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效散热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重视液冷散热板块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07:52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2025年是英伟达AI芯片液冷渗透率大幅提升的关键年份,后续液冷市场规模将随单芯片功耗提升而显著增长[1][10] - 北美四大互联网厂商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开支总计958亿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谷歌和Meta上调了全年资本开支指引[9] - 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201亿元,同比增长84.4%,2025年增速预计为46.3%,市场规模将达294亿元[15] - 随着ASIC机柜方案采用液冷及国内厂商超节点方案推出,液冷在ASIC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快速提升[1][10] - 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在2023年达20.5kW,30kW以上功率机柜占比不断提升,推动冷却方式从风冷向液冷过渡[13] 散热技术演进与需求驱动 - 芯片制程向2纳米、1纳米及埃米级别迈进,尺寸缩小而功率激增,"热点"问题突出,催生对高效散热方案的迫切需求[2][3] - 英伟达GPU热功耗从H100的700W升至B200的1200W,手机芯片热流密度突破15W/cm²,散热需求急剧提升[5][7] - 风冷散热上限一般认为在30kW,液冷技术能有效解决风冷痛点,水的热容量为空气的4000倍,热导率是空气的25倍[13][26] - 液冷技术大幅提高数据中心空间利用率,例如采用直接液冷(DLC)的GB200计算托盘高度仅为1U,而风冷设计的HGX B200需要10U高度[26] - 液冷技术有助于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降低PUE值,冷板式液冷的PUE可达1.1-1.2[12][42] 液冷技术方案与成本分析 - 液冷技术主要分为冷板式、浸没式和喷淋式,其中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2024年市场占比约65%[12][15] - 在GB200 NVL72机柜为例,液冷系统整体价值约8.4万美元,占机柜成本(假设300万美元)的2.8%,液冷板与冷却分配单元(CDU)合计占液冷成本的78.8%[34] - 冷板式液冷可带走机架中设备产生的70-75%的热量,需采用混合冷却方法,其系统分为一次侧(占成本约30%)和二次侧循环(占成本约70%)[27] - 浸没式液冷分为单相和两相,散热效率更高,PUE可低于1.09,但初始投资及运维成本较高,可维护性复杂[36][38][42] - 综合初始投资、可维护性、PUE效果及产业成熟度,冷板式和单相浸没式是当前主流解决方案,冷板式更能实现从风冷的平滑过渡[41][42] 关键材料与部件创新 - 金刚石是理想散热材料,热导率可达2000W/m·K,是铜、银的4-5倍,硅的13倍,在高功率密度、高温高压等严苛场景中优势显著[2][3] - 金刚石作为半导体衬底材料具备高热导率、高带隙(约5.5eV)、极高电流承载能力、优异机械强度和抗辐射性等优势[4] - 热界面材料(TIM)构成芯片散热的"双导热引擎",TIM1直接接触芯片需低热阻高导热性,TIM2适配均热板与散热器兼顾效率与成本[5] - 我国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7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8.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97%,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占比分别为46.7%和38.5%[5][8] - 新材料如金刚石、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有望助力热界面材料散热能力突破,国内企业在国产化率提升推动下市场份额有望提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