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拒绝当领导
搜索文档
80后拒绝当领导
投资界· 2025-10-24 15:43
80后职场倦怠现象 - 80后一代在职场中面临沉重责任和人情世故消耗 导致筋疲力尽 尽管他们曾是社会的中流砥柱[5] - 与00后整顿职场和95后拒绝升职的热点相比 80后更少轻易说"不" 但越来越难说服自己继续忍受[5] - 当80后决定辞职时 生活答案虽不确定 但不再沉重[6] 李念的个案分析 - 李念40岁 在公家单位工作近15年 凭借笔试第一成绩考入并升至处级 但升职带来24小时待命的工作压力 例如凌晨两点接到电话也需立刻工作[8] - 升职后工作内容脱离实在感 例如制定办法时明知需先解决历史问题却无人理会 导致沟通和人力成本增加却无成果[8] - 工作消耗使其抑郁焦虑 确诊后出现失眠和轻生念头 最终在丈夫劝说下辞去处长职务 转至边缘部门后有时间读书和陪伴家人[10][11] 陈晴的职场选择 - 陈晴44岁 在基层单位被提拔为科长 但因非本职工作占据时间 如频繁大型活动需熬夜值守 吃盒饭 洗澡需匆匆回家 感到"活人微死"[13][14] - 同事因加班凌晨下班遭遇事故留下心理阴影 陈晴虽自我怀疑但最终因基层人手充裕转为办事员 拒绝晋升以避免被领导拿捏[15] - 转为办事员后做自己喜欢的事 认为别人的优秀靠自己的不上进衬托 乐在其中[15] 田怡的职业转型 - 田怡41岁 在企业担任人资经理十余年 因公司整合改革面临上下压力 如考勤制度遭无休止反对 绩效调整被指责 导致两次确诊中重度抑郁[17] - 改革中分公司领导通过微表情和话里有话的暗示推卸责任 使其精神割裂 最终辞职但拖延至3个月后才获批准[18] - 辞职后尝试手工治疗抑郁症 发现专注做事能忽略时间 虽仍需吃药但接受生活本身的无力感[19]
中年人变了,80后拒绝当领导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23 12:05
以下文章来源于盐财经 ,作者庞海尘 盐财经 . 洞察趋势,睿智人生。《南风窗》旗下专业财经媒体。 小跑着冲出办公大楼时,李念还没完全反应过来,自己刚刚在领导办公室正式提出了辞去部门负责人职务 的请求。 接踵而来的消耗,让职场人感到筋疲力尽/图源:《欢乐颂5》剧照 这不是李念一个人的感受。 "80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起点与轨迹曾经无比清晰,也被寄予厚望。生活的答案 似乎天生存在,不需要多余的追问。 面对压力,他们更倾向于把担子默默扛下来,再苦再累也先把事情做完。这种顺从与担当,让他们一度成 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也让他们在漫长的消耗中更容易被掏空。 当"00后整顿职场""95后拒绝升职"成为热门话题时,看上去更稳妥,且在职场上有所成就的"80后"们,也 清晰地照见了自己的处境:他们很少轻易转身说"不",却也越来越难说服自己继续忍受。 直到跑得够远,跑到上午因心悸而不得不坐下休息过的长椅边,她才真切意识到——"终于为自己活了一 次"。 李念今年40岁,在西南某城市的一个公家单位工作近15年。当时,她凭借笔试第一的成绩考入,一步步升 至处级。对于一个出身普通工薪家庭、从小县城考出来的人来说,这已 ...
中年人变了,80后拒绝当领导
虎嗅APP· 2025-10-21 21:1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三位80后职场人士的案例,探讨了在体制内或大型企业中,中层管理者普遍面临的工作压力、心理消耗与职业倦怠现象 [4][6][7] - 核心观点指出,这一代职场人曾是社会中流砥柱,但日益感到被掏空,并开始寻求转变,从追求晋升转向追求个人价值与生活平衡 [8][12][17][23] 案例一:李念(西南某城市公家单位) - 40岁,公家单位工作近15年,凭借笔试第一考入并升至处级,升职后带来更沉重责任、脱离实在感的工作内容以及复杂人际关系 [4][5][10] - 工作状态为手机24小时待命,凌晨两点接到电话也需立刻工作,明知制定出的办法毫无用处却需硬着头皮执行,沟通成本、人力成本、部门博弈成本增加却拿不出成果 [10] - 因抑郁与焦虑压垮,曾确诊、失眠、有轻生念头,最终在丈夫劝说下辞去处长职务,被安排到边缘部门,岗位清闲后有时间读书、写作和陪伴家人 [11][12] 案例二:陈晴(东部沿海城市基层单位) - 44岁,基层单位工作,因踏实与责任心被提拔为科长,但工作被非本职工作占据,状态为活人微死,频繁大型活动需熬夜值守,吃盒饭,洗澡需匆匆回家 [15][16] - 经历同事因熬夜加班回家遭遇事故留下心理阴影,虽自我怀疑但反复自我修正,认为上级有考量,主动将自己往边缘位置放,但实际工作未少担 [16][17] - 最终在基层人手充裕后转为办事员,认为对晋升展露渴望易被领导拿捏,宁愿不上进,如今做自己喜欢事,过自己想要生活 [17] 案例三:田怡(云南大企业人资经理) - 41岁,企业人资经理十多年,离职前两次确诊中重度抑郁与焦虑,最严重时出现短暂解离,压力源于2018年起六家公司整合进同一集团的改革 [19][20] - 作为人事负责人夹在上下之间,上有集团董事长催结果,下有六家分公司各怀立场抗拒,考勤制度引无休止反对,绩效工资比例调整被指责 [20][21] - 2023年8月提出辞职但被拖至11月后离开,离职前需完成薪酬制度、绩效制度交接,辞职后尝试做手工,发现能专注做事,虽仍需吃药但愿意承认这也是生活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