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搜索文档
应对持续高温天气 各地多举措稳生产保民生
新华社· 2025-07-06 20:01
今年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各地通过增设纳凉点、提供休息站、科技降温等方式,积极应对高温"烤"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护权益 为户外劳动者"送清凉" 为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健康权益,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 据悉,全国总工会已安排近4000万元资金,用于引导和带动各地工会聚焦重点群体开展送清凉活动。 7月3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104国道改建工程上虞段的建筑工人在工地领绿豆汤解暑。(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稳生产 田间地头迎"烤"验 近日持续高温天气给生产生活带来严峻"烤"验。面对高温挑战,智慧农业为农作物撑起"清凉伞"。 高温热浪天气带来多重健康风险。近日,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在江苏省南京市宁淮城际铁路(南京至淮安)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建设项目部采取错时施工、发放防暑药品等方式,保护建设者安 全,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7月3日,中铁上海工程局的工人在宁淮城际铁路(南京至淮安)5标项目跨滁河斜拉桥施工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保健康 高 ...
如何快速判断是否中暑或已经引发热射病?怎么急救?医生解答来了!
央视网· 2025-07-05 11:16
高温天气影响范围 - 7月5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华南大部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1] - 新疆吐鲁番盆地、山东北部、河南中北部、浙江西北部、苏皖南部等地局地气温可达40℃以上 [1]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机制 -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5个等级 [2] - 7月2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为黄色预警(较高风险) 江苏、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地区为橙色预警(高风险) 江苏北部、山东中东部等地局部为红色预警(极高风险) [4] 中暑与热射病症状识别 - 中暑表现为头晕、口渴、乏力伴体温超38℃ 皮肤灼热或意识模糊 [5] - 热射病表现为体温超40℃、意识模糊、无汗、抽搐 需立即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并送医 [7] 高温相关疾病风险 - 炎热天气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9] - 脑卒中症状包括头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 需立即送医 [9]
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让公众防护更精准
北京青年报· 2025-07-04 09:10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系统 - 国家疾控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推出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系统,标志着公共健康服务进入精细化、预防性新阶段 [1] - 系统突破传统气温预报范畴,将气象信息与健康风险直接关联,提供针对性防护指南 [1] 五级风险分类体系 - 采用综合评估体系,依据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多重影响(如热射病、慢性疾病恶化)划分五级风险 [1] - 江苏北部、山东中东部等地被划为极高风险区域,系统提供详细防护指导以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1] 区域性特征与差异化服务 - 预警系统考虑不同地区人群对高温的适应差异,打破统一标准预报模式,提供因地制宜的指导建议 [2] - 通过12379预警系统、社交媒体等多渠道传播,重点覆盖建筑工人、老年人等易受高温影响的群体 [2] 多部门协作机制 - 疾控与气象部门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贯穿预警发布、信息传播、公众教育全流程 [2] - 联合行动模式体现公共服务从单一部门管理向多系统协同的治理理念革新 [3] 社会需求与创新意义 - 系统回应极端高温频发背景下公众对健康防护的现实需求,弥补传统天气预报的不足 [3] -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健康风险提供创新实践范例 [3] 技术发展与治理升级 - 预警机制虽处起步阶段,但为未来公共健康服务的技术进步和治理理念革新奠定基础 [3] - 预期通过持续优化,推动公共健康服务向更全面、细致、有效的方向发展 [3]
未来一周,高温不退 45℃体感高温“烤”验河南
河南日报· 2025-07-04 07:30
高温天气状况 - 河南大部地区被晴热天气控制 7月3日东部多地最高气温冲破37℃ 全省普遍超过35℃ [2] - 未来一周高温持续 4日起中西部 北部局地或突破40℃ 全省大部最高体感温度将在40℃以上 部分地区超过45℃ [2] - 西部 北部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 未来三天将有分散性阵雨 雷阵雨 局地伴随短时强降水 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 [3]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1][4] - 7月2日20时至3日20时 江苏北部 山东中东部 河南东部等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 [4] - 预警分为低风险 中等风险 较高风险 高风险 极高风险五个等级 反映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疾病风险增加 [4] 防护建议 - 老人和孩子等重点防护人群应减少高温时段外出 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温度 及时补充水分 [2] - 户外工作者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避开午后高温时段 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2] - 公众非必要不前往山区 河道等危险区域 因洛阳 平顶山等多地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3] - 出现头晕 乏力 多汗 心悸 皮肤灼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使用解暑药品 严重时立即就医 [4]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央视网· 2025-07-03 12:41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预计7月2日20时至3日20时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及内蒙古、新疆等地高温健康风险较高(黄色预警) [1] -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 [1] - 江苏北部、山东中东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黑龙江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 [1] 一般人群防护建议 - 保持室内凉爽 使用降温设备调节环境温度 适时开窗通风 使用遮阳帘减少阳光直射 [2][6][9] - 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信息 合理调整出行时间 减少户外剧烈活动 [2][6][9] - 外出穿着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 使用防晒、防蚊虫叮咬用品 [2][6][9] - 主动、多次、适量饮水 保证水分充足 清淡饮食 [2][6][9] - 体温高于正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冰毛巾或沐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6][9] - 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时 使用解暑药品 症状严重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 [6][9] 重点人群防护建议 - 老人、孕妇: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减少户外活动 外出时宜有人陪伴 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3][7][11] - 儿童: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减少户外剧烈活动 应有成人陪伴 及时补充水分 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5][7][12] - 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患者: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减少户外活动 服药需遵医嘱 加强健康监测 病情波动时及时就医 [5][7][12] - 户外作业人群:合理制定户外作业安排 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使用防暑降温用品 做好个人防护 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 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5][7][12]
持续暑热 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首次发布
快讯· 2025-07-02 19:00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预计7月2日20时至3日20时: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东北地区 北部及内蒙古、新疆等地高温健康风险较高(黄色预警);江苏、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等地的部分 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江苏北部、山东中东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黑龙江东北部等地的 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