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

搜索文档
青年消费账单里藏着文化认同: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8:17
非遗消费市场现状 - 74.89%受访高校大学生曾为非遗相关产品或服务买单 [1] - 非遗消费场景多元化,包括体验非遗技艺(71.59%)、观看或参与非遗表演(55.56%)、购买非遗元素品牌产品(54.59%)等 [2] - 89.95%受访青年认为非遗相关消费值得,主要满足情绪价值(77.20%)和文化体验需求(70.05%) [5] 非遗产品吸引力分析 - 75.94%受访者被非遗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内涵吸引 [6] - 艺术价值(66.38%)、礼品价值(49.47%)、外观精美(47.34%)是购买主因 [7] - 非遗具有历史记忆和民族身份认同价值,形成市场溢价潜力 [6] 青年消费行为特征 - 大学生平均花费不到100元即可获得非遗技艺体验和实体产品 [3] - 消费者愿意为稀缺性非遗产品支付溢价,认为物有所值 [3] - 倾向于购买融合现代元素的非遗产品,如游戏联动皮影戏、动漫主题泥人等 [7][10] 行业发展挑战 - 价格过高(51.30%)、实用性不足(35.45%)、缺乏创新设计(21.61%)阻碍消费 [8] - 部分非遗产品面临"看不懂""买不到""用不上"的三重困局 [9] - 传统非遗产品在特定景区销售,市场覆盖面有限 [6] 创新发展趋势 - 00后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平台获百万点赞,建立"赛博戏台"新传播模式 [10] - 与茶饮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如皮影角色奶茶杯等 [10] - 采用VR/AR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电商平台精准推送非遗产品 [11] -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IP结合,如《黑神话:悟空》皮影作品 [10] 商业模式创新 - 设计赋能激活传统美学,文旅融合创造活态传承场景 [11] - IP化运营打造非遗品牌矩阵,如塑造惠山泥人网红品牌 [10][11] -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记录非遗传承人故事,增强文化传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