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信任危机
icon
搜索文档
赢回消费者的信任——中国预制食品必须完成的功课【和君新消费】
搜狐财经· 2025-11-19 23:54
引言:当"预制菜"变成"信任考题" 2025年中秋,杭州某高端酒店的婚宴现场,新人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话:"花了12万办的'定制婚宴', 端上来的'招牌狮子头'咬开是散的,'梅菜扣肉'加热后缩成了一团——问服务员,说是'中央厨房预制 菜,复热即可'。"这条朋友圈在社交平台发酵后,评论区满是共鸣:"不是反对预制菜,是反对把'工业 化速食'包装成'现做品质'。""花高价买的不是仪式感,是对'吃'的敷衍。" 这场风波不是孤例。从西贝"预制菜占比超80%"的争议,到袁记云饺"现包馅料实为冻品"的曝光,再到 校园配餐、连锁快餐的"预制菜隐瞒",中国预制食品行业正陷入一场"信任泥沼":消费者谈预制色变, 企业抱怨"躺枪",行业在"规模扩张"与"价值认同"间摇摆不定。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危机的根源,从来不是"预制菜本身有问题",而是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逻辑,与消 费者对"食品"的期待发生了根本错位——当企业把预制菜当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工具",消费者却 在寻找"安全、有温度、承载生活意义的食物";当行业沉迷于"规模竞赛",消费者已在追问"这口饭, 有没有用心做"。 要让预制食品赢回信任,中国企业必须完成五门"必修课":从" ...
4个月爆卖20万袋!日本这家企业不做“成品”,只卖“调味袋”爆火
搜狐财经· 2025-10-07 08:41
封面图来源:cookist 场景是品类裂变的机会来源。Foodaily研究院每年发布 「Foodaily年度十大消费场景」,以"洞察消费者需求、预判品类机会、探索全球爆款案例"为核心 价值点,持续为食品饮料行业提供场景营销解决方案。 一场围绕"预制菜"的争议,将整个行业推至信任危机的风口浪尖。 Foodaily此前分析过, 从"自制一周预制菜""一周高效备餐"等话题来看,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省时、省力的核心价值是高度认可的。但同时又不愿在品质上做出妥协,企业在安全 性、透明性上仍未建立信任。 当市场上的预制菜难以平衡这两端,信任危机随之而来。 其实,在预制菜产业更为成熟的日本,早已有人给出了平衡"高效"与"品质"的解题思路。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爆款案例,看看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这一 行业难题的。 1 冻肉怕柴、备餐嫌烦? 一袋料,轻松搞定鸡肉"新鲜感" 肉,往往是餐桌上的重头戏,但保质期短、备菜过程繁琐、烹饪时间长、出错率高...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或许有人会说,冷冻预调理肉早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数据也显示,2007年至今,我国冷冻预调理肉制品年均增长率已超24%[1]。 但预调理肉的短板也很明显,除原料质量问题外 ...
预制菜信任危机,如何破局?
虎嗅· 2025-09-18 20:5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ID:nbdnews),作者:黄博文,编辑:金冥羽、易启江,原文 标题:《西贝风波下餐厅谈"预"色变,"预制菜羞耻"如何才能消除》,题图来自:AI生成 西贝"预制菜"风波的影响在业界持续发酵,一些餐饮企业开始自查自纠。9月17日晚,"绿茶餐厅拆掉现 做招牌"登顶微博热搜。媒体报道,位于深圳南山的一家绿茶餐厅,已经悄悄撤下门店外"本店无预制 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连外卖餐具上的同款字样,也被黑色涂料给盖住了。 很显然,企业此举是为了避免在"西贝预制菜"风波下成为关注焦点,预防因宣传与实际不符可能引发的 法律风险。从其商业模式看,绿茶餐厅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将大部分食材制备过程外 包,门店仅进行简单操作。这种依赖预制的运营模式与其宣称的"现点现做"存在本质矛盾。 无独有偶。近日,海底捞多款儿童套餐也开始标注"部分预加工",这当然是在打透明牌。有媒体报道, 河南某县预制菜园区改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当地官员解释,企业做的不是预制菜,而 是"半成品菜"。这显然是想避开"预制菜"的名讳。 从餐厅到产业园,对"预制菜"三个字的替换与回避,暴露的是企业面对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