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渔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汕头首个“风渔融合”海洋牧场投产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2 15:45
9月11日,汕头首个"海洋风电+海洋牧场"融合项目——由中国大唐投建的海洋牧场"盛唐一号"在汕头投 产。"盛唐一号"海洋牧场跨距达38米,高度56.5米,总重约1760吨,养殖水体达1.36万立方米,设计可 抵御16级超强台风。该项目采用吸力筒基础,具有免打桩、安装快、经济环保的特点,既能提供稳固的 基座,又能实现海洋牧场的整体迁移。 ...
“龙宫号”投入运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8:17
项目概况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揭阳海洋牧场"龙宫号"于9月5日在广东揭阳神泉海域完成安装并投入运营 标志着广东揭阳首个风渔融合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1] - 项目位于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50.2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场内 离岸距离约30公里 总投资额达1.28亿元 [1] - 项目采用桩基础重力式结构 整体尺寸为长46米×宽46米×高56.8米 总重量约3822吨 养殖水体容量超过7万立方米 [1] 技术特点 - 设施由上建平台(含生活区与机械区)和下部养殖网箱组成 集成养殖集控、自动投喂、网衣清洗、环境监测及水下生物识别等智能化功能 [1] - 能源供应采用太阳能光伏与风机相结合的绿色供电模式 实现"水上绿电、水下粮仓"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 [1] - 施工采用半潜驳船与浮吊船联合作业 通过气囊助浮完成网箱沉放 并实施钢管桩沉桩与灌浆工艺 [2] 战略意义 - 作为国家电投集团首个海洋牧场项目 突破国内传统"异地制造、长途转运"模式 实现本地化制造、出运、施工全流程闭环 [1] - 为前詹通用码头(国家电投在粤唯一港口)积累超大型海工钢结构出运经验 强化区域产业资源联动效应 [1] - 项目面临水深涌急、施工窗口期短、船舶选型苛刻及吊装工况要求高等挑战 团队通过抓住台风过境后黄金窗口期完成安全安装 [2]
中广核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并分享全球实践经验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1:38
中广核海洋清洁能源发展 - 公司应邀出席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主题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分享海洋清洁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企业实践[1] - 公司海上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474万千瓦,包括近20个海上风电和光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可满足8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2] - 创新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模式,在山东建成中国首个304MW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2] - 在广东汕尾打造全球最大单体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可抗17级台风,预计年产值5400万元[2] - 已累计打造水上、海上、陆地融合发展项目50余个[3]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法国绿色海洋研究院发布《中广核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阐述公司海洋生态保护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4] - 公司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海洋生态保护理念,在多个核电基地建立完整生态监测评估体系[5] - 大亚湾核电基地周边发现200多种动植物物种和15种中国二级保护石珊瑚,建立珊瑚保育区[5] - 防城港核电基地构建红树林保护机制,自然增长面积超15公顷,人工培育45亩[5] - 阳江核电基地附近海域常见中华白海豚,太平岭核电基地连续多年开展海龟保护行动[5] 国际合作与行业影响 - 法国专家对"海洋能源+蓝色粮仓+生态健康"发展思路表示认可,认为可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并促进渔业支持[6] - 公司举办"蓝色守护·共生未来"海洋生态保护成果展,展示珊瑚修复、生物监测、红树林建设及风渔融合四大板块实践[7][8] - 法国科研机构负责人称赞公司实践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修复一体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8]
法国绿色海洋研究院发布《中广核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11:09
白皮书发布与研讨会 - 法国绿色海洋研究院在尼斯举办"人类与海洋:共建和谐世界"主题研讨会,并发布《中广核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1] - 白皮书由法国绿色海洋研究院编写,深度剖析公司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战略思路、实践案例和未来展望[1] - 白皮书旨在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行动方案[1] 风渔融合创新模式 - 专家提出海洋养殖可以与风电、漂浮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实现"风渔融合"[1] - 通过构建人工渔礁、珊瑚苗圃等方式促进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1] - "伏羲一号"风渔融合项目对法国具有示范意义,可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并促进渔业协会支持海上风电[1] 企业科研合作新范式 - 企业界与科研界构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系统修复融为一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2] - 白皮书系统总结公司过去十余年海洋生态保护实践,包括建立生态监测机制、设立珊瑚保育区等[2] - 2022至2024年间公司在如东等地实施增殖放流行动,放流海洋生物累计超过1.3亿尾[2] 海洋生态保护成果 - 公司举办《蓝色守护·共生未来》成果展,展示珊瑚修复、生物监测等四大板块实践成果[2] - 展览呈现清洁能源企业如何探索"生态+能源"的共赢之路[2] - 公司在大亚湾、阳江等核电基地周边海域建立完整生态监测机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