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

搜索文档
京西山水间上演非遗盛宴,千年技艺奏响乡村振兴新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0 13:50
非遗展演活动 - "声动山河·技承古今"国家级非遗展演在洪水峪村启幕 西城区与门头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与活动 [1] - 展演现场亮点包括:驻村第一书记与中学生同台献艺 三名传承人以口技模拟现代军事场景震撼开场 88岁口技宗师牛玉亮演绎《百鸟争鸣》 北京皮影剧团表演《龟与鹤》 何丹表演梅花大鼓《七律·长征》 [3] - 活动创新融合书画、皮影等元素 在山水实景中打造沉浸式美学空间 系统梳理2300年口技发展谱系 [8] 非遗保护与发展 - 清水镇探索"非遗活化+生态赋能+文化兴旅"新路径 2023年有6项本土技艺列入区级非遗名录 包括清水豆腐、灵山山茶等 [9] - 西城区与门头沟区开展对口协作 首次实现西城区国家级非遗口技、皮影戏及市级非遗梅花大鼓等项目集体进山展演 [9] - 2023年文保中心与清水镇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 计划促进门头沟非遗项目走进西城交流 [9] 展演效果与反响 - 展演包含魔术《快乐十分》、原创口技相声《听见洪水峪》、《我是一个兵》等节目 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被称为"老百姓看得懂的高雅艺术" [9] - 活动构建"山为骨、水为韵、声为魂"的活态博物馆 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8][9]
濠江吹起陇原风 甘肃非遗展演亮相澳门
新华社· 2025-06-14 20:45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根与魂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博物馆揭幕,活动持续至7月13日 [1] - 活动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 [1] - 甘肃省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路段,孕育出地域特色浓厚、民族风情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活动内容 - 专题展览6月15日起在澳门博物馆展出,展示敦煌彩塑、甘南藏族唐卡及皮影戏等35个非遗项目 [1] - 两场舞台表演分别于15日、16日上演,包括花儿民歌、龙头琴弹唱、崆峒派武术等节目 [1] - 非遗传承人将在郑观应纪念馆和冼星海纪念馆现场教学,涵盖山丹烙画、河州蛋雕技艺、兰州刻葫芦、麦秆画制作等 [1] 非遗传承与交流 - 麦秆画非遗传承人唐彩萍首次携技艺来澳门展示,希望艺术能被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和欣赏 [1] - "根与魂"品牌活动2011年首次举办,以国家非遗为载体,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民族文化多样性 [2] - 活动旨在拓展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2]
青年消费账单里藏着文化认同: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8:17
非遗消费市场现状 - 74.89%受访高校大学生曾为非遗相关产品或服务买单 [1] - 非遗消费场景多元化,包括体验非遗技艺(71.59%)、观看或参与非遗表演(55.56%)、购买非遗元素品牌产品(54.59%)等 [2] - 89.95%受访青年认为非遗相关消费值得,主要满足情绪价值(77.20%)和文化体验需求(70.05%) [5] 非遗产品吸引力分析 - 75.94%受访者被非遗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内涵吸引 [6] - 艺术价值(66.38%)、礼品价值(49.47%)、外观精美(47.34%)是购买主因 [7] - 非遗具有历史记忆和民族身份认同价值,形成市场溢价潜力 [6] 青年消费行为特征 - 大学生平均花费不到100元即可获得非遗技艺体验和实体产品 [3] - 消费者愿意为稀缺性非遗产品支付溢价,认为物有所值 [3] - 倾向于购买融合现代元素的非遗产品,如游戏联动皮影戏、动漫主题泥人等 [7][10] 行业发展挑战 - 价格过高(51.30%)、实用性不足(35.45%)、缺乏创新设计(21.61%)阻碍消费 [8] - 部分非遗产品面临"看不懂""买不到""用不上"的三重困局 [9] - 传统非遗产品在特定景区销售,市场覆盖面有限 [6] 创新发展趋势 - 00后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平台获百万点赞,建立"赛博戏台"新传播模式 [10] - 与茶饮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如皮影角色奶茶杯等 [10] - 采用VR/AR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电商平台精准推送非遗产品 [11] -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IP结合,如《黑神话:悟空》皮影作品 [10] 商业模式创新 - 设计赋能激活传统美学,文旅融合创造活态传承场景 [11] - IP化运营打造非遗品牌矩阵,如塑造惠山泥人网红品牌 [10][11] -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记录非遗传承人故事,增强文化传播 [10]
资源型城市孝义文旅转型的新探索
人民网· 2025-06-04 11:55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孝义市"万人旅行团"活动启动以来已接待近3000名团内游客中转留宿,单日接待量达160多位来自天津和河北邯郸的游客 [1] - "五一"假期期间全市开展134场文旅活动,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 [9] - 仁义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特色餐饮(如刀削面)、非遗表演(如皮影戏)和古村游览形成"白天有逛头,晚上有看头"的体验模式 [1][4][15] 转型战略与政策支持 - 2024年9月首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确立"工业强市+文旅富民"双轨战略,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双向发力 [6][7] - 设立2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规划的入驻商户或企业提供前三年租金全免政策 [7] - 针对过夜游推出激励措施:对引客至孝义的旅行社和自驾车队给予奖励,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吃住在孝义"模式 [7]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通过常态化演出(如晋剧《三娘教子》)和群众海选节目(67%为本地居民参与)增强文化互动性 [4][5] - 非遗体验馆将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半小时延长至1小时以上,带动剪纸、皮影等衍生品销售 [15] - 千年非遗技艺(如南曹村豆腐制作)通过游客亲手磨、煮、点等工序实现活态传承,形成差异化体验 [16][17] 服务质量提升举措 -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7] - 2024年定为"文旅服务提质年",重点提升公共服务、游客接待和环境保障三大能力 [10] - 文旅中心工作人员高频次走访景区,实时监测餐饮等配套服务运营情况(如仁义村餐馆单日售出三锅烩菜) [5]
粽香童趣两相宜!东湖雨中非遗亲子游热度不减
长江日报· 2025-06-01 16:10
东湖风景区端午活动概况 - 端午假期东湖风景区融合传统文化与儿童节元素,推出皮影戏、非遗木偶戏、端午趣味游戏等活动,吸引大量家庭游客雨中游玩[1] - 听涛景区以"楚风雅韵·粽享听涛"为主题,搭建古风皮影戏台,每日上演《哪吒闹海》《武松打虎》等经典剧目,吸引儿童反复观看[3] - 武汉植物园8000平方米绣球花海在雨中盛放,搭配睡莲池景观,形成独特观赏体验[9][11] 非遗文化表演亮点 - 听涛景区皮影戏表演中,非遗传承人通过《三打白骨精》等剧目展现传统技艺,家长记录孩子观看反应[3][4] - 武汉植物园引入国家级非遗杖头木偶戏,《新龟兔赛跑》《聪明的小猪》等室内演出不受天气影响,儿童观众反响热烈[15][16] - 游客反馈木偶戏操作精妙,儿童首次接触非遗文化表现出极高兴趣[16][21] 亲子旅游市场表现 - 雨天未影响家庭出游热情,鄂州、孝感、黄石等地游客专程前往体验文化项目[5][6][16] - 东湖海洋世界推出"套圈'粽'礼物"等室内活动,配合奥特曼水下演出满足儿童娱乐需求[6] - 听涛景区屈原纪念馆等文化地标成为亲子拍照热点,雨中氛围增强文化沉浸感[5] 景区运营调整 - 听涛景区原定端午活动因雨延期至6月2日,新增包粽子、编艾草等民俗体验环节[5] - 武汉植物园通过室内木偶戏与室外花海结合,实现雨天客流分流[9][15]
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启新篇
四川日报· 2025-05-30 08:29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8日在成都开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 [12] - 非遗节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成都是永久举办地 [12] - 本届非遗节持续至6月3日,展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四川经验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3] 国际参与 - 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尔、槟城、清迈、巴里作为主宾城市 [12] - 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参与 [12] - 三大主体板块包括"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多彩非遗·世界对话""魅力非遗·国际大展" [12] 活动内容 - "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开幕式融合端午民俗元素,组织51支国内外队伍开展行进式展演 [14] - "多彩非遗·世界对话"探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主题 [15] - "魅力非遗·国际大展"首次用27个省(区、市)的180余个项目情景化展现中国非遗 [15] 特色板块 - "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吸引580余家企业参与,首日单笔最大签约金额达1亿元 [15] - "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汇集8个世界"美食之都"及全国70余项非遗美食 [15] - "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邀请120余名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 [16] 科技融合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推出30余项可互动科技体验装置,包括游戏、VR数字展览等形式 [18] - 三大"非遗+"创新首发项目亮相:"二十四节气"手游、"有趣的甲骨文"VR艺术展、"数练太极"智能系统 [19] 全民参与 - 联动四川183个县(市、区)的288个社区实践空间(点)开展非遗惠民体验活动 [12] - 推出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等活动,吸引全国游客体验非遗 [20]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举办2025"丝路对话·成都"活动,探讨非遗赋能旅游发展 [20]
文旅消费展设四大专业展区
陕西日报· 2025-05-10 08:29
丝博会文旅消费展概况 - 第九届丝博会将举办文旅消费展 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 共设四大专业展区:文旅主题展区 文娱演艺展区 非遗国潮展区 赛事活动展区 [1] - 展区内容涵盖文化科技 文旅装备 旅游服务 文娱演出 文化创意等领域 [1] 文旅主题展区 - 聚焦陕西省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成果 展示历史文化资源 县域文化旅游 旅游度假区 景区 智慧旅游平台 研学旅行 特色民宿及酒店预订服务 [1] - 涉及旅游保险 旅游理财 第三方支付 旅游融资产品和相关金融服务 [1] 文娱演艺展区 - 展示陕西省文艺精品创作和演艺产业发展成果 包括秦腔 陕北民歌 皮影戏等剧目展演 [1] - 覆盖文艺院团 演艺装备 旅游演艺 数字演艺等产业链企业和项目 [1] 非遗国潮展区 - 以国潮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体验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华服展演为核心 [1] - 涉及工艺美术精品 旅游纪念品 书画艺术精品 潮流手办 传统手工艺制品 禅茶文化艺术 传统礼仪 服装设计及汉服巡游 [1] 赛事活动展区 - 依托陕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展示马拉松 登山赛 自行车赛 城市定向赛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1] 展会活动安排 - 将举办文化和旅游项目专场推介会 文旅演艺与赛事活动 包括旅游演艺精品剧目演出 传统戏曲演出 华服展演 非遗展示与体验 电子竞技等 [2] - 展会旨在打造集展示 交易 推介 合作于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助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
“五一”全省文体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辽宁日报· 2025-05-06 09:12
旅游市场表现 - 全省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8.19%,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6.84% [1] - 丹东市馨艺山庄通过特色水果采摘、生态观光和餐饮居住三大板块吸引游客 [1] - 朝阳市喜上"梅"梢赏花活动和盘锦市湿地踏青节结合生态资源打造春日盛宴 [1] 文博研学与非遗活动 - 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等文博场馆推出特色展览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历史文化 [2] - 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以短剧、歌舞等形式传播工业文化和劳动精神 [2] - 铁岭市蒸汽机车博物馆推出"穿越时光·蒸汽机车之旅"活动,重现20世纪70年代东北风情 [2] - 沈阳老北市景区集中展示皮影戏、琥珀雕刻、岫岩满族刺绣等非遗项目 [2] - 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设非遗文创展,展示桓仁版画、满族荷包等特色产品 [2] 文化惠民与群众活动 - 全省各地围绕节日主题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60余场,形式多样、参与广泛 [3] - 鞍山市演艺集团创排儿童歌舞剧《国宝当家》,科普动物知识 [3] - 阜新市蒙古贞乌兰牧骑在海棠山景区表演马头琴音乐等特色节目 [3] 文体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大连市打造"大连足球嘉年华",吸引15万名球迷参与,展示"文体旅商"融合场景 [3] - 锦州东方华地城湿地彩虹跑结合自然景观和生态体验 [3] - 沈阳市发放餐饮、购物优惠券覆盖300余家商户,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促销 [3] - 大连市"国际开放月"以邮轮经济为引领举办百余场活动 [3] - 全省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部分实行"周一不闭馆"便民举措 [3] 新兴消费场景 - 沈阳中街长安寺胡同以时尚感与烟火气并存的消费新场景吸引众多游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