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上车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研究报告(精华版)
头豹研究院· 2025-05-29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智能座舱细分赛道众多,涵盖座舱显示、智能监控、OTA、座舱域控、车联网、语音交互六个领域,通过多系统融合可获得人—机—环融合能力,为驾乘人员提供综合体验[3] - 智能座舱呈现多模态交互成熟、AI大模型上车、舱驾融合趋势显现、车载显示升级、跨界创新活跃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发展等特点[4] - 全球及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未来增长空间较大,2021 - 2024年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均持续增长,未来预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智能座舱行业发展背景 - 智能座舱发展成高度智能化、网联化和个性化的移动生活空间,是车企差异化竞争关键领域,可通过硬件增值和软件收费开辟新盈利增长点[6] 智能座舱行业细分赛道 - **座舱显示**:多屏化是显著趋势,产品将朝大屏化、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涵盖中控屏、副驾驶屏等多种显示产品,各有不同发展趋势[13][14][16] - **智能监控**:分为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客监控系统OMS,可监测驾乘状态和环境,识别安全隐患并提醒,2024年1 - 11月DMS和OMS标配渗透率分别为19%和5.7%,同比上升59.66%和46.15%[21] - **OTA**:按升级对象分软件升级SOTA和固件升级FOTA,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正朝产业链级OTA 4.0迈进,2024年1 - 9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OTA渗透率为74.4%,新能源乘用车达88.7%[27] - **座舱域控**:是核心控制单元,负责整合管理座舱功能模块,与其他域控系统融合推动汽车智能化,2024年1 - 10月中国市场标配座舱域控渗透率从15.2%升至27%[32] - **车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周围全方位连接通信,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对其通信技术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1 - 10月中国市场标配车联网渗透率从77.2%升至83.2%[35][38] - **语音交互**:基于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与车机互动,中国语音识别准确率超98%,是较成熟的交互方式,2024年1 - 10月中国市场标配语音交互渗透率从78.7%升至83.2%[44] 智能座舱行业发展特点 - **多模态交互成熟**:多模态交互技术从单一/部分模态向全场景多模态演变,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头部厂商推出的模型趋于成熟[45] - **AI大模型上车**:呈现车企自研与合作研发模式共存、大语言模型仍是多模态交互核心、“AI + 汽车”带动座舱智能化变革等特征[49][54] 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 - **整体市场**:2021 - 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331.6亿美元增长至706.3亿美元,CAGR达28.66%;中国从76.3亿美元增长至173.8亿美元,CAGR达31.58%,未来预计继续保持增长[5][59] - **细分赛道**:各细分赛道市场规模增速有差异,2021 - 2024年座舱显示、车联网、座舱域控、DMS/OMS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9.95%、27.34%、101.57%、80.26%,预计2025 - 2030年CAGR分别为13.12%、28.97%、11.07%、47.44%[63]
上海车展最大媒体展台背后,B站商业化能力还在进化
观察者网· 2025-04-24 18:30
B站展台的面积也达到了1500平米,相当于中等主机厂的水平,显著大于一众媒体展台。此前曾有主机 厂透露,车展每平方米展位的搭建费用为数千到上万元,整个展台的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显然,B站 为此次车展颇下成本。 这也从侧面证明,B站对自己的商业化能力拥有了更强的信心。 有B站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透露,汽车已经成为B站商业化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并展现出很大的提升潜 力。 B站被公认为是国内内容质量最高的社区平台之一,但是内容生态与商业化的天然矛盾曾长期影响B站 变现能力。不过去年以来,这个难题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善趋势,B站在三季度之后实现上市以来首次盈 利。 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B站的展台意外成为"显眼包"。区别于其它媒体平台集中在媒体区搭建的直播 间,B站展台直接开在了汽车主机厂展区,位置就在鸿蒙智行展台的正对面,流量拉满。 B站方面透露,上汽大众一位销售人员,在B站建号发布购车优惠视频,单月最高从B站卖出15辆,占其 个人单月销售额一半。 年轻客群扩张推动车企高管密集入驻 B 站,甚至开始来 B 站"上课",向这群对前沿科技最为敏感的人 群传达硬核技术实力。此次上海车展期间,奇瑞尹同跃、深蓝邓承浩、仰望胡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