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融合
搜索文档
打破“橱窗式”展示(文旅棱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7 06:11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生活中的活态传承。非遗旅游的创新也应打破"橱窗式"展示,将 非遗融入情境体验。在江南学习蓝印花布制作,在岭南感受龙舟竞渡,这些深度互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 非遗的温度与智慧,远比简单观赏更能触动人心。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绝非简单叠加,而是相互成就的深度链接。当非遗通过旅游获得传承动力,旅游因 非遗增添文化深度,我们也能在古今交汇处,见证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妙共鸣,见证千年文脉在当 代生活中焕发时代光彩。 (责编:岳弘彬、牛镛) 讲好非遗故事还需注入叙事灵魂与场景魅力。将杂技、皮影等非遗项目与沉浸式戏剧相结合,游客不再 是台下的观众,而成为与表演者互动的"剧中人";打造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主题市集与游学路线,让游 客在"赶集"与"行走"的轻松氛围中,完成一场深度的文化探寻,让非遗成为一种可感知、可共鸣的文化 生活。 非遗还需融入当代生活场景。非遗主题民宿将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居住需求结合;非遗文创产品让传统 纹样融入文创,进入日常生活。这种创新使非遗从被保护的"遗产",蜕变为具有生命力的现代生活,获 得了新价值。 ...
“非遗+”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7 06:11
游客在宣纸小镇非遗体验区学习制作花草纸。 荣 超摄 在江南乡村观看非遗时尚秀,在秦岭深处入住非遗民宿……作为文旅融合的创新业态,非遗旅游近年来 如春江潮涌,以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激活非遗的双向之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每年端午节前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大小河涌上演一 场场龙舟赛事,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南海区文广旅体局供图 林栖三十六院为游客再现400多年前蓝印花布的制作场 景,结合唐代名画《捣练图》,为游客奉上现场演出《三 单捣练图》。 林栖三十六院供图 近日,中国旅游协会发布了"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入选的20个案例涵盖景区度假区、文博 场馆、古城古镇、民宿、文创、演艺、节庆等多业态,展现了非遗旅游的创新活力。 古老技艺迸发青春活力 宣纸因"纸寿千年"而闻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宣纸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 省泾县是宣纸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宣纸之乡"。 近年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宣纸小镇(宣纸文化园)打破传统非遗景区单一工艺展示的局限,打造覆 盖全流程的体验场景。在原料种植区,游客可实地观察青檀皮、沙田稻草的培育过程;在工艺体验区,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