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搜索文档
高温健康风险预测精度可达街区
北京青年报· 2025-08-07 08:43
一段时期以来,高温袭扰给公众生活和健康带来诸多挑战。8月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北京 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全市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疾控部门了解 到,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将成为本市常态化的健康预警机制,以帮助公众应对未来的高温天气。结合气象 数据和健康数据,一旦预测次日有3个区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面积超过50%,就会触发预警机制,于20 时左右在官方渠道发布预警提示,其预警精度可达街区级别。 8月5日晚发布的全市首条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信息显示,预计8月5日20时至6日20时,平谷区、昌平 区、怀柔区、密云区、丰台区、大兴区、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 高;房山区、西城区、延庆区、通州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 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在这张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图上,底图为北京地图,上面用不同的色块标注 了高温健康风险等级,黄色为较高风险,橙色代表高风险,红色代表极高风险。 上述3个风险等级也对应着疾控部门设计的分人群健康提示,分别在较高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 时,针对一般人群,以及重点的老年人、孕妇、儿童、慢病患者、户外作业者 ...
为何此时发布高温健康预警?专访北京市疾控中心
新京报· 2025-08-06 14:54
预警显示,预计2025年8月5日20时至6日20时,平谷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丰台区、大兴区、 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高;房山区、西城区、延庆区、通州区大 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 北京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所主管医师刘奇琛介绍,与高温预警不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更多关注高温对 健康的影响,它是融合气象监测数据与人群健康数据后,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的"气象-健康"双要素 风险分级预警,可为市民提供更科学的防暑指南。 今年7月初,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国家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在此基础上,北京进行 本地发布。 与常规气象预报不同,健康风险预警不采取定期发布的形式,而是在条件被触发后发布。"国家级预警 是相邻三个省份高温风险高或者极高,且超过50%的面积,达到发布预警条件。在北京,我们会在三个 区达到这样的条件下发布,不需要相邻。前段时间北京一直下雨,没有大面积高温天,昨天傍晚我们会 商认为高温健康风险提高,就进行了发布。"刘奇琛表示。 此外,北京市区域面积大,不同地区的日常温度差别较大,相应地区的居民对高温的适应程 ...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高温预警有什么不一样?官方详解
新京报· 2025-08-06 12:42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机制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重点关注高温对健康的影响而非单纯温度指标 [1] - 预警机制融合气象监测数据与人群健康数据 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实现气象-健康双要素风险分级 [1] - 预警标准以人群健康风险为导向 可识别温度未达35℃但健康风险显著攀升的情况 [1] 预警模式特点 - 采用因地制宜模式 拓宽健康风险提示适用范围 实现精准防护 [1] - 部分地区因居民热适应能力较低(如少用空调、未安装空调)导致温度略升时健康风险急剧上升 [1] - 预警发布依据从单一温度指标转变为综合健康风险等级评估 [1] 技术发展动态 - 疾控与气象部门基于健康大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持续优化预警模型 [2] - 通过双方数据协同实现风险评估模型迭代升级 [2]
三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北京首次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新京报· 2025-08-05 22:07
户外作业人群要合理制定户外作业安排,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宜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做好个人防 护,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今日(8月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北京市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高温健康 风险预警,其中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 预警显示,预计2025年8月5日20时至6日20时,平谷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丰台区、大兴区、 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高;房山区、西城区、延庆区、通州区大 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 在极高风险地区,建议一般人保持室内凉爽,使用降温设备调节环境温度,适时开窗通风,使用遮阳帘 减少阳光直射;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信息,高温时段不宜外出;外出穿着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 使用防晒、防蚊虫叮咬用品;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保证水分充足,清淡饮食;体温高于正常时可使 用冷水、冰袋、冰毛巾或沐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身体不 适时,使用解暑药品,症状严重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 对于重点人群,老 ...
避暑也需要“适老化”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9:01
老龄化社会与高温风险 -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21.1%65岁以上人口超2.17亿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比例超30% [3] - 受热浪影响的老年人数量从2001年1196万激增至2020年3031万预计每年新增112万老年人受热浪侵袭 [4] - 全球老年人因高温死亡人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85%中国高温相关死亡负担增长4倍75岁以上老人占54.5% [4] 老年人高温脆弱性表现 - 中国独居老人约1.6亿人占全国老年人比例54%其中失能老年人4600多万 [5] - 当气温超35℃时风扇几乎失效部分老人因使用风扇暴汗不止引发热射病 [5] - 北京夏季日平均气温每升1℃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量增25.7%日最高气温每升1℃心脑血管急诊人次增4.2% [7] 商业空间的社会功能转变 - 肯德基等商铺成为老年人避暑胜地老人聚集打牌、聊天、打盹一坐一天 [1] - 商场、地铁站、银行营业厅、便利店等商业空间被老年人用作对抗高温的场所 [1] 高温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 - 政府可设立常态化"避暑驿站"免费开放带空调的公共空间社区建档排查独居老人风险 [8] - 河南村委会改造"爱心清凉空调屋"上海街道组织志愿者走访独居老人浙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高温日随访重点人群 [8] - 气象与卫生部门需建立适合老年群体的定向传播机制确保高温预警信息有效触达 [9] 高温健康预警系统成效 - 南京"健康小屋"项目显示预警社区高血压患者发病率显著低于未预警社区 [9] - 欧洲16国研究表明"宣传教育是高温健康预警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 [9] 未来高温风险预测 - 研究预测2020-2100年全球9188个城市老年人高温暴露风险将增加1642%-5529% [10]
这么热不报40℃?权威回应来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7-15 20:01
高温天气现象 - 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南方持续高温 华北遭遇长时间湿热天气 [1] -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河北中南部 黄淮 江汉 江淮 江南北部 陕西关中 四川盆地等地将持续35摄氏度以上高温 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2摄氏度 [1] 体感温度与实测温度差异原因 - 气象观测环境与个人室外环境不同 导致体感温度与预报温度存在差异 [3] - 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1.5米高度测量的温度 周围环境开阔无遮挡 [3] - 城市中水泥路 柏油路1.5米高度的温度可能比百叶箱测量温度高4至5摄氏度 [3] - 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气压 风力 湿度等 [3] - 气温33摄氏度左右且相对湿度80%时 人体会感到非常闷热 [3] 今年高温天气特点 - 副热带高压北跳较早 呈现西伸趋势 范围较大 [4] - 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气流带来充分水汽输送 导致北京等地较早出现湿热"桑拿天" [4] 高温应对措施 - 中东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南方湿热特征明显 [5] - 建议减少户外活动 高温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5] - 国家发布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分5个等级指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5]
气象部门刻意不报40℃?官方解答!强对流马上来,山东这些地方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冰雹
齐鲁晚报· 2025-07-15 16:09
朱定真表示,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而不再是简 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度,播报的信息中还要包含气温38℃和39℃有什么差异、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 等。 "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 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 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说。 事实上,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 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用同样的标 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 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 温度高达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温差"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 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 ...
高温天气下,为何人们会感觉比预报温度要热?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高温天气现状 - 入夏以来我国南方持续高温 华北地区遭遇长时间湿热天气 [1] -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河北中南部 黄淮 江汉 江淮 江南北部 陕西关中 四川盆地等地将持续35摄氏度以上高温 部分地区最高达39至42摄氏度 [1] - 7月14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1] 温度测量与体感差异 - 气象观测温度采用百叶箱测量 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 周围无遮挡 [2] - 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温度可能比百叶箱高4至5摄氏度 [2] - 体感温度受气压 风力 湿度等因素影响 当气温33摄氏度且相对湿度80%时会感到非常闷热 [2] 气象成因与应对措施 -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跳早 西伸趋势明显 水汽输送充分导致湿度大 [3] - 中东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南方湿热特征明显 [3] - 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分5个等级指导公众防护 [3]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来了
经济日报· 2025-07-13 06:20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机制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旨在建立气候变化健康早期预警联动机制 [1] - 预警分为5个等级(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其中较高及以上风险面向公众发布 [1] - 分级标准基于高温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分析 [1] 预警机制的技术与运作 - 采用各地区相对温度阈值方法计算风险阈值,体现区域性特征,精准识别非典型高温区域(如东北、西北)的健康影响 [2] - 基于全国近10年2400个气象站点的历史数据,构建5公里分辨率的格点化分级阈值 [2] - 研发高温健康气象风险智能网格预警产品及高温健康影响预报客观化产品 [2] - 预警通过"天和"系统制作,经国家预警发布系统、12379平台及新媒体多渠道推送 [2] 跨部门协作与创新 - 气象预警与公共卫生干预结合,提供精细化、多样化的健康气象服务 [1] -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与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组建联合技术团队,推动健康气象风险预警向定量化、精准化转变 [2] - 预警模型通过比较预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风险等级阈值来判定风险等级 [1]
应对持续高温天气 各地多举措稳生产保民生
新华社· 2025-07-06 20:01
高温应对措施 - 全国总工会部署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 安排近4000万元资金用于引导各地工会聚焦重点群体开展活动 [2] - 各地通过增设纳凉点 提供休息站 科技降温等方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2] - 建筑工地采取错时施工 发放防暑药品等措施保护建设者安全 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4][6] 智慧农业应用 - 持续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 智慧农业技术为农作物撑起"清凉伞" [4] 高温健康预警 - 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6] - 高温健康风险预报预警模型以人群健康风险为导向研发 公众可按风险等级采取防护措施 [9] - 专家提示持续高温易导致中暑和热射病 需关注头晕头痛等先兆症状并及时处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