推动商业化与交易深度协同 旨在加强广告与交易业务团队协作[8] - 电商新入驻商家数2024年同比增长8.1倍 团队重点引入好货产地与工厂集群商家[6] - 与淘宝天猫(5月7日)、京东(5月29日)达成战略合作 实现小红书种草到外部平台消费转化全链路打通[9]   用户与商家生态 - 月活跃用户超3.5亿 其中月均1.7亿用户寻求购买 "求链接"类评论达8000万条/月[7] - 月活购买用户中95后占比达70% 平台用户以学生和女性白领为主 转化率较高且退款率较低[8] - 商家反馈约60%成交订单来自笔记 平台提供中心化经营场域供商家沉淀发声[6][8]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强调"市集购买心智"作为核心差异点 聚焦发现新鲜惊喜商品的特色定位[2] - 通过商品笔记带链接形式融合内容与电商 区别于传统电商纯商品页面展示[3] - 面临品控管理与货品丰富度挑战 需平衡内容创作者带货与口碑体验的关系[9]
 吴江书写“江村经济”新篇章乡村抱团共谋发展共享红利
 新华日报· 2025-08-31 07:2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 开弦弓村通过农文旅+研学主题线路提升接待能力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大幅增长 [1] - 吴江全区2024年村级经营性收入达12.68亿元 村均625万元 同比增长11.5% [1] - 富乡村通过司法拍卖以1040万元回购26亩土地 建设新能源厂房后年租金收入达700万元 [2]   产业升级与资源盘活 - 富乡村联合4个经济一般村投资4500万元建设高端纺织产业园梧桐园 采用工业上楼模式 预计2025年6月投用 [2] - 吴江区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 5宗42.36亩地块入市 预计为村集体增收超3000万元 [3] - 震泽镇21个村2014年共同出资2300万元成立镇级投资平台 通过回购商铺和人才公寓等资产 每年按6%比例分红 [5]   民营企业协同机制 - 盛泽镇311家规上企业与30个行政村实现结对全覆盖 落地项目投入资金超8700万元 [3] - 平望镇将8670亩国有水面管理权让渡给9个村 按每亩200元/年收费 年增集体收入超170万元 [4] - 横扇街道新湖村通过数字经济推动农产品综合收入突破9000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达6.5万元 [4]   多村抱团合作项目 - 隐读村联合12个村建成284户人才公寓 年增收约300万元且满租状态 [5] - 11个村共建吴越宴会厅投资4500万元 2024年3月开业后已承办超100场宴会 [5] - 8个村联合打造庙港市集 销售太湖水产等商品 另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在建 [5]   资金运作体系 - 吴江设立乡村振兴母基金 首期115个村参与 通过共建共投共享机制实现资金增值保值 [3] - 震泽农投公司通过分散资金转化优质资产模式让各村共享发展红利 [5]
 小红书上线“市集” :电商成为一级入口,已开始测试
 新浪科技· 2025-08-26 11:37
 产品更新 - 小红书App近期将进行更新 电商功能进入主界面[1] - App底部导航栏新增"市集"页面 采用带货直播和商品笔记的双列流形式[1] - 新版本目前处于测试阶段 旨在为用户提供边逛边买的购物体验[1]   战略定位 - "市集"页面是小红书生活方式电商的具象化呈现[1] - 为已形成购买心智的用户提供集中"逛"的购买场景[1] - 为商家提供更多更新的经营场域 促进好产品和好商家的生长[1]
 多彩活动点亮假期时光 “暑期经济”带动夏日消费潜能加速释放
 央视网· 2025-07-29 16:17
 新疆博斯腾湖景观   - 博斯腾湖畔出现绚烂霞光景观,落日余晖渲染云雾与湖面呈现橙黄色[1]   - 湖面浮光跃金,鸟类悠闲游曳,与沙漠、晚霞构成壮美画卷[1]   - 博斯腾湖是重要野生鸟类栖息地,鸟类品种达190余种[3]     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   - 武功山景区夏季平均气温23℃,以云海、草甸等自然景观吸引游客[4]   - 景区开发亲子漂流、高空溜索、竹椅"躺溪"等避暑项目,并举办露营、音乐会等活动[6]   - 7月以来景区民宿入住率达75%,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8]     贵州安龙招堤湿地公园   - 招堤国家湿地公园荷花盛开,举办民族巡游方阵表演,共27支队伍穿插特色演出[9]   - 夜间灯会以11组大型主题灯组与300余盏小灯串联,打造"荷塘夜游"体验[11][13]
 新场景、新潮流、新体验——天津“五一”文旅消费市场热力十足
 新华社· 2025-05-06 18:12
 文旅活动表现 - 天津五一假期期间打造300多项文旅活动 接待游客近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3% 游客花费近150亿元同比增长22.5% [1] - 泡泡岛音乐节吸引超过10万人次现场参与 其中78%为跨城用户 京津冀区域以外观众达41% 带动周边产业综合消费增长超6000万元 [2] - 天津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9% 国际邮轮母港单日接待近1.5万名旅客 其中400余人次使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3]   消费场景创新 - 通过户外生活节、光绘艺术表演、市集及动漫展等多元融合场景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1] - 音乐节升级为集艺术共创、社交互动、潮流体验于一体的嘉年华模式 [2] - 商圈密集落地户外品牌首店 通过全国首展活动打造亲子趣味消费场景和创新打卡动线 [2]   产业融合举措 - 采用场景化表达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 [1] - 推动首发经济发展 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品牌资源丰富商品服务供给 [2] - 通过植入新品牌、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商文旅载体 完善免税购物与支付服务功能激发消费潜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