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卒中
icon
搜索文档
科普|气温突破33℃就应警惕“热中风”!
第一财经· 2025-07-10 22:55
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 当气温突破33℃时,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尤为突出[1] - 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血管会急剧收缩或扩张,这种剧烈波动对动脉硬化患者是致命打击[3] - 高温脱水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容易导致脑梗[3] - 冷热刺激交替导致血压波动剧烈,脑出血和脑梗均易诱发[3] 高风险人群 - 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烟雾病、脑血管闭塞者)[3] - 身体机能减退血管硬化的老人[3] - 夜生活丰富、熬夜、胡吃海喝的年轻人[3] 预防与救治措施 - 应适度防暑,及时补水,规律作息,避免过大幅度的冷热交替[4] - 卒中发生后4.5到6小时是救治黄金期,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治疗可使致残率降低40%[4] - 溶栓时间窗内每延迟1分钟,约增加190万脑细胞永久死亡[4]
如何快速判断是否中暑或已经引发热射病?怎么急救?医生解答来了!
央视网· 2025-07-05 11:16
高温天气影响范围 - 7月5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华南大部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1] - 新疆吐鲁番盆地、山东北部、河南中北部、浙江西北部、苏皖南部等地局地气温可达40℃以上 [1]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机制 -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5个等级 [2] - 7月2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为黄色预警(较高风险) 江苏、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地区为橙色预警(高风险) 江苏北部、山东中东部等地局部为红色预警(极高风险) [4] 中暑与热射病症状识别 - 中暑表现为头晕、口渴、乏力伴体温超38℃ 皮肤灼热或意识模糊 [5] - 热射病表现为体温超40℃、意识模糊、无汗、抽搐 需立即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并送医 [7] 高温相关疾病风险 - 炎热天气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9] - 脑卒中症状包括头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 需立即送医 [9]
朝“问”健康丨夏季高温易诱发 三步快速识别脑卒中
央视新闻· 2025-06-22 09:47
夏季高温与脑卒中风险 - 高温天气(>32℃)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且危险性随温度上升加剧 [1][2]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病例的70% [3] 高温诱发脑卒中的机制 - 水分流失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栓形成风险 [4] - 血压波动(血管扩张与收缩反复)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 [4] - 心脏负荷加重和脑部供血不足 [4] 脑卒中识别方法 - "120口诀":面部不对称[1]、单侧手臂无力[2]、言语障碍[0] [6] 急救错误行为 - 搬动患者可能加剧脑出血 [8] - 高声呼叫易引发血压骤升 [9] - 擅自用药(如降压药、阿司匹林)会加重症状 [10] - 喂食糖水可能导致呕吐或窒息 [11] 救治关键措施 - 黄金救治窗口期为4.5小时内 [13] - 需记录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以指导溶栓/取栓 [13] - 保持患者平卧、头偏侧防止窒息 [13] 常见误区澄清 - 输液无预防作用需长期用药控制 [12] - 救治应遵循"就近原则"而非盲目选择大医院 [13] - 中青年因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样高危 [15] - 康复需早期训练而非卧床静养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