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元宝
icon
搜索文档
夸克的「狡兔三窟」
36氪· 2025-10-31 19:59
在互联网行业,只要入口发生变化,一切秩序都会被重新改写。 PC时代的入口是浏览器,移动时代入口落在超级应用上,而生成式AI的出现,再次让入 口这件事从指尖跃迁到语言,甚至走向更直觉的交互方式。 入口之争的本质,几乎都不是技术路线之争,往往更多是产品定义的一时决策。当然这个位置一旦失守,就意味着退出主航道。 长期以来,夸克更多像阿里体系里的一条支线:做浏览器、做搜索框、做网盘 、 做办公学习集合 不一而足,可以说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算是一种难 得的工具理想主义。 夸克官网截图 直到 AI大潮 来临 ,夸克的姿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原本的工具开始转向阿里AI战略中真正直面C端消费者的核心。 最具象的信号,是短时间内连出两步骤然升级的动作:推出"对话助手",和启动夸克AI眼镜预售 —— 一个触及软件入口,一个押注硬件入口。 这不只是技能树的拓展,而是在试图为未来入口的不同可能性预先占位。 终于了推出对话式AI助手,把入口搜索向自然对话转移;同时押注AI眼镜,则是把硬件入口从手机转向更随身的眼镜。 随着夸克一个月内连出两步,阿里似乎是把Google、OpenAI、Meta的AI野心揉进了同一个产品叙事里。 不过关问 ...
老年人怎样用活法定义算法:1年100人1场实践
36氪· 2025-10-30 20:13
当大模型等新技术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常常被它的速度与潜能震撼。人们争相体验最新功能,讨论它如何重塑生产与教育,如何改变信息传播与知识形 态等问题。然而,技术奔涌向前,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节奏与它相遇。我们不禁思考:当技术进入老年人的生活中,会发生什么?他们怎样理解、使用?他 们的声音、节奏、好奇与迟疑,是否正被数字世界看到?为了找到答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复旦大学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与腾讯SSV时光实验 室、腾讯研究院共同发起了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教100位老年人使用大模型。 这一年,既是教学的记录,更是一场生活的观察。我们希望借此探寻:当AI进入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或者未曾改变什么。这份报 告,正是关于这一年来100位老年人的故事。关于他们如何学习、如何犹豫、如何重新发现自己;关于他们如何用"活法",重新定义我们理解中的"算 法"。它让我们看到,所谓的"智能",或许不过是生活与生命之间那一点需要被理解的温度。 旦大学老龄研究院 v 腾讯5 1年 100位老) 1场AI+实践 100位老人 怎样用「活法」定义「算法」 AI FOR OLDER ADULTS 教100位老年人用大模型 ...
老年人怎样用活法定义算法:1年100人1场实践
腾讯研究院· 2025-10-30 17:13
研究项目概述 -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复旦大学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与腾讯SSV时光实验室、腾讯研究院共同发起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大模型技术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2] - 研究采用纵贯1年的"教-用-追-访"全流程实践设计,邀请100位老年人试用腾讯元宝、通义千问等6款用户数排名靠前、界面设计差异化的国产大模型[6] - 通过系统化设计还原大模型技术进入老年人生活的完整路径,为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老年人的关系"提供经验支持与参考[6]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研究采用"线下一对一"与"线上+线下一对一"交流方式,避免群体教学中老年人"不敢提问""跟不上节奏"的问题[10] - 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基线调研期(2024年6-8月)、集中教学期(2024年9月-2025年3月)、日常跟踪期(2025年4-9月)、总结复盘期(2025年10月)[10][11] - 构建了10236条有效语料的多维度数据库,涵盖"老年人-家属-照护者"的全场景视角[12] - 语音记录8860条(累计约620小时),文字记录1376条,按东中西部细分,其中东部老年人语音记录占比45%,西部老年人占比30%[14] 老年人对大模型的初始态度 - 46位老年人表示生活充实,没有精力和时间学习新技术,认为技术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17] - 35位老年人明确拒绝技术成为亲情的"替代品",更看重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情感温度[18] - 68位老年受访者初次接触大模型时存在困惑,因长期形成的"实用主义技术观"而对大模型"什么都能做"的通用性感到无所适从[19] 信任建立与校准机制 - 84位老年人(男32、女52)经信任校准后对大模型的认知准确性均有提升,在一年接触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信任连接[22] - 25位女性老年人形成协同互惠型校准行为模式,表现为包容技术弱点、主动调教技术、将大模型视为平等交往主体[23] - 16位老年人(男13、女3)持续抗拒大模型,因技术风险刻板印象或情感层面心理防线未能完成信任校准[23] 使用行为与交互特征 - 89位老年人使用语音提问比例极高,常在提问中使用语气助词,构成与算法之间独特的"人味"[26] - 老年人提问呈现层次差异:53位问题明确目的单一,35位更愿意"闲聊",25位将其当作"学习伙伴"[28] - 界面设计影响使用意愿,温暖的图标、拟人化的昵称、清晰的按钮与文字提示能提升老年人的开口意愿[29] 性别差异与使用障碍 - 家庭性别角色规范产生"挤压效应",29位女性受访者因家务和照料孙辈而难以深度探索人机交互[31] - 家庭资源分配存在"挤占效应",38位女性老年人使用子女淘汰的旧手机,设备问题影响使用体验[33] - 23位老年女性存在自我贬值认知,形成"技术不适合我"的观念,阻碍数字能力建立[34] 情感需求与长期使用 - 32位持续使用大模型超过一年的老年人具备高学习意愿、心理韧性和高质量社交圈特征[39] - 老年人对大模型存在五类深层需求:生命意义重建、自主与控制坚持、社会存在感延续、低风险社交渴望、生命完整性追求[40] - 健康咨询类问题占比高达四成以上,城市老人关注慢性病管理,乡村老人依赖其解决就医难题[45] 老年人期待的大模型形态 - 37位老年人期待"算命"功能,作为表达焦虑和祈愿的方式,在不确定生活中获得"被确认"的力量[44] - 老年人希望大模型成为可信赖的健康助手,把医学晦涩术语"讲明白",及时解答且有情感温度[45] - 48位老年人将大模型视为可聊天的"朋友",希望机器能听懂家乡话、记得讲过的故事,成为生活陪伴者[45] - 许多老人期待大模型成为可放松的"玩具",通过轻松互动带来简单快乐,满足对"慢娱乐"的需求[46][47] 城乡差异与使用特点 - 东部老年人功能性需求占比最高,侧重进阶功能;西部情感类需求占比最高,聚焦家庭情感互动;中部老年人整体相对均衡[14] - 城市老人倾向"理性问卜",乡村老人更注重实在问题;城市老人话题丰富,乡村老人爱"说日子"[44][45] - 农村高龄老年人依然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学习热情,数字生活比想象中更为生动、开放[48]
字节阿里腾讯的AI入口之争,目前的答卷都在这了
虎嗅APP· 2025-10-29 17:48
全球AI应用市场季度总览 - 2025年9月海外AI应用月活跃用户达到14.48亿,季度增长率为19.16%,市场进入价值深挖的成熟期[8]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AI应用月活跃用户达4.67亿,季度增长率7.17%,增长驱动力从技术普及者转向应用创新者[10] - 海外市场增长飞轮在于完善的云服务技术基座和用户成熟的付费习惯,而中国市场增长由豆包等新兴应用驱动[8][10] AI应用赛道格局:中国市场 - AI聊天机器人以2.9亿月活占据市场主导,年度增长率高达116.83%,远超第二名AI搜索引擎的1.01亿月活[14] - AI教育学习和AI视频创作年度增长率分别达65.60%和121.35%,季度增长保持强劲势头,展现巨大市场潜力[14] - 市场呈现显著分化特征,AI教育学习、效率提升等领域保持超29%季度增长,而AI虚拟角色、图像生成等领域年度负增长超20%[16] AI应用赛道格局:海外市场 - AI聊天机器人7.83亿月活地位稳固,Q3增长超22%,而AI办公和AI效率工具成为新增长引擎,季度增长分别达33.44%和2423.67%[19][20] - AI教育赛道在年初下行后Q3增长转正7.92%,显现复苏信号,市场回归实用价值[21] - 成熟的内容创作赛道普遍降温,AI视频编辑和视频创作季度增长分别为-4.63%和-16.07%[21] Web端与GPTs市场特征 - 中国市场Web端AI聊天机器人1.37亿月活年增25.94%,AI效率提升和AI虚拟角色年增分别达351.7%和255.6%[25][26] - 全球GPTs应用中AI聊天机器人月新增对话数超34000万遥遥领先,AI图像生成应用近24000万新增对话数反映创意设计领域强劲需求[32] - AI聊天机器人赛道Q3增长率高达26.67%,在所有15个赛道中居第三位,显示市场仍在高速增量发展期[36] AI搜索市场变革 - 移动端成为AI搜索核心增长极,海外APP市场月活从1月4844万飙升至9月7390万,累计增长率达52.60%[42] - 中国Web AI搜索月活从1月2011万骤降至9月787万,累计降幅达60.33%,面临AI聊天机器人的范式颠覆[44] - 中国AI搜索市场形成豆包超2亿用户和DeepSeek亿级用户的"两超多强"格局,竞争从用户获取转向用户留存[50][52] 头部公司AI生态布局 - 字节跳动以34款应用构建全景生态,CapCut应用端月活4.35亿和豆包应用端月活2.24亿构成两大核心引擎[105] - 阿里巴巴以夸克为核心战略支点,移动端月活达亿级规模,形成"云-模型-应用"一体化战略生态[111][113] - 科大讯飞聚焦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讯飞星火双端月活1224.62万,通过B/G端与C端业务协同构建长期竞争力[115][117] 垂直赛道竞争态势 - AI虚拟角色赛道传统APP模式衰退,中国Web端Q3实现91.08%爆炸性增长,全年增长率达255.64%[76][79] - AI教育赛道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豆包爱学以1121.71万月活领先,Q3集体实现约30%高速增长[93][95] - AI图像编辑市场从全球同步转向区域分化,中国市场APP端实现爆发式增长,海外市场步入"Web为王"新稳态[65][66]
豆包月活首超DeepSeek登顶,即梦、可灵、智谱、Kimi集体下滑,“AI+医疗”异军突起
华尔街见闻· 2025-10-29 14:57
"AI四小强"中的Kimi、MiniMax、智谱清言均面临下滑。三季度榜单上的"新黑马",如小云雀、AQ等,无一例外出自大厂。 对此,QuestMobile研究总监陈燕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表示,大厂们正充分利用其庞大的流量、数据和场景,初创AI 企业如何在巨头"缝隙"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是摆在它们面前的关键挑战。 | | APP名称 | 月均活跃用户规模(万 | | --- | --- | --- | | | 豆包 | 15903.6 | | 2 | DeepSeek | 14594.4 | | 3 | 腾讯元宝 | 3092.1 | | 4 | Kimi | 992.6 | | 5 | 即梦Al | 902.9 | | 6 | 豆包爱学 | 713.2 | | 7 | 快对Al | 600.7 | | 8 | 文小言 | 516.7 | | 9 | AQ | 464.2 | | 10 | 星野 | 358.5 | | 11 | 纳米AI | 323.7 | | 12 | 通义 | 292.7 | | 13 | Lovekey | 264.0 | | 14 | 猫箱 | 247. ...
别急着让豆包们上链接
36氪· 2025-10-29 07:40
除了没有真正的打折降价之外,中国的电商平台们总能在每年的双十一整出来一些花活。上不上预售、凑不凑满减、战线要不要拉长都已经是基本操作 ——半个月前媒体们就在说今年又是"史上最长双十一",但这些都不太重要了,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AI 双十一"。 几家电商平台都在不遗余力地强调 AI 的重要性。天猫总裁家洛把今年定义为"AI 全面落地的第一个双 11",京东对外称这是"AI、大模型、机器人等技术 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话里话外强调的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AI 能让商家卖更多货、AI 能让消费者买得更开心。 其中最激进的莫过于字节跳动。双十一期间,字节跳动开始在豆包对话中接入抖音商城的购物链接,用户点击可跳转至抖音商城下单付款。一些媒体报道 中强调,这是国内首个打通从商品推荐到下单成交闭环的 AI 应用,或将冲击传统电商模式。 老实说,在 ChatBot 对话中加入购物推荐算不上太新鲜的事儿。年初 OpenAI 就在发布会中兴冲冲地向世人展示 ChatGPT 的购物推荐功能,到了 9 月份他 们已经打通了支付环节,用户无需跳转就能直接在 ChatGPT 里付款结账。 最早 OpenAI 的合作对象还只是一些规模相对较 ...
豆包月活首超DeepSeek登顶 即梦、可灵、智谱、Kimi集体下滑 “AI+医疗”异军突起|2025年三季度AI应用价值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02:57
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第三季度AI应用市场呈现两极分化,豆包月活环比增长22.2%至1.59亿,首次超越DeepSeek成为月活与下载量双料冠军[2] - DeepSeek月活从二季度近1.7亿环比下滑14%至1.46亿,月均下载量从2258.9万环比下降7.9%至2080.2万[17] - 腾讯元宝月活从2502.5万环比增长23.6%至3092.1万,守住行业第三,下载量从617.5万环比增长40.9%至870.3万[17] - 豆包和DeepSeek合计占据通用AI助手赛道近88.4%的月活用户规模[25] 头部应用表现 - 豆包月均下载量达3447万,从二季度的2981.3万增长15.6%[17] - 豆包登顶得益于字节跳动“通用平台+垂直爆款”策略,形成生态循环[18] - DeepSeek面临技术迭代迟缓、竞争者正面挑战和多模态功能缺失三大困境[18][19] - Kimi月活从1407.2万环比下降约30%至992.6万,跌破千万大关,月均下载量环比下跌20.2%[26] AI四小强现状 - 智谱清言月活环比下降35.2%,下载量环比下降26.1%[27] - MiniMax月活环比下降42.6%,月均下载量环比骤降43.3%[28] - Kimi迫于成本压力开启C端收费,从工具转向“智能体”[29][30][31] - 智谱AI在IPO前曝裁员风波,涉及人员调整和战略整合[32] - MiniMax主攻智能体,即将完成近3亿美元新融资,估值超40亿美元[33] - 阶跃星辰对C端业务进行调整,重心转向终端Agent[34] 垂直赛道表现 - “AI+教育”赛道集体降温,作业帮旗下快对AI月活环比下降42.5%至600.7万[36][37] - 字节旗下内容创作智能体小云雀月活环比增长246.1%,登顶月活增长榜,下载量环比增长102.5%[38] - 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月均下载量达307.3万,高居下载量总榜第五,月活达464.2万[39] - AI视频/图像赛道中,字节旗下星绘月活环比增长85.6%,下载量增长166.1%[41] - AI陪伴赛道出现关停潮,但独响月活环比增长159.4%,破次元恋人月活环比增长60.5%[42] 行业趋势 - AI应用竞争核心从模型能力转向任务闭环能力,从“能聊”走向“能干”[44] - “刚需”场景垂直深耕,“AI+生产力”仍是核心增长极,所有垂直领域都存在机会[44] - 生态壁垒空前提高,新黑马小云雀、AQ、ima均出自大厂生态[45] - 独立App窗口期收窄,头部互联网企业在C端拥有天然优势,独立AI厂商机会更多在于B端企业服务[45]
超越DeepSeek后,豆包活跃用户规模继续增长
观察者网· 2025-10-28 22:29
豆包用户增长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豆包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72亿,超过DeepSeek的1.45亿[1] - 豆包月活跃用户数在2025年8月已达1.57亿,同期DeepSeek下滑至1.43亿[1] - 豆包自2023年8月上线以来用户规模持续走高[1] - 豆包大模型每日Token调用量从2024年5月的1200亿增长至2025年9月的30万亿,实现253倍增长[1] DeepSeek用户流失情况 - DeepSeek的App端流量自2025年4月起持续下滑[1] - 2025年5月DeepSeek流失用户中59.2%转向百度App,38.6%流向豆包App,7.0%迁移至腾讯元宝[1] - 有观点认为豆包的用户增长与DeepSeek的用户流失存在关联[1]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模型升级加速,MCP助推产业开放
36氪· 2025-10-28 11:26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2025年三季度AI应用市场情况分析。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9月,AI应用市场上移动端和PC端月活跃 用户量分别达到7.29亿、2.00亿,其中,移动端原生APP、In-APP AI及手机厂商AI助手整体规模分别为2.87亿、7.06亿、5.35亿,三季度 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9.3%、1.2%。 增长的背后,与行业发展策略关系密切,过去几个月,各厂商迅速跳过了参数比拼的粗放竞争阶段,竞争焦点转向生态协同模式,一方 面,通过性价比的方式实现精调、优化模型,形成一定的节奏打法,以实现模型能力匹配客户需求、拓展应用场景的目标,例如,百 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另一方面,各家均通过云和开发者社区 构建自己的MCP服务,截止到10月20日,四大厂商MCP服务已经达到9,384个。 同时,随着不同大模型定价机制持续优化,用户使用黏性持续上升,尤其是"应用插件"模式,已经跃居增长榜首。具体来看,2025年9 月,月活跃用户规模TOP 50的AI应用中,In-App形态的插件应用占到31个,可 ...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模型升级加速,MCP助推产业开放
QuestMobile· 2025-10-28 10:01
各位童鞋搭嘎猴啊,上周"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报告"看的怎么样?有童鞋在后台留言:"看了 卢浮宫的盗窃案,感觉我又行了,果然,大片都是骗人的,盗墓也是忽悠,草台班子才是真 实……" 稳住稳住,毕竟这事儿太多凑巧了,在俺们村里偷头牛走都没这么容易…… 言归正传,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2025 年三季度 AI 应用市场情况分析。 Qu e s tMobi l e 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5 年 9 月, AI 应用市场上移动端和 PC 端月活跃用户量分别达到 7.29 亿、 2.00 亿,其中,移动端原生 APP 、 I n-APP AI 及手机厂商 AI 助手整体规模 分别为 2.87 亿、 7.06 亿、 5.35 亿,三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3.4% 、 9.3% 、 1.2% 。 增长的背后,与行业发展策略关系密切,过去几个月,各厂商迅速跳过了参数比拼的粗放竞 争阶段,竞争焦点转向生态协同模式,一方面,通过性价比的方式实现精调、优化模型,形 成一定的节奏打法,以实现模型能力匹配客户需求、拓展应用场景的目标,例如,百度、阿 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为 3.8 天 / 次、 4.6 天 / 次、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