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印花布
icon
搜索文档
凝聚“她力量” 贡献“她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17 06:12
妇女经济参与概况 - 截至2024年底 提供6400亿元贷款支持849万妇女实现创业梦想 [1] - 2012年以来 妇女占就业人员比重稳定在约43% [1] - 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女性从业人员占42.6% [1] - 2024年 共有14147名妇女取得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占比42.3% [1] - 在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 女性超过一半 [1] 乡村与非遗领域的妇女贡献 - 2017年以来 "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女农民224.1万人次 [1] - 2022年至2024年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妇女1.2万人 [1] - 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中妇女共有100人 占36.6% [1] - 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奖选手中妇女占69.5% [1] - 截至2024年底 获得技术职称的女农技推广员为13.4万人 占35.4% [1]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培训学员5.1万人次 其中妇女占57% [2] - 贵州"鸽子花·松桃苗绣"、青海"威远土族盘绣"、浙江"蓝印花布"等非遗产品在电商平台大受欢迎 [2] 科技领域的妇女力量 - 当前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达45.8% [2] - 女性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攻坚克难 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
东营创新实施品牌工程兴农富农,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矩阵
大众日报· 2025-10-16 10: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东营市通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系统性地将盐碱地劣势转化为特色农业优势,成功打造了以“黄河口”为核心的地标品牌矩阵,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1][2][3]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路径 [2] - 战略定位聚焦“黄河口”独特地域标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目标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2][3] 品牌建设与权威认证成果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攀升至31.93亿元,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权威认证 [3] - 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6个,6个产品入选“好品山东”品牌目录,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6个 [3][12] - “黄河口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进入山东省前5位 [12] 科技赋能与品质控制 - 农业企业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如菇健生物科技的出菇房通过传感器精准控制环境,实现23天一个采收周期和全年稳定生产 [4][5] - 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菇健生物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 [6] - 政府积极推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助力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攻关 [6] 产业化与市场主体培育 - 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目前东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07家,3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突破6000家 [8] -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格局,创建全国及省级乡村产业集聚区210余个 [8] - 培育形成百亿级现代畜牧、百亿级特色水产、国家级沿黄大豆“三大产业集群”和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四条全产业链” [12] 创新营销与市场拓展 -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整合营销,如“云商乐安”电商直播工坊通过直播带货20余场次,线上商城营业额达60余万元 [10][11] - 积极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并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品牌传播 [11] - 连续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并结合文化旅游推广“黄河口农旅精品线路” [9][11] 具体案例与经济效益 - 黄河口大闸蟹市场从国内拓展至香港、澳门及泰国,菇健生物科技每周出口鲜菇50多吨至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市场 [3][5] - 利津县“临合蜜”甜瓜通过技术改良提前上市,售价达每斤12-15元,亩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 [7]
水韵江苏亮相2025中国文旅产业博览会
江南时报· 2025-09-24 10:44
现场,江苏展区多个特色展位与演艺活动成为焦点。文创展位带来了各种融合实用性与现代审美的非遗 产品:苏绣的针脚里藏着江南烟雨,蓝印花布的纹样间飘着水乡气息,宜兴紫砂壶的茶韵中透着雅致, 苏州碧螺春的清香里裹着春日甘甜,南京金箔的光泽中闪耀着千年匠心……每一处都让观众忍不住驻 足,沉浸式感受江苏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韵江苏亮相2025中国文旅产业博览会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举办。 此次江苏展区面积约300平方米,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为主题,巧妙划分多元文化板块:苏州、无 锡的江南文化尽显"小桥流水人家"的柔情,徐州、宿迁的汉文化传递"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浑,扬州、 淮安的运河文化诉说"至今千里赖通波"的繁华往昔,连云港的山海文化展现"东临碣石"的壮阔,盐城的 湿地生态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南通的垦牧文化深度彰显张謇企业家精神。 今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苏超"主题展位带来各地热销文创产品,"比赛第一,友谊第十 四"帆布袋、13个设区市文化IP毛绒挂件、淮安"浪里马"摆件、连云港东海水晶手链、无锡宜兴紫砂足 球套 ...
江海“潮”经济 非遗“通”未来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微聚焦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11:35
非遗资源概况 - 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 省级以上非遗项目93项 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183项 [1] - 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人 [1] 五维体验战略 - 通过好看维度展示灯彩与木版年画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 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与仿真绣吸引年轻受众 [1] - 通过好吃维度推广西亭脆饼 石港腐乳 林梓潮糕等非遗美食体现匠人精神 [1] - 通过好听维度呈现梅庵派古琴艺术与板鹞风筝哨口交响乐特色 [2] - 通过好玩维度打造蓝印花布 如皋香袋 红木雕刻 剪纸等非遗研学基地与公益体验课程 [2] - 通过好用维度开发蓝印花布时尚手提包与手机壳 红木雕刻茶器与文具等日用创意产品 [2] 场景创新策略 - 采用非遗+多元业态构建复合型消费场景 产生1+1>2叠加效应 [3] - 文峰广场商圈设立城市非遗会客厅 汇集16个非遗展销项目 实现从陈列馆到会客厅转型 [3] - 依托城南别业历史建筑打造融文化 旅游 非遗 文创 美食与市集的多业态消费场景 [3] - 在植物园夜游活动中融入非遗美食体验 拓展夜间文旅消费时空边界 [4] 产业化发展成效 - 城市非遗会客厅周末单次活动参与人数近万人次 带动非遗文创产品热销 [5] - 借助苏超赛事热度打造第二现场 通过文艺直通车行动激发商圈活力 [6] - 非遗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网红级流量 推出球队logo定制糖画实现跨界联动 [6] - 凯利绣品工坊帮助200多人家门口就业 海门紫翔龙红木品牌发展70多家加盟店 [6] - 布垚姐妹微家开展色织土布技艺培训 累计帮助2000多名女性实现灵活就业 [6] - 通过非遗市集 木偶戏 风筝节等活动强化江海南通非遗之城品牌形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