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国货美妆

搜索文档
林清轩股东扎堆出逃 高端国货美妆的资本对赌局【IPO观察】
金融界· 2025-07-01 18:26
核心观点 - 林清轩主打高端国货美妆品牌,核心产品山茶花精华油售价500-800元,贡献82.5%的高毛利率,但面临功效宣称违规争议[1] -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达6.88亿元,占营收56.86%,净利率仅15.4%,盈利水平低于同行[2] - 公司通过线下门店扩张和线上渠道发力实现增长,但下沉市场单店效益仅为一线城市的60%[3] - 公司估值从B轮融资的31.75亿元缩水至15.59亿元,实控人及前投资人减持2.26亿元股份[5] - 公司面临多轮对赌协议压力,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回购股份[6]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山茶花精华油2024年收入4.48亿元,占总营收37%,连续11年蝉联面部精华油销量榜首[2] - 公司2024年在高端护肤品牌市场以1.4%份额位列第13,是前15强中唯一国货品牌[4] - 在抗皱紧致细分市场以2.2%份额跻身前十[4] - 除核心产品外,防晒霜和面膜收入占比分别为3%和12.2%,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6] 渠道与扩张 - 2022-2024年门店数量从366家增至506家,新开门店主要集中在新一线及二线城市[3]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45.2%提升至59.1%,2024年线上直销收入达6.35亿元[3] - 抖音直播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单场直播GMV破千万已成常态[3] - 三线城市门店数增长61.9%,但单店效益仅为一线的60%[3] 财务与估值 - 2024年毛利率82.5%,远超珀莱雅(64.5%)和贝泰妮(75.8%)[2]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分别为5.09亿、4.87亿、6.88亿元,占营收比重逐年下降但仍高于同行[2] - 2021年B轮融资估值31.75亿元,2024年8月估值缩水至15.59亿元[5] - 实控人及前投资人通过股权转让减持合计2.26亿元股份[5] 监管与竞争 - 2025年2月因"抗老"宣传违规被罚2.12万元,产品备案功效仅为"抗皱、修护"[4] - 2021年曾因"修复肌肤"宣称缺乏实证依据被罚5万元[4] - 面临珀莱雅(均价200-400元)、薇诺娜(均价300-500元)等品牌的竞争压力[4] - 新实施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进一步收紧宣传口径[6] 行业格局 - 中国高端护肤市场由国际品牌主导,前15强中欧美品牌占11席[6] - 雅诗兰黛、兰蔻合计份额超30%[6] - 珀莱雅高端线"双抗""红宝石"系列2024年收入超15亿元,市占率2.8%[6] - HFP、逐本等新锐品牌在精华油赛道持续发力[6]
卖香皂起家到品类第一,东北大叔年入12亿,即将IPO
创业邦· 2025-06-27 18:2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孙来春经历7次创业失败后于2003年创立品牌 最初产品为电饭煲熬制的手工皂 [11] - 2012年提出"以油养肤"概念 推出山茶花精油 成为品类开创者 累计销售超3000万瓶 [12][16] - 2024年营收12亿元 毛利率82.5% 净利润1.87亿元 同比翻2倍 [5][30] - 当前估值40亿元 IPO前创始人套现2200万元 [7] 产品战略 - 核心产品山茶花精油占营收37% 定价377元/30毫升 主打"细胞级抗老"概念 [15][16] - 产品矩阵包含面霜 乳液 精华 面膜等 各品类占比均超10% 形成"航空母舰+护卫舰"结构 [18] - 拥有42项核心成分专利 188个SKU 在上海建5万平方米工厂 含碳中和工厂投入超3亿元 [32] 渠道布局 - 线下门店506家 两年复合增长率17.6% 直营店占比67.5% 覆盖一线至三线城市 [22][23] - 线上营收占比从0提升至59.1% 2024年线上渠道同比增长81.08%达7.14亿元 [25] - 创始人亲自参与直播营销 2020年转型线上后实现扭亏为盈 [27][29][30] 行业地位 - 中国高端国货护肤品牌排名第一 前15大高端护肤品牌中唯一国货 [6] - 毛利率82.5%超越欧莱雅(74.2%) 雅诗兰黛(71.7%) 仅次于毛戈平(84.37%) [5] - 国货美妆本土市场份额首超国际品牌达50.4% 高端市场正被国货松动 [34] 未来规划 - 定位"生物科技公司" 研发占比2.5% 目标追赶行业头部6-7%水平 [32][37] - 计划拓展18-24岁年轻群体 开发山茶花外新植物成分 推进多品牌战略 [37] - 提出成为"全球第五大化妆品集团"愿景 对标雅诗兰黛 资生堂等国际巨头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