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产品化
icon
搜索文档
Manus和DeepSeek,新一波赚钱红利
36氪· 2025-05-16 07:42
AI产品化核心观点 - AI产品化应聚焦供需重合点 通过连接智能供给与用户需求创造新机会[2] - 关键不是在产品中嵌入AI 而是用AI重构用户任务全流程 解决痛点环节[4][5] - 智能供给的十倍速变化(更快/更便宜/更易获取)扩大了市场机会边界[2][20] 供需连接方法论 - 采用"混沌理论"框架 从供给/需求/连接三要素寻找PMF(产品市场契合点)[2] - 典型案例:求职平台应通过AI覆盖简历生成/岗位匹配/内推等全流程 而非仅优化传统投递功能[8] - 搜索引擎优化方向应是直接生成答案 而非提升信息检索效率[7] 机会挖掘路径 - 第一层次:用AI优化现有流程(如自动生成播客精华片段/个性化电商文案)[10][11] - 第二层次:重构新流程(如JobBright跳过招聘网站直接建立内推网络)[12] - 第三层次:降低门槛开拓新市场(法律服务/特殊群体服务/工业AI代理)[13][14] - 第四层次:布局AI基础设施(开发AI专用工具如3D打印控制接口)[14] 实施策略 - 技术平权趋势下 非技术公司可通过业务场景驱动AI应用(如医疗笔记自动化)[15][19] - 典型案例:Abridge替代医生文书工作 YC项目用AI优化汽车餐厅语音点餐[19][20] - 商业模式本质是"为AI分配工作任务" 核心在于识别可被AI替代的服务环节[17][21] 行业影响 - 市场增量来自传统服务业AI化(法律/医疗/招聘)而非技术本身[15][20] - 工业领域出现新机会:培训AI代理操作专业软件(如Blender/工程软件)[14][15] - 能力门槛降低将激活潜在需求(如美颜相机简化Photoshop功能)[13]
Manus和DeepSeek,新一波赚钱红利
混沌学园· 2025-05-15 19:34
AI产品化的核心观点 - AI带来的核心变化是智能供给的十倍速提升,包括成本、速度和质量的显著改善,从而创造新的供需匹配机会 [3][4][5] - AI产品化的本质不是简单在产品中嵌入AI技术,而是通过AI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解决实际痛点 [9][10][13] - 机会挖掘应聚焦用户任务全流程中的低效环节,用AI重构或优化流程,而非局限于现有产品形态 [12][15][19] - AI产品化的终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和服务新用户群体,通过降低使用门槛激活潜在需求 [26][28][30] AI产品化的机会挖掘方法 - 采用"任务导向"思维,拆解用户完成目标的全流程步骤,识别可优化的疲惫点 [12][15][16] - 典型案例:求职平台可通过AI生成定制简历、自动匹配岗位、面试辅助等重构求职全流程 [16][17][18] - 搜索引擎应直接生成答案而非链接列表,播客可AI剪辑个性化内容,社交电商可AI生成千人千面文案 [15][22][24] - 突破性创新需跳出人类思维限制,探索更"浪费"但高效的AI应用方式 [25][30][31] AI产品化的实现路径 第一层次:优化现有流程 - 用AI替代用户需要动脑的环节,如自动生成关键词、筛选信息、理解内容等 [15][21][22] - 内部流程同样适用,如医生笔记自动化可节省60%文档记录时间 [42] 第二层次:创造新流程 - 完全重构服务链:JobBright通过内推机制绕过传统招聘流程 [18][24] - 教育领域用AI引导辩论而非授课,作文批改用AI生成动画演示 [24] 第三层次:开拓新市场 - 服务特殊群体:AI帮助盲人、聋哑人突破使用障碍 [26] - 降低价格门槛:AI法律服务处理小额纠纷,激活长尾市场 [28] - 突破能力门槛:美颜相机简化修图,3D打印通过自然语言控制专业软件 [30][31] AI产品化的商业模式 - 本质是替代知识工作,市场规模远超传统软件行业 [32][34] - 未来趋势是培养AI Agent替代人类岗位,如工业软件操作、客服等标准化工作 [34][43] - 技术平权效应显著:AI已能100%完成中台代码编写,中级程序员工作将被全面替代 [35][36] - 成功关键在于率先识别可被AI替代的工作环节并快速部署 [40][43][44]
硅谷顶尖孵化器奇遇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10 04:53
孵化器HF0的核心价值 - HF0通过12周高强度封闭式"容器"环境重塑创业团队思维模式 强调时间空间扭曲感与唯一增长目标[7][10][17] - 关键机制包括:每周demo dinner强制2分钟增长汇报制造peer pressure 每周check-in聚焦单一量化KPI[21][23][35] - 不直接教授业务方法 而是通过筛选顶尖创业者+硅谷氛围+案例启发建立"信念感" 类似《太空大灌篮》心理暗示[12][14][18] 增长方法论突破 - 价格策略革命:会员费直接翻倍实现日收入翻倍 后续优化定价模型贡献3-4倍增长[51][56][59] - Influencer营销SOP化:从月联系几十人提升至日联系100人 建立20个精准邮件模板并追踪转化率[62][63][64] - 产品化思维转变:将付费广告ROI做到2倍 流失用户召回邮件系统开发[65][67][68] 中美创业生态差异 - 融资流程差异:美国强调2分钟pitch的sharp表达 问题聚焦天花板/团队/竞争环境但流程高度标准化[71] - 华人团队挑战:地缘政治导致合规成本高 需长期线下社交建立信任而非能力歧视[73][75][77] - 产品化认知:Perplexity等成功案例证明"细节见真章" AI时代工程化微创新仍可构建壁垒[79][80][81] 团队成长路径 - 前5周基础设施搭建期收入停滞 第6周思维跃迁后实现每周翻倍 最终3个月10倍增长[24][45][56] - 关键转折点:受Quora增长故事启发 穷举20种方案并优先测试高概率选项[47][48][49] - 长期影响:虽无法维持15小时/天工作强度 但每年规划加速周期延续方法论[3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