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图像

搜索文档
收到迪斯尼110页诉讼起诉,却让用户疯狂,Midjourney到底做了什么?
36氪· 2025-06-26 10:02
公司概况 - Midjourney是一个基于Diffusion模型的AI图像生成平台,用户通过输入文字描述(Prompt)即可生成高质量图像,强调风格化、美学控制和用户体验 [4] - 公司成立于2022年,团队规模不足50人,未进行外部融资,但已实现年营收2亿美元,人均产出超500万美元 [6] - 产品完全依托Discord社群运营,注册用户超1600万,形成独特的共创文化 [4][6] 产品创新 - 颠覆传统设计工具交互模式,采用"文本提示→图像生成"的对话式交互,消除复杂界面和操作流程 [7][10] - 首创"社群即产品"模式,用户通过Discord公共频道实时分享作品和Prompt,形成集体创意工作坊 [11][13] - 技术底层聚焦"感知放大"而非功能叠加,实现从技术操作到意念表达的范式转换 [9][23] 商业模式 - 采用订阅制按需付费模式,核心用户为非专业创作者和小型内容团队,年营收达2亿美元 [6][15] - 催生Prompt经济新生态,衍生AI美术指导、Prompt设计师等新兴职业 [6] - 拒绝传统商业化路径,不开放API接口,坚持"慢商业、重内核"战略 [28][29] 竞争策略 - 错位切入非专业创作者市场,避开与Adobe等巨头的功能竞争,构建平行价值网 [14][15] - 通过Discord社区自下而上扩张,从游戏社区、数字艺术爱好者等边缘群体切入主流市场 [16][18] - 重新定义创作关系链,将"人-工具-作品"转变为"想象驱动+AI生成+社交共创"的新范式 [16][19] 创始人理念 - 核心理念为"AI是人类想象的引擎",主张技术应扩展而非替代人类创造力 [20][22] - 推行创作平权主义,通过极简交互降低专业门槛,打破传统创意工具的精英垄断 [24] - 在产品中注入独特AI美学,鼓励秩序中的混沌美,追求诗意共鸣而非流水线风格 [30] 行业影响 - 挑战传统内容巨头的审美主权,推动视觉创作从机构垄断向个体赋权转变 [1][25] - 开创生成式AI的社区驱动模式,证明小团队可通过范式创新实现行业颠覆 [35][36] - 展示AI与人文理想的结合可能,为技术发展提供"唤醒可能"的新方向 [37]
收到迪斯尼110页诉讼起诉,却让用户疯狂,Midjourney到底做了什么?
混沌学园· 2025-06-25 18:12
核心观点 - AI图像生成平台Midjourney通过颠覆性产品设计和社群共创模式,重塑数字创意行业范式,年营收达2亿美金,人均产出超500万美元[10] - 公司以"想象力平权"为核心理念,将AI定位为人类思维的延伸而非替代工具,挑战传统内容巨头的审美垄断权[35][37][38] - 差异化战略避开与Adobe等巨头的功能竞争,在边缘市场构建新价值网,实现从极客社群到主流商业市场的S曲线跨越[25][30][31] 产品与技术 - 基于Diffusion模型的AI图像生成平台,用户通过Discord输入文字指令(Prompt)即可生成高质量图像,强调风格化与美学控制[7][17] - 完全依托Discord社群运营,形成"晒图-模仿-共创"的独特文化,注册用户超1600万,催生Prompt经济和新职业生态[8][10][21] - 采用"文本→图像"的对话式交互,消除传统设计软件的复杂界面,使创作过程从技术操作转为意念表达[14][16][20] 商业模式与增长 - 团队不足50人,采用订阅制按需付费模式,拒绝开放商业API保持产品纯粹性,商业化节奏缓慢但用户自发传播强劲[10][41][46] - 错位切入非专业创作者市场,满足快速低成本产出专业级视觉内容的需求,价值主张从工具供给转向想象力服务[25][26][29] - 通过Discord社区实现"反馈-迭代-传播"闭环,作品质量达到"专业结果+非专业路径"的组合,正向主流商业场景渗透[21][30][31] 创始人理念 - David Holz视AI为"思想交通工具",主张技术应透明化以释放个体创造力,反对工具复杂性和专业门槛造成的精英垄断[35][36][37] - 产品设计注入独特AI美学,鼓励非常规创意探索,组织架构采用"社区即公司"模式,用户反馈直接驱动产品演化[44][46][47] - 坚持"商业是副产物"的慢增长战略,拒绝功能堆砌和资本裹挟,通过连接想象力×技术×社群构建结构性创新[43][48][49] 行业影响 - 打破传统"一对一封闭式"创作模式,构建多维交互的创意平台,将分散的创作者、观众、AI连接成实时协作网络[18][19][23] - 挑战Adobe等工具厂商的"技能垄断"和迪士尼等内容巨头的"审美主权",推动视觉创作从专业垄断走向大众平权[37][38][40] - 展示AI技术与人本主义结合的可能性,为生成式AI领域提供"不追求替代人类而专注扩展感知边界"的范式样本[50][51][52]
突发!全球最大 Deepfake 成人网站关门大吉,网友: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5-07 11:05
Deepfake技术发展 - 2017年GAN技术突破解决了生成图像模糊问题,使换脸视频质量显著提升[2] - 首个知名deepfake案例出现在2017年11月,涉及将色情内容主角面部替换为明星[2] - Deepfake技术随后成为AI生成图像/视频的代名词,相关平台开始涌现[4] MrDeepfakes平台运营数据 - 平台巅峰期拥有4.3万个视频内容,总播放量达15亿次[5] - 吸引近4000名创作者参与,单笔定制服务收费高达1500美元[5] - 主要依赖谷歌Colab提供的免费云GPU资源维持运营[8] 监管政策影响 - 美国《删除法案》明确将未经同意的AI合成影像列为违法行为[8] - 英国2024年拟议类似法律时,平台已提前屏蔽英国地区访问[8] - 政策压力导致平台最终关闭,但相关技术仍通过GitHub等渠道扩散[11] 技术持续扩散 - DeepFaceLab软件支撑95%的deepfake视频制作,GitHub复制量超8000次[11] - 平台关闭后25万用户可能转向电报等新渠道[13] - 类似案例DeepNude下架后仍通过7个电报频道传播超10万张违规图片[14] 行业技术特征 - 技术工具开源化明显(如DeepFaceLab),监管存在滞后性[11][14] - 内容创作者与平台呈现分布式特征,打击后易转移阵地[13][14] - 伦理争议持续存在,部分开发者以"信息自由"为由推动技术传播[14]
这款百万人下单的网红热敷贴,连代言人都是假的
央视网· 2025-04-27 12:00
电商热销产品"苗古金贴"调查 - 产品宣称由非遗传承人制作,解决膝盖、颈椎问题,列"热敷贴回购榜"第一名,某平台旗舰店销售超10万件 [1] - 实际调查发现"非遗传承人"照片为AI生成,证书由机构违规炮制,形成虚假代言产业链 [2][6][7] - 产品宣传存在夸大疗效问题,如宣称"一贴治愈滑膜炎积液",但消费者反映使用后病情加重 [3] 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 - 产品由湖北好德快生物医药和山西海德药业代工生产,为备案的二类医疗器械 [10][14][15] - 代工成本低至2.5元/盒(5000盒起),但电商平台售价达59元/盒,存在高溢价 [17] - 多个电商平台热销,付款人数超百万 [5] 虚假宣传手法 - 虚构"第56代传承人"唐付政背景,包括苗医世家、国医大学深造等虚假信息 [5] - 使用AI生成人物照片(检测显示99%为AI生成),存在手指畸形等典型缺陷 [6][7][8] - 在电商页面使用"非遗"宣传,但产品包装不含相关字样以规避监管 [17] 虚假证书产业链 - "非遗传承人"证书由"北京炎黄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1500元即可办理 [18][22] - 该网站存在大量类似虚假"非遗传承人"信息 [18] - 唐付政的"非遗传承人"信息于2024年8月在该网站发布 [23] 产品合规性 - 产品注册信息与生产企业公示一致 [15] - 实际为贴牌产品,使用山西海德药业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16] - 产品成分为无纺布、医用胶、远红外陶瓷粉等,仅适用于辅助治疗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