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

搜索文档
血糖失控竟会"偷走"身高?瑞典研究揭示惊人发现:男孩更易中招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9 18:01
核心观点 - 儿童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与成年身高减少存在直接关联 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成年身高减少2-3厘米 其中男性受影响更显著[5][6][8]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每升高1% 患儿最终身高相应减少0.3厘米 这种影响在青春期生长高峰期最为明显[6][8] - 性别差异显著 男性患者身高平均减少2.91厘米 女性患者平均减少1.83厘米 且男性无论何时发病都会受影响 女性主要受青春期前血糖管理影响[10][12][13] 研究数据发现 - 血糖控制不佳(HbA1c > 9.0%)的男性患者成年后平均身高减少2.91厘米[10] - 女性患者平均身高减少1.83厘米 但仅青春期前发病且血糖控制差者会出现明显身高损失[10][13] - 研究基于瑞典全国性队列研究 涉及上万名糖尿病患儿[5][6] 影响机制 - 青春期快速生长期血糖波动直接干扰生长激素正常分泌[6][8] - 男孩青春期启动较晚 生长突增期与糖尿病并发症高发期重叠 因此面临更大身高损失风险[6][10] - 血糖控制不良通过影响生长激素分泌途径干扰正常生长发育过程[6][8] 临床管理建议 - 从确诊之日起就应建立严格的血糖监测体系 特别是在青春期生长高峰期要保持血糖水平稳定[6][14] - 需要制定更具性别针对性的血糖管理方案 男孩需全程重点关注 女孩需重点管控青春期前血糖[6][12][13] - 建议早期规范胰岛素治疗 定期监测血糖 避免长期高血糖影响生长激素分泌[15] - 通过科学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来稳定血糖波动[16] - 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车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助力血糖控制[17] - 提供心理支持 关注患儿情绪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18]
Cell子刊:肠道菌群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
生物世界· 2025-05-11 11:07
1型糖尿病概述 - 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特征是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被免疫相关机制破坏,需要终身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 [2] - 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胰岛素替代疗法无法解决潜在自身免疫失调问题 [2] - 研究重点包括免疫调节方法、细胞干预措施和胰腺β细胞移植等新兴疗法,旨在实现治愈 [2] 最新研究成果 - 南京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研究,提出通过肠道菌群移植恢复肠道次级胆汁酸合成可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3] -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次级胆汁酸)参与调节宿主生理过程,其失衡可能导致代谢和免疫疾病 [5] - 次级胆汁酸(如熊去氧胆酸)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可改善β细胞功能和葡萄糖代谢,人类研究中高危个体次级胆汁酸代谢失调早于胰岛自身免疫症状出现 [5] 研究方法与发现 - 研究建立1型糖尿病队列,采用洗涤微生物群移植治疗(WMT)将健康人群功能微生物群移植到患者体内 [6] - 1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有害菌多于有益菌,且次级胆汁酸代谢受损 [6] - WMT干预可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剂量、减轻炎症,重塑肠道微生物群并促进次级胆汁酸生成,有反应者有益菌和次级胆汁酸水平升高 [6] 核心结论 -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微生物群和胆汁酸失调,次级胆汁酸与胰岛功能相关 [7] - 肠道微生物标志物和胆汁酸谱具有1型糖尿病诊断潜力 [7] - WMT治疗提高石胆酸(LCA)和异石胆酸(isoLCA)水平,改善胰岛功能 [7] - 靶向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及次级胆汁酸代谢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潜在方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