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对民航的分流
icon
搜索文档
暑运民航旅客量创历史新高,但更多人选择自驾和高铁出行
第一财经· 2025-09-01 20:33
暑运整体出行数据 - 2025年暑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 日均1.92亿人次 同比增长4.3% [1] - 公路自驾出行量87亿人次 占比73% 铁路发送旅客9.4亿人次首次突破9亿 民航运输1.47亿人次同比增长3.4% 水运发送旅客超6694万人次日均增长6.1% [1] - 铁路和民航出行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但汽车仍是主要交通方式 [1] 交通方式结构特征 - TOP10城市汽车出行占比均超50% 珠三角地区尤为显著 佛山和东莞汽车占比超85% [2] - 区域中心及国际枢纽城市飞机占比相对较高 上海/北京/成都等地飞机占比超10% [2] - 更多旅客出游依靠自驾和高铁 民航暑运旅客量同比增幅3.4%低于淡季水平 其中国内增长2.4% 国际增长13.7% [5] 高铁对民航的分流影响 - 铁路发送旅客43亿人次 同比2023年增长13% 同比2019年增长18% 增幅显著高于民航 [7] - 55%交叉用户受价格影响选择交通方式 高铁增班降低航线客座率并限制民航快线票价提升空间 [7] - 300km以内距离铁路占主导 300-800km火车占优势 800-1200km飞机渐成主流 1200km以上飞机绝对主导 86%铁路用户出行距离在800km以下 [7] 一线城市出行距离分布 - 广州/深圳0-500km出行铁路占比超50% 北京500km以下占比42.2% [8] - 京沪广深1500km以上出行民航占比较高 北京达51.9% [8] 民航票价与国际战略调整 - 暑运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846元同比下滑6.4% 较2019年下降8.6% [5] - 航空公司采取拉长航距策略 东航国际航线恢复率达疫情前110% 暑运出入境航班量创新高 国际航班量增9.8% 运输旅客增13.6% [10] - 暑运国际航班量增长13.2%远高于国内2.0%增幅 但国际客运航班量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9% [10] 国际航班恢复情况 - 东南亚与东亚占国际出港总量75.1% 赴日/韩/泰航班量居前三 仅日本恢复率超100% [10] - 赴泰航班恢复率仅53.8% 柬埔寨/美国/菲律宾等国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5成 [10] - 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英国/阿联酋/哈萨克斯坦/老挝/意大利/蒙古等国航班量超2019年同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