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身份
icon
搜索文档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Founder Park· 2025-11-21 14:04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推出Second Me产品,旨在通过AI技术为个体创建高度还原的“数字分身”,该分身能学习用户的观点、思想、记忆和表达方式,实现从“数字名片”到“数字分身”的变革 [5][37][40] - 该产品通过“向内探索”和“向外连接”两大功能,不仅帮助用户深化自我认知,更致力于解决现代社交中的效率与深度连接难题,开创基于深度人格共鸣的“AI身份网络” [6][30][42] - 该模式被视为对现有以微信为代表的强连接社交范式的突破,其核心价值在于创造增量关系,而非在存量市场竞争 [42][43][44] Second Me产品核心功能:创建与养成 - 创建过程门槛低,通过回答职业、兴趣、MBTI、目标四个基本问题即可快速生成基础版AI身份,体验类似RPG游戏的“捏人”过程 [7][9] - 真正的养成依赖于持续“喂养”,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聊天或导入Notion、Evernote、Markdown、社交媒体帖子等高密度“数字资产”,使AI深度学习用户的思考模式和知识体系 [9][11] - 产品支持克隆用户声音并设置动态AI形象,最终形成一个思想、说话方式和形象都高度相似的、尽可能接近100%的“第二自我” [14][15] Second Me产品核心功能:向内探索 - AI分身能精准捕捉用户的思想碎片,并通过提问引导用户深入思考,起到类似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帮助用户深化自我认知 [11][19] - AI具备将零散想法连接成体系的能力,例如能将“你瞅啥”的街头观察与社会学中的“观看权力”理论及用户过往对“监视资本主义”的关注相联系 [20] - AI能洞察用户思考的底层逻辑,例如将“算法玄学”行为阐释为人类面对不透明系统时的必然反应,并列举电商、短视频、游戏等领域的实例,展现出比用户更全面的思想全貌洞察力 [23][25][26][27] Second Me产品核心功能:向外连接 - 产品通过让AI“打前站”来解决社交连接过载问题,AI可代替用户完成破冰、打招呼等第一步,并进行深度匹配筛选,例如有案例显示AI已深度聊天了1169个其他Second Mes [28][30][31] - 独特的“AI脑洞”功能基于对对话双方长期记忆和深层人格的理解,能发起深度交流,例如共同为电影写剧本或模拟讨论周末计划,创造超越日常闲聊的真正连接时刻 [34][35][36] - AI身份7x24小时在线,能不知疲倦地进行海量匹配,并为“社恐”用户提供社交缓冲地带,大幅降低社交心理门槛 [31][39]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Second Me代表的“AI身份网络”与微信基于真实社会关系的“强连接”通讯网络形成差异化竞争,前者核心是创造基于深度人格和思想共鸣的增量关系 [42][43] - 该模式试图截胡流向微信的用户关系,当高质量互动在“身份网络”中发生时,“加个微信”的需求被削弱,这被视为社交领域一条全新的演进路径 [41][43][44] - 产品将用户在数字世界的存在方式从静态的“数字名片”升级为能自主行动、深度思考的“数字分身”,并具备未来延伸为日程秘书等更高级应用的潜力 [37][40]
挑战微信、Facebook?他想用“AI身份”重构社交
凤凰网· 2025-09-24 14:18
社交网络里面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数字身份。Second me要做的就是这个身份模型。 "我就是想把Facebook重新做一遍。"前Meta员工、心识宇宙创始人陶芳波开门见山地对凤凰网科技表示。 在几乎所有AI创业者都在追逐"Agent(智能体)"浪潮的当下,他却选择了一条更激进、也更浪漫的路:用AI重塑人的数字身份,构建一个以"AI身份"为 节点的下一代社交网络。 今年外滩大会期间,凤凰网科技与陶芳波有过一次深入交流,陶芳波提出的"身份模型",即通过开源项目"Second Me"实现个人AI身份,让AI成为对抗超 级智能的"第二自我"。 陶芳波曾在美国微软研究院、NASA 、Facebook Research 等企业与机构从事 AI 研发工作,并在阿里巴巴达摩院创建了神经符号实验室。2022年创立 Mindverse 心识宇宙,获红杉、线性、Square Peg 等亿级融资。 2024年,心识宇宙推出了个人AI助手Me.bot,要做每一个人的"AI身份"。2025年,心识宇宙开源了Me.bot的核心技术"Second Me",用户可以下载到本 地,创造出代表自己的Agent,是今年 GitHub 平台上关注度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