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血管疾病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心梗救治日:看懂心梗信号 掌握健康主动权
人民网· 2025-11-20 15:00
疾病背景与发病趋势 -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 [1] - 秋冬季气温下降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增加心梗发生风险 [1] 典型症状 - 剧烈胸痛,表现为前胸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6] - 胸部压迫感,像有大石头压在胸口,感觉闷、堵、胀痛,可能持续几分钟或反复出现 [7] - 常伴随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 [10] 不典型症状 - 放射性疼痛,胸部疼痛扩散至左肩、手臂、下颌或牙床,女性患者更易出现此类症状 [8] - 突然乏力虚弱,全身发冷,头昏脑胀甚至晕倒 [9] - 消化道不适如上腹疼痛、恶心、胃灼热,易与胃肠疾病混淆 [11] - 糖尿病患者可能无痛,仅表现为气短 [12] 发病机制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或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胆固醇在冠状动脉内壁堆积 [17][18] - 斑块不稳定时可能破裂释放内部物质,触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彻底堵塞血管 [17][19] - 冠状动脉痉挛可由吸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因素引起,导致血管暂时性闭塞 [20] - 心脏外血栓脱落、血管炎或先天畸形等罕见情况也会导致供血中断 [24] 高危人群与常见诱因 - 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吸烟者、糖尿病患者、三高人群及有家族史者 [24] - 常见诱因包括劳累、情绪激动、三高症、暴饮暴食、熬夜、吸烟、大量饮酒、寒冷刺激等 [25] 急救措施 - 立即停止活动平卧休息,松开紧身衣物,尝试深呼吸保持平静,条件允许可尽快吸氧 [14] -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准确告知地点、患者情况及既往疾病 [15] - 若胸痛持续且无低血压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血压偏低可选择速效救心丸或丹参滴丸 [16] - 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或心跳停止等严重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可使用AED [16] 预防与管理 - 饮食原则为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多摄入新鲜蔬菜和粗杂粮,少油少盐并控制碳水摄入 [27] - 保持乐观平和心态,避免不良情绪,进行个人卫生活动、家务劳动及行走、慢跑等有氧运动 [28] -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搬运重物等过度劳累活动 [29][30] -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控制高危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变化 [30][31] - 心梗患者需长期规律用药不得擅自停药,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胸痛加重及时就医 [33][35][36]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合作Cell子刊:生物打印“会生病”的人工动脉
生物世界· 2025-11-18 12:05
撰文丨王聪 该研究开发了 按需挤出 ( extrusion-on-demand, EoD ) 生物打印技术,构建出具有微米级结构保真度 (内膜、中膜和外膜) 与可定制宏观 几何形状的 动脉模型 ,再现了血管疾病中的协同微环境相互作用, 可用于解析心血管疾 病机制、评估微环境特异性疗法,从而推动心血管疾病的个性化治疗革新。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心血管疾病 是全球头号致死病因,然而,由于缺乏能够真实再现人体动脉复杂环境的实验室模型,预防和治 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一直受阻。在患者身上,血管疾病是由结构重塑、血流紊乱和炎症信号转导等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但现有的模型却过于简化了这一现实。二维 (2D) 平面培养无法体现细胞间相互作 用,而大多数三维 (3D) 系统又缺乏天然血管所具有的分层结构和血流动力学调控机制。因此,许多基本 机制仍未得到解决,药物试验也常常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2025 年 11 月 11 日,浙江大学 杨华勇 院士团队 周竑钊 、西湖大学 沈璐琦 、杭州师范大学 李琦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Cell 子刊 Cell Biomaterials 上发表了题为: Multiscale bi ...
Cell子刊:华人学者证实,母亲糖尿病,儿子易患心血管疾病,女儿则不受影响
生物世界· 2025-11-14 12:11
研究核心观点 - 研究证实1型糖尿病母亲所生儿子患早发性内皮功能障碍及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而女儿不受影响,且这些影响与代谢疾病无关[2] - 该研究结合实验、流行病学和临床方法,确定了母亲糖尿病对后代心血管健康的特异性影响,凸显了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风险群体[6][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 年轻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而老年人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凸显识别高危人群的必要性[4] -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重要风险因素,母体糖尿病或高血糖会增加子女患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4] - 胎儿期暴露于低氧环境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早期标志[4] 研究方法与发现 - 利用轻度母体高血糖小鼠模型证明母体高血糖特异导致雄性子代出现早发性内皮功能障碍,雌性子代未受影响[6] - 体内外功能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精氨酸酶-1相关信号通路改变是潜在机制[6] - 基于丹麦和瑞典全国性队列研究的流行病学分析证实1型糖尿病母亲所生儿子(非女儿)早发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 -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1型糖尿病母亲所生儿子存在早发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8] 研究意义与影响 - 确定了一个未被充分重视的具有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病风险群体,即1型糖尿病母亲所生儿子[12] - 强调母亲健康状况对后代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为未来预防策略提供新方向[12]
气温骤降 血管将迎“魔鬼”考验 这些准备要做好
中国青年报· 2025-10-27 14:18
心血管疾病季节性高发挑战 - 随着近日多地大幅降温,医院心脑血管科室进入一年中最忙碌时节,低温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3][4] -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会加重心血管系统压力,促使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心梗,心脏血管内皮功能不稳定导致风险上升[2][6] - 心血管疾病位居中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首位,2021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3] 心血管疾病发病数据与高危人群 - 2023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疾病粗发病率为620.33/10万,其中男性717.36/10万,女性519.64/1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3] - 老年人因秋冬季减少外出活动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增加心脏不良事件风险[6] - 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因代谢综合征、肥胖、三高、久坐、吸烟、熬夜等生活方式导致心血管疾病年轻化,医院泛血管中心就诊年轻人比例已达20%-30%且有攀升趋势[6][9] 心梗症状与救治关键窗口 -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心肌急性坏死,血管堵塞20分钟后心肌开始坏死,发病后120分钟内是打通血管的黄金救治窗口[2] - 突发严重胸口疼痛、胸闷或压迫感、烦躁不安、冒冷汗、恐惧或濒死感、呼吸困难、晕厥、恶心呕吐等是心梗典型征兆[1] - 早期症状包括乏力、胸闷、心悸、睡眠质量下降、头晕、消化不良、胸骨后烧灼感等易被忽略或误诊为消化道疾病[7] 血管系统性健康重要性 - 泛血管是人体动脉、静脉、淋巴等构成的覆盖全身网络,是全身健康的生命线,血管问题是全身性健康问题[8] -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同时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外周动脉疾病和冠心病急性心梗同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体现系统性病变特征[8] 心血管疾病防护与生活方式建议 -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盐、加工食品、煎炸食品、高热量食物、碳酸饮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和不饱和脂肪酸[10] - 控制体重指标为BMI在18-23.9之间正常,≥24超重,≥28肥胖,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0厘米[10][11] - 秋冬季外出需注重头部和手部保暖,采用多层穿衣法,避免贴身纯棉衣物,选择速干面料,运动前做好热身,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11]
气温骤降 一个动作教你科学预防脑卒中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6 10:31
冬季心血管与脑血管疾病高发 - 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导致医院接诊的心梗患者明显增多[1] 寒冷刺激引起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痉挛 加重血管狭窄 导致心肌供氧缺乏 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2] - 心梗发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久坐肥胖、压力过大、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年轻人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3] 有高血压的年轻人群需监测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3] - 冬季高发的呼吸道疾病可能影响心血管 引起心肌炎 呼吸道感染症状好转后若出现胸闷、气短、胸痛或下肢水肿应尽快就医[3]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定期血液检测 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饮食以清淡低盐为主 适当进补并补充足够水分及水果蔬菜以避免血液过于黏稠[3] 脑卒中风险因素与识别救治 - 临床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 患脑卒中的风险升高1.13%[4] 冬季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可能引起胆固醇和血脂升高 增加发病风险[4] -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出血性脑卒中可表现为剧烈撕裂样或刀割样头痛 或突然惊叫[4] 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特点是半身感觉异常、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4]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争取在发病4.5小时内的黄金治疗时间窗进行静脉溶栓以恢复阻塞血管并减轻脑损伤[4] 大部分医院已建立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 家属应及时拨打120 若患者意识不清需保证气道通畅后再呼救 救治过程中避免随意搬动患者或喂药喂食[4] 脑卒中风险防控措施 - 专家指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5] 建议多喝水避免血液浓缩 多吃蔬菜少吃动物内脏[5] - 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非常重要 心态不佳可能引发免疫问题及血栓形成[5] 加强不间断运动 老人可原地跑步半小时 年轻人可采用平板支撑方式锻炼全身肌肉并产生缺血适应训练效果 促进人体产生抗血栓的内源性物质[5]
专家提醒:深秋警惕心血管变“脆弱”
新华社· 2025-10-13 07:12
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 深秋季节因昼夜温差大和气温下降,血管遇冷收缩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突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 [1] - 不及时补充水分、盲目贴秋膘以及情绪剧烈波动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其他潜在因素 [1] - 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源性脑梗塞、心衰等均属于心血管疾病范畴 [1] 心血管疾病症状识别 - 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心悸、下肢浮肿等症状且持续不能缓解需立即就医 [1] - 不明原因的乏力、气短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也是需要警惕的就医指征 [1] 高风险人群防护建议 - 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存在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需加强防护,包括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恶劣天气减少外出,避免头部、颈部、腹部和脚部受寒 [1] - 建议坚持少盐、少油、少糖的均衡膳食,并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气温低时可在室内运动 [1] - 需适量补充水分并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同时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1] 疾病管理与药物治疗 - 既往有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者需定期监测指标,出现明显波动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增减药物 [1] - 冠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降血脂 [2] - 病情严重患者需由专科医生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改善心脏功能并提升预后效果 [2]
年轻人请注意,小心高血压“盯上”你!
新华网· 2025-10-07 16:53
疾病趋势与流行病学 - 高血压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正逐步向中青年人群蔓延 [1] - 2024年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14亿,但仅约20%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 - 2024年中国30岁至79岁成年人中约29%患有高血压,患者基数约为2.7亿人 [4] 疾病特征与诊断 -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患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多数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压超标 [1][2] - 年轻患者以舒张压(低压)升高为主,收缩压(高压)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且约60%伴有肥胖、高血脂或高血糖等代谢问题 [2] - 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4] 风险因素分析 - 疾病年轻化除家族遗传因素外,主要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饮食上钠盐摄入超标、常吃高饱和脂肪酸食物、吸烟、饮酒 [2] - 工作压力大、长期紧张焦虑、熬夜及睡眠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发病概率 [2] 疾病危害与后果 -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不控制会造成多系统损伤 [1][4] - 具体危害包括导致动脉硬化、心肌肥厚,增加心梗、脑卒中风险,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及眼底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 预防与干预措施 - 饮食上应培养清淡习惯,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4] - 作息上应保证每天7至9小时睡眠,避免作息紊乱,并根据自身情况坚持规律锻炼以控制体重 [5]
长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需要干预吗?
央视网· 2025-09-30 06:42
央视网消息: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 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现在正是体检季,不少人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上看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一部分人觉得,这是正常的老化,也有人谈斑块色变,认为是心梗的信号。那么,长了斑块到底要不要 干预? ...
葛均波:警惕心脏的“午夜刺客”!年轻人还有一个“隐形杀手”
第一财经· 2025-09-29 18:0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疾病负担与风险 - 全球30至69岁人群中约有9.36亿人患有OSA,我国患者约1.76亿,居全球首位,其中中重度患者达6552万[1] - 我国OSA患者数量预计将持续增长,到今年将超过2亿[1] - OSA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新兴危险因素,其诊断率极低,中国不足1%,美国为20%[4] OSA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关联 -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血液氧气含量急剧下降,触发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飙升、血管收缩和夜间血压异常增高,从而损伤血管壁[1][4] - 在我国OSA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7%以上,高血压发生与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重度OSA显著增高高血压发病风险[2] - 反复呼吸暂停会导致肺部血管收缩,长期可形成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负担[4] 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年轻化趋势与影响因素 - 年轻人群心血管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压力与焦虑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心血管系统风险的重要因素[1][5] - 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除传统“四高”外,还包括膳食营养、环境污染、睡眠与心理健康等[1] - 预防心血管疾病需重视规律作息、压力管理和睡眠健康,避免熬夜[5] OSA的诊断与筛查建议 - 对于患有难治性高血压、不明原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日间严重嗜睡的人群,建议将OSA筛查作为常规医学评估[4] - OSA诊断可通过医院睡眠中心的多导睡眠监测完成,监测指标包括脑电图、肌电图、鼻通气量和指末氧等[4] - 简易多导睡眠仪器可让患者带回家监测夜间呼吸受限缺氧状况,结合低通气指数(AHI)进行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4]
云海肴回应创始人去世:他一直承受很大压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6:39
公司核心事件 - 云南云海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9月18日去世,年仅40岁 [1][5] - 公司创始人、CEO朱海琴通过官方微博表示将努力实现与赵晗的共同理想 [1] - 公司董事会此前已进行调整,赵晗不再担任董事长及其他职务,朱海琴出任董事长兼CEO,全面负责公司决策和管理 [3] 公司发展历程 - 赵晗于2009年与人合伙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云海肴餐厅,随后不到10年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办超过100家餐厅 [5] - 云南云海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2015年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协会评为滇菜"进京入沪下南洋"首席示范企业、最具活力成长型企业 [5] - 赵晗曾获云南省第五届"兴滇人才奖" [5] 行业应对与公司策略 - 为应对餐饮行业的诸多挑战,公司去年以来多次借助品牌联名尝试吸引新客 [3] - 公司与《边水往事》《好东西》等热门影视剧进行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