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渤海湾三地联手成立溢油应急联盟
齐鲁晚报· 2025-11-04 19:07
本报11月3日讯(大众新闻记者顾松通讯员李福起万海青)为进一步整合东营、潍坊、滨州三地海上应急 资源,提升溢油事故协同处置效能,近日,渤西海上溢油应急联防联控联盟在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 心桩西前线应急指挥中心成立。 在全体参会者见证下,各共同体代表签订《渤西海上溢油应急联防联控联盟协议》,以契约形式明确职 责分工、资源共享机制与协作流程。其间,参会人员实地考察应急库房,了解溢油应急与抢险救助装备 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并就应急设备参数、物资储备规模、应急队伍建设等议题与专业人员深入交流。 联盟的成立是落实国家海洋生态保护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下一步,联 盟将进一步整合区域应急资源,强化协同联动、资源共享与能力共建,持续提升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水 平,为守护蓝色家园、服务区域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25-10-31 05:0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行业规模持续扩大[1] - 行业结构加快调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水平提升[1] - 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分别为31899亿元、33446亿元和37858亿元[1] - 三大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较2020年名义增长分别为33.1%、37.7%和33.3%[1] 区域发展亮点 - 北部海洋经济圈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1] - 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1] - 南部海洋经济圈深海开发与保护取得新进展[1] - 山东正式启用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海洋之光"[2] - 广东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深中通道通车,"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2] - 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广东成功试运行[2] 重点城市与领域突破 - 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海洋国际竞争力提升[2] - 天津、大连、宁波、厦门在港产城融合、渔业、航运服务、海洋药物等领域取得突破[2] - 天津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海水淡化生产线[2] - 威海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率达到90%以上[2] - 日照海铁联运班列总数达到38条[2] - 青岛蓝谷发布千亿级参数"瀚海星云"大模型[2] - 连云港开行中欧班列911列,增长13%[2] - 上海崇明自主建造的全球首款1.4万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成功交付[2]
海洋经济何以成为广西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一线调研
第一财经· 2025-10-30 13:47
海洋经济总体增长 -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137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80.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4%,高于全区GDP增速 [1] - 初步预测2025年1月至9月海洋生产总值约2043亿元,同比增长5.4% [1]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批复用海项目785个,涉及用海面积79.27万亩,项目投资总额约2629.33亿元 [2] - 2024年1月至9月批复用海项目38个,涉及面积5849.1557公顷,项目投资总额936.63亿元 [2]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在生态优先前提下调整优化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释放出2419平方公里海域空间,使可开发利用海域面积扩大近一倍 [2] - 完成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24公顷,修复红树林1366公顷,营造红树林793公顷 [1] - 2019年至2024年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0个,总投资近40亿元,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01公顷,营造红树林1371公顷 [8] - 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铺设27.7公里截污管线,建设19座污水设施,每年消减污染物1366吨,减少污水排放1650万吨 [6] 重大战略项目与要素保障 - 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北钦防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高效服务保障重大项目 [1] - 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全长134.2公里,工程总概算727.19亿元,建成后将缩短入海航程约560公里 [5] - 平陆运河项目涉及101个土石方堆存场,总面积3.76万亩,截至10月23日已完成69个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占总数83.17% [5] - 灵山县为平陆运河工程选取土石方消纳点80个,预计消纳土方量约2.3亿立方米,报批建设用地1067.23公顷 [5] 海洋环境治理成效 - 北海冯家江水质从长期劣Ⅴ类提升至准Ⅳ类标准,银滩公园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从2019年20%大幅提升至2020年64.28% [6] - 生态修复后冯家江入海口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珍稀动物,17种红树植物生长状况明显好转 [6] - 北海银滩中区岸线生态整治工程总投资3720.97万元,完成修复岸线3.3公里,修复沙滩面积约16.72公顷,退陆还海4.04公顷 [8] - 北部湾近岸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种群超300头,涠洲岛识别布氏鲸数量超70头 [8] 海洋预警监测与规划 - 广西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组织实施总投资近10亿元的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 [9] - 建成覆盖14280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洋观测网络,实现对沿海12海里实时观测,填补广西90%海域无观测能力的空白 [9] -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计划于2024年11月完成初稿,12月底完成征求意见稿 [1] - 自然资源部与广西政府联合发文,协同推进广西向海图强发展 [2]
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持续扩能,沪深青等城市海洋国际竞争力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1:33
全国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2] - 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 - 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及预警监测工作取得成效 [2] 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 - 2024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1899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1% [2] - 2024年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3446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7.7% [2] - 2024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7858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3% [2] - 北部海洋经济圈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东部海洋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南部海洋经济圈深海开发与保护取得新进展 [2] 重点省市与海洋城市建设 - 山东正式启用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海洋之光” [3] - 浙江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创7年来最高增速,梅山港区首次突破千万标箱 [3] - 广东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深中通道通车,“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3] - 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海洋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等在港产城融合等领域取得突破 [3] 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成果 - 天津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海水淡化生产线 [4] - 威海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率达到90%以上 [4] - 青岛蓝谷发布千亿级参数“瀚海星云”大模型 [4] - 上海崇明成功交付全球首款江海直达型1.4万m³LNG加注运输船 [4] - 宁波完成全国首单蓝碳拍卖,深圳涉海企业发明专利超过82000项 [4] - 厦门建成全球最大的深海微生物菌种库 [4]
第21届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活动启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5 11:32
活动概况 - 第21届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活动于10月12日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启动,主题为“守护蔚蓝生态亲海” [2] - 活动由深圳市海洋发展促进中心指导,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主办 [2] - 超过150名志愿者、企业代表及学生参与,同步开展海滩清洁与海洋保护宣传 [2] 活动形式与内容 - 志愿者在岸上搜寻烟蒂、塑料瓶等垃圾,37名自由潜潜水员在水下打捞废弃渔网 [2] - 活动通过水下直播让市民线上见证清洁过程,并设置“海龟救助小剧场”还原救助被渔网缠绕海龟的场景以展现海洋生态脆弱性 [2] - 有身着“美人鱼”服饰的小朋友举牌呼吁“把贝壳留给大海”,传递环保理念 [2] 战略背景与未来规划 - 活动是深圳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界力量凝聚的缩影,深圳正以政策引导和科技赋能推进该城市建设 [2] - 主办方计划未来联动更多企业、学校及公益组织,持续开展海洋科普、净滩等活动,推动海洋保护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2]
守护蔚蓝 生态亲海第21届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活动启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5 10:19
现场活动多点开花:岸上,志愿者化身"寻宝者"弯腰搜寻烟蒂、塑料瓶等垃圾;海底,37名自由潜潜水员 变身"清道夫",精准打捞废弃渔网;人群中,身着"美人鱼"服饰的小朋友举牌呼吁"把贝壳留给大海",传递 环保理念……这场别开生面的行动还通过水下直播,让无法到场的市民线上见证清洁过程,感受深圳守护 海清天蓝的承诺。活动特别设置"海龟救助小剧场",志愿者还原9月救助被渔网缠绕海龟的场景,直观展现 海洋生态脆弱性,唤起公众保护意识。 据悉,深圳正以政策引导、科技赋能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本次活动正是各界力量凝聚的一个缩 影。主办方表示,未来将联动更多企业、学校及公益组织,持续开展海洋科普、净滩等活动,推动"守护蔚 蓝"成为市民生活习惯,夯实深圳海洋生态保护根基。 志愿者将垃圾打捞上岸。 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供图 本报讯 10月12日,以"守护蔚蓝生态亲海"为主题的第21届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活动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启 动。活动由深圳市海洋发展促进中心指导,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主办,150余名志愿者、企业代表 及学生齐聚一起,同步开展海滩清洁与海洋保护宣传。 ...
温州海洋中心开展三澳核电海域潮间带生物采样调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4 15:19
秋日晴空下,工作人员身着防晒服、系好安全绳,在三澳核电海域潮间带区域忙碌着:有的蹲下身子,仔细在岩石缝隙、海藻丛中用工具采集样品;有 的相互协作,将获取的海洋生物标本小心翼翼收入容器。 采样现场。温州海洋中心供图 本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温州海洋中心生态室和南麂海洋站的工作人员奔赴三澳核电海域,开展潮间带生物采样调查。 潮间带是海陆交汇的特殊生态区域,对周边环境变化格外敏感,也是反映海洋生态状况的重要窗口。此次采样,旨在掌握三澳核电潮间带生态的真实状 况,精准评估核电工程建设对周边海洋生态的实际影响,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保障核电项目环保合规推进,提供扎实的科学支撑。 ...
海上家国情丨台风过后调查忙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0 13:55
国庆前夕,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抓紧台风过后的关键作业窗口期,组织调查人员开展海口市美兰区渔港建设项目环境跟踪监测项目生态调查,为重 大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提供数据支撑。 本次调查聚焦中国鲎、红树林和海草床资源,重点监测中国鲎的种群分布、年龄结构、栖息地完整性及繁殖期活动痕迹;采用"无人机航测+人工踏 勘"的方式探明海草床生态系统边界、确认海草床覆盖面积;采用"遥感识别+现场核查"的方式勘察红树林分布区域、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和单位面积生物量 等。 受潮汐周期、淤泥质滩涂地形影响,传统人工踏勘方式面临诸多考验,如调查环境高温湿热、作业强度大、密集蚊虫叮咬等。为确保按任务按期完成, 调查人员每日徒步行程约10公里,跋涉于各种大小潮沟和泥潭,最终完成北港岛至曲口渔港红树林和海草床的无人机正射影像收集及北港岛南部至曲口渔港 中国鲎、海草床分布调查。(李建楠) 海草床密度、盖度和群落构成调查。海口海洋中心供图 ...
海洋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举办
海南日报· 2025-10-10 09:15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梦)近日,"探秘海洋生态,守护蓝色家园"海洋知识科普 进校园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举办。活动采用"讲座+展览"结合的模式,将抽象的 海洋科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体验内容,引导学生近距离感知海洋魅力,树立海洋生态保护理念。 本次活动还同步开展分年级专题讲座,为小学三年级至四年级学生量身定制海洋知识课程内容,实 现科普教育的精准化开展。讲座分别围绕"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和"潮间带生态特征"展开,通过视频、 PPT等载体系统介绍珊瑚礁的生态功能及栖息生物种类,以及潮间带的环境特点及生物适应机制,强化 学生对珊瑚礁和潮间带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其思考海洋保护方法。 "探秘海洋生态,守护蓝色家园" 海洋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举办 此次活动由省海洋厅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海口海洋中心、三沙海洋中心举办。 活动现场设置海洋科普展示区等主题展区,以30张科普海报系统展示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牡 蛎礁等6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构建起立体的海洋生态知识体系。样品展示区陈列 海口海洋中心、三沙海洋中心提供的珊瑚、贝类、海沙等标本,专业人员对标本种类及地域分布进行讲 ...
山东:以“生态绿”涵养“海洋蓝”
大众日报· 2025-10-10 08:32
海洋生态治理政策与体系 - 山东深入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落实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创新陆海协同治理机制,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3.6%,保持全国前三 [1] - 山东全面推行湾长制,加强“一湾一策”精准治理,实现陆海责任共担,青岛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构建市、区、镇三级湾长体系,设置117名湾长,将49个海湾纳入精细化管理 [1] - 青岛突出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由湾长负责海湾资源配置与污染治理,河长协调陆地部门确保水质达标,建立入海河流超标预警机制,2024年青岛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9% [2] 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成效 - 山东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出台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动态完成2万余个入海排污口整治,40条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均值同比明显改善 [3] - 桑沟湾通过清养殖、拆散乱、控源头、修岸线等治理措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多年保持100%,从污染严重转变为国家级美丽海湾 [1] 生态修复与创新养殖模式 - 烟台长岛推行“固藻集鱼”养殖模式,通过布设人工鱼礁促进藻类繁衍以改善生态和聚集鱼群,南长山街道孙家村已投放超12万空方人工鱼礁,增殖50万株海草形成海草床生态系统,年固碳超280吨 [3] - 孙家村利用“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以固碳量远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为海洋牧场东源提质升级填补资金缺口,并进行智能化改造,使投放的80万尾褐牙鲆鱼苗存活率较传统养殖提升30% [4] 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 海洋生态“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山东涌现碧海生金案例,如黄河三角洲蓝碳跨省变现、滨州盐碱滩养殖致富虾、渔民转型为海岛导游和农家乐老板,提升群众获得感 [4] - 长岛创新碳汇金融模式,使村民通过碳汇贷受益,将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实际资金支持,推动海洋产业升级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