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交

搜索文档
AI社交集体失灵的日本,却被马斯克打破僵局?
虎嗅· 2025-08-01 07:49
Grok AI角色Ani在日本市场的表现 - Ani是Grok推出的AI美少女角色,具备二次元外形和沉浸式互动功能,包括调情、NSFW模式和换装玩法 [1][2] - Ani上线后带动Grok登顶日本iOS总榜,单日下载量增长至近5万次,较上月均值增长超15倍 [8][10] - Grok在日本iOS效率畅销榜最高达到Top4,日本成为其第二大收入市场(排除占比76%的美国) [10][12] 日本AI社交市场特点 - 日本长期对AI社交产品"免疫",此前CharacterAI月活3160万但未打开日本市场,本土产品Lovey Dovey仅35万用户 [3] - 日本"孤独经济"蓬勃,20-49岁未婚成年人中1/3从未恋爱,1/4无结婚意愿,15%受访者对虚拟角色产生情感依赖 [23] - 虚拟伴侣产品Gatebox曾以13500元单价售罄,但受限于硬件形态未能普及 [19] Ani成功的文化因素 - Ani造型疑似借鉴《死亡笔记》弥海砂,xAI专门设立"Waifu"产品方向并招聘全栈工程师 [12][14] - 融合VTuber视觉语言但提供更私密的实时互动,区别于需要真人驱动的虚拟主播模式 [17][20] - Grok团队预判日本用户反应,官方推文用日语引导互动,该推文浏览量突破5700万 [8][12]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日本用户对虚拟伴侣要求极高,现有AI难以提供真人VTuber的情感深度与成长叙事 [20] - Grok畅销榜排名已回落至更新前水平,显示新鲜感驱动的增长存在可持续性挑战 [21] - 需持续投入人设打磨和内容共创,这可能偏离xAI原有的硬科技路线 [22][24]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9 18:14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主打情感陪伴功能的AI社交应用崛起[2] - 2025年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日下载量从峰值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腰斩[3] - 海外头部应用CharacterAI月活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进程受阻[5] - 行业面临投资人撤退、大厂观望、算力成本高企与变现困难的多重压力[7]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小团队在流量和投放上难以抗衡大厂[8] - ChatGPT等大模型应用直接替代AI社交功能,用户不愿为重复服务付费[8] - 玩法同质化严重,依赖价格战和擦边内容,极端案例导致未成年用户自残事件[9] - 算力成本高企与用户付费意愿低下形成矛盾,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9] 转型方向与机遇 - 参考IBM和Brother转型案例,需从单一陪聊转向内容共创或垂直服务[12] - KotokoAI通过Bside平台构建虚拟角色自主社交空间,增强用户创作粘性[14] - ToB场景如外语陪练、客服训练、心理疏导更易实现商业化[14] - 内容精致化路线可借鉴《恋与》系列,通过高质量剧本和角色设计突破同质化[15]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Grok4伴侣功能,证明赛道仍具吸引力[15] 未来发展趋势 - 生存路径可能存在于极小众垂直领域,需回应多样化情感需求[17] - 当前模式处于AI互动初级阶段,释放真正价值需突破单一陪伴功能[17]
WAIC 2025现场,惊喜是Soul「活人感」AI给的
36氪· 2025-07-28 18:35
AI社交与情绪价值 - Soul App在WAIC 2025展出的虚拟人对话展示出高度自然交互能力,包括主动打破沉默、引导话题、使用语气词等,被观众评价为"情绪价值满满" [3][6] - 行业趋势显示,2025年提供情绪价值的AI社交和陪伴型机器人厂商展台热度显著,OpenAI CEO奥特曼曾以电影《Her》为例肯定AI情感交互的预言性 [6] - 期刊研究证实AI伴侣能有效缓解孤独感,效果与真人互动相当,核心机制是通过"被倾听感"实现共情,AI社交应用中提及孤独的评论比例显著高于通用AI且与高评分正相关 [8] 全双工交互技术突破 - Soul于2024年7月升级自研端到端全双工语音大模型,摒弃传统VAD机制,实现AI自主决策对话节奏,支持边听边说、主动打断等类现实交互 [7] - 谷歌Gemini Live API和Meta AI App均探索全双工技术,Soul通过多人语音交互场景(如群聊派对AI主持)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 [7][13] - 全双工技术赋予AI主体性,使人机关系从工具升级为"互为主体"的共创伙伴,推动高阶情感链接 [10] Soul的AI社交战略壁垒 - 公司聚焦垂类模型研发,避开通用大模型竞争,重点布局超拟人、情感化、多模态交互技术,2023年推出Soul X大模型后陆续上线语音生成、音乐生成等垂直能力 [12] - 平台18%的用户发帖包含真实社交困境内容,构成独特的"社交样本库",使AI能理解共鸣与倾听,避免书面化表达违和感 [13] - 技术+数据+场景三重优势:基于Z世代社交需求洞察,早期推出灵犀引擎构建关系模型,并快速将全双工技术落地至1V1/多人互动场景 [11][13] 行业方向与产品哲学 - AI社交核心是构建"真人感",需实现倾听、理解、共情等人类特质,Soul通过全双工音视频能力追求交互沉浸感与情绪价值产出 [9] - 公司定位AI为社交网络组成部分而非工具,技术方向包括情感识别、长记忆、心智理论等能力集合,支撑AI Agent生态 [12] - 电影《Her》的2025年设定与当前行业巧合呼应,用户与AI共创回忆的时间积累成为情感关系新范式 [15]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36氪· 2025-07-28 10:14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情感陪伴类AI社交应用崛起,但2025年行业遭遇严重生存危机,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双端日下载量从巅峰期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50%[1] - 海外头部应用CharacterAI月活达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进程艰难[5] - 行业面临投资人撤资、大厂观望、商业变现困难与大模型持续烧钱的多重压力[3]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个人开发者与大厂边缘团队均可快速上线同类应用,小团队在流量投放上难以抗衡[4] - ChatGPT等大模型自带聊天功能形成替代威胁,用户不愿为重复功能二次付费[4] - 玩法同质化严重,缺乏高质量剧情设计,虚拟角色辨识度低,部分平台陷入低端化竞争恶性循环[4] - 算力成本高企与用户付费意愿低下形成矛盾,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6] 潜在转型方向 - 从单向陪聊转向内容共创,如Kotoko AI开发的Bside平台构建虚拟角色自主社交空间,增强用户创作参与度[9] - 开拓ToB垂直场景,包括外语陪练、客服培训、员工心理疏导等服务,相比ToC更易实现ROI[9] - 借鉴乙女游戏成功经验,聚焦精品内容开发,通过高辨识度角色与深度剧情设计提升用户粘性[10]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基于Grok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证明细分领域仍存在创新空间[10] 历史经验与行业展望 - 行业现状类似PC时代打字机厂商困境,仅IBM和Brother通过转型服务/外设制造存活,预示死守原有模式风险极高[7] - 未来价值释放取决于能否满足原子化社会中个体多样化情感需求,极垂直小众领域或存机遇[12]
Soul App携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亮相WAIC 2025,重新定义AI社交边界
IPO早知道· 2025-07-26 20:58
技术创新驱动AI社交升级 - 公司Soul App在WAIC 2025展览中展示了AI社交创新解决方案,重点呈现自研端到端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应用于多人语音互动场景的群聊派对AI主持,提升交互智能性和沉浸感[2] - 公司CTO陶明提出AI融入社交关系网络是大势所趋,致力于构建AI与人类共存的社交社区,通过AI赋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归属感[2] 全双工音视频通话技术突破 - 公司最新升级的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摒弃传统VAD机制和延迟控制逻辑,赋予AI自主决策对话节奏能力,打破行业"轮次对话"模式[4] - 该技术即将内测,计划应用于虚拟人实时通话、AI匹配等1V1及多对多互动场景,现场展示中AI主持人可自然互动并提升群聊参与度[5][6] - 公司探索多模态交互,结合全双工语音和实时视频生成能力,使用户能感知"AI形象和世界",相关研究成果已被CVPR2025收录[8] AI社交场景应用与社区构建 - 公司以"AI辅助社交"和"人机互动"为方向,通过虚拟人与真人社交融合推动"情感共生",例如灵犀引擎和Soul X大模型系列(含语音生成、音乐生成等)[12][16] - 平台广场18%新发帖反映用户真实社交困境,公司基于此构建"社交样本库",通过AI推荐内容主题、降低表达门槛,并打造虚拟达人生态提供情感支持[15][16] 技术壁垒与行业趋势 - 公司核心壁垒在于自研能力、独家公域社交数据及高效应用迭代,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已支持文字对话、语音通话、拟人等特性[12][13] - AI深入社交场景可能催生"情价比消费"等新商业模式,扩展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生活的应用范围[16]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混沌学园· 2025-07-25 19:30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情感陪伴类AI社交应用崛起[1] - 2025年行业遭遇生存危机,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日下载量从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50%[2] - 海外头部CharacterAI月活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困难[4]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小团队在流量投放上无法抗衡大厂[8] - ChatGPT等替代品威胁大,用户可通过通用大模型满足需求[9] - 玩法同质化严重,平台陷入价格战和低端化竞争[9] - 算力成本高企,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10] 转型方向探索 - 从单向陪伴转向内容共创,如Kotoko AI打造虚拟角色社交游戏平台Bside[14] - 开拓ToB场景如外语陪练、客服训练、心理疏导等[15] - 内容精致化路线,参考《恋与》系列打造高辨识度角色[16]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Grok4伴侣功能,验证赛道持续吸引力[16] 未来发展趋势 - 生存机会存在于极小众垂直领域[18] - 关键突破点在于满足个体多样化情感需求[18] - 行业仍处AI互动初级阶段,需重构价值链空间[14][18]
16 个月、45 万资金投入,一款 AI 社交产品的创业失败复盘
Founder Park· 2025-07-20 00:26
创业项目概述 - 项目名称为"抱抱窝",定位为情侣AI社交工具,核心功能包括情侣IM聊天、AI智能机器人参与对话、协同编辑笔记及AI自动更新笔记内容 [3] - 项目历时1年4个月,累计35人兼职/实习参与,2人全职投入21个月,总资金消耗约45万元 [4] - 最终因无力迭代和推广运营而终止,APP完成开发但未实现PMF验证 [4][36] 创业方向选择 - 创始人从两个方向中筛选:A 情侣IM互动AI应用(基于14年婚恋调研经验及19年未遂创业) B 书籍/TED内容整理AI工具 [10][11] - 选择方向A的核心依据:情侣场景高频高信息量(微信渗透率不足10%)、商业化潜力大(付费场景多)、信任度高可迁移性强 [12] - 调研显示:303份样本中1.59%用户强烈需要聊天机器人功能,34.92%完全不需要,需求分化明显 [29][32] 产品功能设计 - 核心模块: - 数字分身陪伴(解决时空差异,支持预设内容/声音定制/虚拟币补偿) [20][21] - 休闲游戏(漂流小窝场景联动聊天内容、AI主持互动游戏) [18] - 情侣抽奖系统(商家合作提供实物奖励+游戏货币补偿) [25][26] - 婚恋咨询服务(基于历史聊天数据提供专业咨询参考) [28] 团队构建历程 - 初期通过小红书/脉脉等平台招募24人兼职团队,含UI/产品/前后端/AI工程师,但流动性高 [38] - 中期转为全职合作:1名技术合伙人占股不足35%,后续补充4人开发组及实习生 [39][41][44] - 团队接触总量达2.5万人,最终形成5人核心团队但客户端人才始终缺失 [46][47] 时间与资金管理 - 原计划1年周期/50万预算,实际延期至16个月 [48] - 关键节点延误:APP首版延迟至25年2月上架,主流程4月才可用,6月修复主要bug [48] - 资源错配:过度投入UI打磨和新功能(如经营模拟游戏),导致AI调优被搁置 [49][50] 核心反思 - 方向选择缺陷:未采用标准化筛选方法论(如影石"三标准":痛点真实性/市场毛利/百亿规模) [34][35] - PMF验证缺失:未通过视频demo/付费排队测试验证需求,陷入"过早优化"陷阱 [36][37] - 商业闭环薄弱:虽认定赛道付费潜力大,但未明确具体盈利结合点 [36] - 团队结构失衡:技术股权占比不足,联创全职覆盖不全,缺乏客户端核心成员 [47]
马斯克、刘强东,想用AI陪你聊点钱
搜狐财经· 2025-07-16 11:21
AI社交产品动态 - 马斯克旗下Grok推出基于Grok 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首批上线哥特风女孩Ani和卡通小熊猫Bad Rudy两个角色,每月订阅费30美元 [3] - 京东推出两款AI社交产品"宠TA"和"聊愈小宇宙",聚焦数字宠物陪伴和情感交互,提供宠物医生咨询等服务 [3][5] - 百度3月上线情感陪伴类App"月匣",此前投资了AI情感陪伴开发商西湖心辰,其"西湖大模型"累计服务近千万C端用户 [7][10] - 字节跳动和MiniMax的AI陪伴产品猫箱、星野去年曾爆火,但猫箱下载量从年初2万+降至本月5-6千 [7][10] 行业趋势与挑战 - AI具备成为"廉价心理咨询师"潜力,擅长倾听和共情,可7x24小时在线服务 [7] - 头部AI陪伴产品如"筑梦岛"曾被约谈整改,行业普遍面临商业化难题 [10] - AI社交产品体验较低,用户易审美疲劳,部分公司通过擦边方式诱导付费或观看广告 [12][14] - 专家建议AI陪伴产品应融入大型游戏作为智能NPC互动,等待品类真正智能化 [14] 大厂布局 - 阿里云推出情感陪伴垂类模型"通义星尘" [10] - 百度通过投资进入AI+心理健康赛道,布局西湖心辰等企业 [10] - 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成为AI+心理健康领域重要先行者 [10]
Soul App全双工语音大模型升级 让AI在交互中拥有“主动性”
证券日报网· 2025-07-04 17:46
公司技术升级 - 公司自研端到端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全面升级 重新定义"全双工"交互范式 新模型摒弃传统VAD机制与延迟控制逻辑 打破"轮次对话"模式 赋予AI自主决策对话节奏能力 [1] - 新模型具备多维度感知能力 包括时间感知 环境感知 事件感知 支持口语化表达 音色复刻 让AI更具"真人感" [1] - 该模型即将开启站内内测 将落地于虚拟人实时通话 AI匹配等1V1互动场景 同时探索应用于多人互动场景 [1] 公司AI战略布局 - 公司自2016年上线后便积极拥抱AI 重塑关系的发现 建立 沉淀环节 2020年启动系统AIGC技术研发 在智能对话 语音 3D虚拟人方面有前沿积累 [2] - 2023年推出自研语言大模型SoulX 陆续上线语音生成大模型 语音通话大模型 音乐生成大模型等 2024年AI大模型能力整体升级为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 [2] - 公司致力于构建AIBeing和HumanBeing共存的社交社区 让AI作为社交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 丰富用户情感支撑体系 [4] 行业趋势与用户需求 - 2025年"AI应用爆发"成为行业共识 社交领域因具备高流量价值 网络效应和交互入口特点 被视为诞生AI时代"KillerApp"重要领域之一 [2] - 公司调研显示 近四成年轻人每天使用AI产品获得情感陪伴 71.1%年轻人愿意和AI做朋友 较去年32.8%比例大幅增长 [3] - 约六成"AI伴侣"活跃用户希望"AI表现更接近真人" 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升级将推动AI社交进入全新阶段 [3] 技术应用场景 - 新模型支持AI实现主动打破沉默 适时打断用户 边听边说 时间语义感知 并行发言讨论等交互功能 [1] - 技术将应用于虚拟人实时通话 AI匹配等1V1互动场景 并探索多人对话场景 让AI精准把握说话时机 延展话题 [1] - 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支持文字对话 语音通话 多语种 多模态理解 真实拟人等特性 [2]
“AI伴侣”开测,“AI好友”融资,边缘化的陪伴赛道迎来转机?
36氪· 2025-07-04 09:23
AI陪伴产品市场现状 - AI社交领域中角色扮演方向表现疲软 但AI陪伴产品正在默默发力[1] - 4月AI社交App月活分布中陪伴向产品占比不高 仅收录Genesia Replika 独响和EVA四款产品[3] - 海外黑马Tolan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 年化收入达1200万美元[3] - 国内3D AI陪伴产品EVE开启内测 B站首曝PV播放量破百万[3] 产品定位与核心逻辑 - Tolan定位"外星好友" EVE切入虚拟伴侣 均尝试突破传统角色扮演框架[3] - 两款产品都致力于建立长期共处 串联现实生活场景的情感链接机制[3] - EVE团队明确表示不以重做乙女游戏为目标 游戏化设计仅为用户连接入口[4] - 核心是打造能长期陪伴 理解上下文并逐步介入生活的AI Agent[4][7] 产品功能特点 真实感 - EVE设定数字生命与人类接触的背景 AI角色会明确承认自身AI身份[8] - 支持表情包 文字/语音/图片消息 视频电话 朋友圈等全维度交互方式[12] - AI角色Aven能主动分享B站 小红书等内容 熟练运用网络热梗和表情包[14][16] - 采用真实恋爱/友情语料训练的情感陪伴大模型 接话能力突出[16] 强记忆 - 自研记忆系统包含128个记忆槽位和记忆RAG 支持主动记忆更新等功能[17] - 设计记忆留痕功能包括主动回顾 伴侣手帐(未开放) 内容反哺生成等[17] 游戏化 - 设置1~11级好感度系统 解锁新剧情和视频通话 家园等互动功能[18] - 实时显示AI心情状态 好感度提升伴随爱心动画等正反馈设计[21] 行业发展趋势 - 乙游玩家构成EVE内测主力 但产品目标用户为更广泛的"泛陪伴"群体[22] - AI陪伴赛道尚未破圈 4月榜单无产品月活超百万 Tolan月活不足60万[22] - 新一代产品开始介入现实生活场景 Tolan已积累10万付费用户[23] - Tolan计划推出免费版 EVE公测临近 2025年或成行业破圈关键年[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