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业化

搜索文档
海南:非遗“烟火气”激发文旅新活力
海南日报· 2025-06-14 08:10
海南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发展 - 海南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3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9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9人 [3] - 建设黎锦技艺传习馆15个,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3个,非遗工坊119个,认定非遗传承村16个 [3]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群从不足千人扩大至近2万人,2024年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5] 非遗产业化与经济效益 - 全省老爸茶店超4000家,年销售额约100亿元,带动5万余人就业 [7] - 海南沉香产业2023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145家沉香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 [7] - 非遗美食品牌如临高烤乳猪、福山咖啡等崛起,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7] 非遗教育与数字化传承 - 在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展非遗技艺实践课,涉及21个项目,超5万人次学生参与 [6] - 完成国家级传承人及18名省级传承人的数字化记录工程,出版14部非遗丛书及口述史 [6]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以10多项非遗打造景区,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9] - 昌江保突村结合黎陶技艺打造"产学研旅"模式,三亚南山非遗季吸引10多万游客,文创销售额近2000万元 [10] - 儋州泊潮村端午活动单日吸引游客近2万人,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 [10] 国际化发展与品牌输出 - 黎锦亮相巴黎时装周、米兰设计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国际舞台 [4] - 通过海外巡展(马耳他、德国、保加利亚)及日本大阪世博会展示东方非遗生命力 [4]
青年消费账单里藏着文化认同: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8:17
"扎染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耐心。"重庆大学的蔡雨洁轻捻着随身携带的扎染布袋说。从兰草等植物中 提取色素,再将布料用皮筋扎出形状,用染料染色,在水质、酸碱度、时间把控等环节的综合作用下, 才成就一块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的染布。将手放进染缸的那一刻,奇妙的触感与对未知成品的期待交 织,让蔡雨洁完全沉浸其中。 浙江大学"开源课堂"书法课上,杜江晗会专门设置讲解书法历史和知识的环节。尽管还在浙大读书,但 他已经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小老师"了。除了传承、传播书法文化,杜江晗还是非遗产品的消费者。练习 书法时需要的不同型号的毛笔、纸张、墨水,都在他的消费清单上。大学期间他还学习了篆刻,这项新 的非遗爱好,也会涉及各种材料,"比如篆刻需要练习的石头、印泥、盖印的纸张、印床、砂纸等,开 销比练习书法会更大一些。" "非遗+"链接不同场景,正在撬动消费市场,非遗衍生文创产品、非遗技艺体验、非遗元素服饰等已经 涌入一些年轻人的文化消费圈。年轻人为什么愿意消费非遗体验或产品?他们在观看、体验非遗时了 解、感受到了什么?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1382份,其中74.89%受访者曾为非遗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