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AI规范

搜索文档
AIGC检测新规后的第一个毕业季
中国青年报· 2025-07-02 07:40
高校AI使用规范 - 中国人民大学要求本科毕业论文不得使用AI直接生成内容 需主动报告使用情况并保留完整对话记录 检测结果将影响成绩评定和优秀论文评选[4][16] - 复旦大学发布国内首份本科毕业论文AI使用规范 明确"六个禁止" 包括禁用AI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 引发学界热议[8][9] - 华东师范大学与北师大联合发布生成式AI学生使用指南 允许AI生成内容占比不超过20% 需明确标注AI使用方式[14] AI检测技术现状 - 不同AIGC检测系统结果差异显著 同一篇论文检测结果从7%到70%不等 部分人工修改后AI率不降反升[4][15] - 目前缺乏权威AI检测手段 部分高校检测依赖学生诚信承诺 实际执行中存在学院间尺度不一现象[14][16][17] - 早期文学名篇也被检出高AI率 反映检测技术存在误判可能[15] 师生AI使用现状 - 第三方调研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 近三成大学生主要用AI完成论文作业[7] - 英国调查显示92%本科生使用生成式AI 较去年提升26个百分点 88%在学业评价环节使用AI[18] - 计算机专业博士生对AI持谨慎态度 担心研究方法泄露 但会使用AI辅助英文论文润色[13] 国际高校应对措施 - 伦敦大学法学院恢复传统线下考试以应对AI滥用趋势[19] - 悉尼大学采用"双轨制" 考试禁用AI但允许论文辅助使用 需标注说明[20] - 香港大学政策从全面禁止转向开放 免费提供ChatGPT等工具并配套培训课程[20] 教育体系变革 - 高校AI规范制定本质是探索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核心在于培养具备原创力而非重复技能的学生[14][20] - 专家指出AI应用需区分学生能力水平 已掌握领域可借助AI优化 未掌握领域需避免依赖[18][21] - 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AI将引发根本性教育变革 当前讨论仅是变革序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