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模型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宇树:老大难做,对手估值2700亿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20 12:21
行业商业化进程 - 2024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资本从押注通用技术转向布局实体应用场景[4] - 多家机器人公司在2024年获得大额订单,优必选Walker系列获得近5亿元合同,智元机器人精灵G2获数亿元订单,乐聚机器人获8295万元订单,众擎机器人约定三年采购不少于2000台,松延动力累计订单突破2500台[6] - 宇树科技在2024年截至目前中标25个公开采购项目,接近2023年全年32次的总量,以7次直接中标位居第一[6] 宇树科技行业地位与挑战 - 宇树科技被公认为行业领军企业,但在机器人“大脑”和“灵巧手”方面面临领先性质疑[7] - 公司客户以国企和高校为主,其商业模式能否代表行业商业化未来受到拷问[7] - 公司过去三年研发支出总额约3.5亿元,其中80%用于硬件,算法投入不足总额的20%[8] - 有投资机构在2024年2月曾按上轮估值急售公司股权[7] 宇树科技技术路线与战略 - 公司推出UnifoLM-WMA-0世界模型-动作架构,与主流VLA架构不同,公司创始人认为VLA模型数据质量和数量不足,训练成本高企,难以实现通用性任务突破[10] - 公司在硬件性能、成本控制和量产能力上领先,但在AI模型研发上相对保守[10] - 公司战略被评价为“务实”或“过于保守”,在产品研发阶段即考虑单价和利润率,为上市做准备[10] 国际竞争对手Figure分析 - Figure AI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达390亿美元(约27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企业[11] - Figure 03为大规模应用设计,其BotQ产线已具备年产10万台的能力,但被质疑存在超前宣传,且缺乏线下实体展示[11][13] - Figure CEO承认希望机器人能在2026年实现家中自主完成大多数任务,但目前尚未做到[16] - 公司曾被《财富》杂志质疑与宝马公司的合作存在夸大宣传,截至2024年3月,其机器人仅在非生产时段进行简单零件搬运训练[16] 行业普遍挑战与现状 - 特斯拉Optimus项目原定2025年5000台量产目标传出延期消息,主要因硬件问题如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载重不足、电池续航不足等[17]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商业模式难跑通,缺乏标准化生产运作,存在数据孤岛效应,企业投入产出比较低[17] - 家庭场景需求宽泛非标,技术挑战大,即使有VLA模型的家用机器人任务泛化能力仍差[17] - 当前行业知名企业客户多为高校或有投资合作关系的企业,应用场景以试点或小规模部署为主,覆盖有限[19][21] 行业价值与前景 - 科研需求被强调其价值,宇树科技产品已进入全球近千所高校,产生3000多篇技术论文[22] - 基础科技变革离不开官方背景的长期资本投入,日本机器人产业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均为先例[22] - 国内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已实现系统性突破,仅少数高端芯片尚存进口依赖,硬件标准化通用化后行业爆发可期[24] - 机器人行业共识是“大脑”占价值的80%,但实现路径如端到端或VLA等架构均未展现出巨大优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