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红股票

搜索文档
险资一季度买爆债券股票,机构持续看好长久期债券和高分红股票
广州日报· 2025-06-02 22:16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分别上升20.5bp及18.3bp。 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收益突围的关键 在权益类资产方面,一季度人身险及财险机构持续提升股票配置比例,占比分别达8.4%及7.6%,创近 年来新高。在分析机构看来,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收益突围的关键。从保险资金在A股的前十大重仓行 业来看,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电信服务、硬件设备、电气设备、有色金属、化工持 仓市值均同比大幅提升。 记者留意到,随着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的持续扩张,预计将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的中长期增量资金。 截至2025年5月,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获批规模已达2420亿元。根据各上市险企披露的信息,长期股票投 资试点基金主要投向将以基本面分析为出发点,精选境内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优质上市公司,追求中长期 稳健增值。其中,以鸿鹄基金为代表机构的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 司A股及H股。标的公司应当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与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需求相适应。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保险公司一季度资金运用情况。数据显示,保险公 ...
现阶段高分红股票和港股科技股,那个更适合投资




雪球· 2025-03-10 16:06
文章核心观点 在2025年市场环境下,高分红股票与港股科技股各有投资逻辑和适用场景,投资者需结合风险偏好、市场环境及具体标的特性进行选择 [2] 高分红股票的核心优势与适用性 优势分析 - 稳定现金流与防御属性,来自成熟行业,盈利稳定且分红政策可预期,如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达7.8%,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59% [2] - 低估值修复潜力,港股红利板块市盈率(TTM)仅5.8倍,市净率0.5倍,处于历史低位,顺周期行业经济复苏盈利改善或推动估值修复 [2] - 抗波动性,市场震荡期高股息资产波动性低,如恒生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在2018年和2021 - 2024年市场调整中跑赢大盘 [2] 适用场景 - 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需匹配长期负债的机构 [3] - 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类债属性更具吸引力 [4] - 可作为“哑铃策略”一端,平衡高波动科技股仓位风险 [5] 港股科技股的成长潜力与风险 优势分析 - 高成长性与政策红利,受益于全球技术创新周期和中国政策支持,2025年国内AI基建资本开支增加,海外科技巨头技术突破推动行业景气度延续 [6] - 盈利弹性大,2024年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盈利同比增长45.8%,高于恒生指数的2.9%,显示盈利修复能力强 [7] - 估值修复空间大,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市盈率处于过去十年7.3%分位,盈利持续改善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 [7] 风险与挑战 - 高波动性,对流动性敏感,美联储降息节奏、中美科技竞争等外部因素易引发股价波动 [8] - 盈利兑现存在不确定性,部分科技公司处于投入期,需验证商业化能力 [8] 适用场景 - 适合进取型投资者,愿意承担较高波动获取超额收益,适合长期持有并关注技术落地进展 [9] - 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若美联储降息落地,分母端估值压力缓解可能放大科技股弹性 [10] 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综合建议 短期配置策略 - 防御优先选择高分红,市场波动加剧时,高股息资产抗跌性优,可通过港股通高股息ETF布局 [11] - 关注科技股回调机会,科技板块因短期利空调整时,可逢低吸纳优质标的 [11] 长期配置策略 - 采用均衡配置“哑铃策略”,同时持有高股息和科技成长股,兼顾收益稳定性与成长潜力 [12] - 筛选优质标的标准,高分红股关注分红持续性、低负债率及现金流稳定企业;科技股优选盈利模式清晰、管理层优秀且估值合理的公司 [13][14] 总结 - 稳健型投资者适合高分红股票,可提供“底线收益”并降低组合波动 [15] - 进取型投资者港股科技股更具吸引力,但需承受短期波动并精选标的 [17] - 平衡型策略结合两者优势,动态调整仓位应对市场变化 [18] - 最终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及对市场的独立判断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