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企业赴港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观点 | AI企业赴港上市的机遇与最新动向分析
新浪财经· 2025-10-22 16:25
香港AI企业上市概况 - 全球AI技术发展推动AI企业上市热潮,香港凭借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灵活上市制度,正成为AI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交易所年内累计接收上市申请总数达380宗,包括94宗既有及重新申请以及285宗新受理申请[4] - 截至2025年7月24日,已递交上市申请但尚未挂牌的企业共214家,其中AI相关领域公司达48家,占总数的22.43%[4] 2025年香港AI公司上市动态 - 截至2025年10月13日,年内已在香港成功上市的AI领域公司共5家,覆盖仓储履约AMR、AI解决方案、零碳矿山机器人、智驾仿真与数字疗法等高增长赛道[5] - 具体上市公司包括极智嘉(2590.HK)、云知声(9678.HK)、博雷顿(1333.HK)、赛目科技(2571.HK)和脑动极光(6681.HK)[5] - 企业级大模型厂商滴普科技已于2025年10月12日通过聆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提供商云迹(2670.HK)预计于10月16日正式挂牌[5] AI公司上市流程与监管重点 - AI公司赴港上市已形成成熟流程,近期上市公司在审核效率上大幅提升,体现了市场与监管对AI行业的理解加深[7] - 顺利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以及应对港交所多轮问询是决定上市速度与成败的核心环节[7] - 证监会备案过程中重点关注股权架构、数据安全、业务合规三大领域,多数AI公司收到了相关补充材料要求[8][9][10][11] 18C上市规则与制度优势 - 港交所2023年实施18C上市规则,为特专科技公司设立差异化财务条件,大幅降低了对特专科技公司的盈利和营收门槛[13][14] - 2024年8月23日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联合公告,将已商业化公司最低市值要求由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由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15] - 2025年5月6日正式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有效防范敏感信息过早披露风险[15] A股与港股市场环境对比 - 2023年A股"827新政"和2024年"新国九条"确立了严格监管基调,A股IPO排队企业从2023年9月30日的612家锐减至2025年9月30日的279家,降幅达54.4%[17][18] - A股监管机构通过全面问询和常态化现场检查主动甄别"高质量"公司,而港股采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制度,监管介入更为克制[18] - 港股市场由机构投资者主导,审核透明度高,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小,整体呈现出更高的包容性与可预期性[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