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信任缺失
搜索文档
谁说中国人反对预制菜?
36氪· 2025-09-15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预制菜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消费者信任缺失以及行业认知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错位 [1][2] - 与日本等海外市场的发展路径不同,中国预制菜在C端爆发时恰逢消费者已进入追求品质、新鲜与透明的阶段,导致接受度差异 [7] - 解决信任危机需行业在法规标准、产品技术、营销沟通等多方面协同努力,并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的发展路径 [1][8][12][13] 中外预制菜市场发展对比 - 日本预制菜(冷冻食品)在发展初期被视为稳定、高质量的营养供给,并通过学校午餐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等事件提升正面形象 [2][4] - 日本社会经济腾飞期,女性大量进入职场,家庭烹饪时间减少,为冷冻食品作为“家务外包”方案提供了发展空间 [5][7] - 中国预制菜概念在疫情期间“暴力”进入全民视野,疫情后消费者回归对品质和“烟火气”的追求,加之发达的外卖选择,使其面临更严苛审视 [7] 消费者主要关切与行业现状 - 消费者主要质疑预制菜的安全性(如防腐剂添加剂)、营养口感、以及餐饮端使用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是否被剥夺 [8][10] - 消费者认可预制菜省时省力的价值,并接受在口味合格、物有所值的场景下使用,例如对萨莉亚等连锁品牌的认可 [10] - 中国预制菜行业在爆发初期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专用标准,定义、范围模糊,直至2024年才首次明确相关分类与范围 [12] 行业改进方向与未来展望 - 可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完善法规、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标签制度、技术深耕产品迭代、健康化升级及场景化营销来重建信任 [8] - 行业需加强技术打磨与品类探索,以应对中餐复杂性,实现“中国创造”,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和品质的高要求 [12] - 国家层面法规正逐步清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有望将餐饮使用预制菜纳入信息披露范畴,推动行业进入合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