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Ecosystem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半导体-因晶圆代工需求增强,上调 2025 年中国晶圆厂设备展望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具体聚焦于晶圆制造设备(WFE)领域 - **公司**:AMEC、NAURA、Piotech、AMAT、LRCX、Tokyo Electron、Kokusai、Screen、Lasertec、Hua Hong、Nexchip、ACMR Shanghai、Kingsemi、PNC、Hwatsing Tech、Leadmicro Nano、Skyverse、Wuhan Jingce、Kingstone、TSMC、Samsung、SK hynix、ASML、Lam Research、KL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WFE需求预测调整 - **观点**:上调2025和2026年中国WFE需求预测,2025年从360亿美元上调至390亿美元(同比-13%),2026年从360亿美元上调至410亿美元(同比+5%)[1] - **论据**:逻辑需求强劲,年初至今进口数据有韧性,本地和全球供应商指引向好;国内代工厂在成熟逻辑领域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且对先进逻辑和存储的自给自足需求推动产能扩张;全球供应商对中国市场收入预期虽有下调但好于上季度,进口数据表现支持更好的前景 [1][3][4] 先进逻辑产能扩张加速 - **观点**:DeepSeek推动中国先进逻辑产能扩张加速 - **论据**:DeepSeek和本地AI芯片发展形成中国AI生态闭环;出口管制使中国AI芯片供应商只能选择本地生产;晶圆制造成本在AI芯片售价中占比小,即使本地制造成本翻倍或三倍,对商业可行性影响也较小 [2] 成熟逻辑产能扩张不停 - **观点**:尽管全球成熟逻辑存在产能过剩担忧,但中国不会放缓产能扩张 - **论据**:2024年中国代工厂在全球成熟逻辑收入中仅占21%,未达约30%的目标;中国无晶圆厂企业全球份额达28%且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目前仅将54%的生产分配给国内代工厂;市场规模增长和自给自足需求推动产能扩张;如华虹在2025年第一季度利用率达103%,低价格有助于快速填充新产能 [3] 进口数据与供应商表现 - **观点**:年初至今WFE进口数据有韧性,全球供应商对中国市场收入预期有调整 - **论据**:4月至今进口数据同比仅下降-2%;全球领先WFE公司虽下调2025年中国收入占比,但好于上季度指引;预计全球供应商2025年中国收入下降-23%,国内供应商预计增长37% [4] 国内替代加速 - **观点**:国内WFE供应商将受益于国内替代,实现比全球供应商更高的增长 - **论据**:预计到2026年自给自足率将达到32%;国内供应商订单趋势向好,先进逻辑/存储设备有技术突破;国内替代的驱动因素包括本地领先逻辑/存储代工厂与国内WFE供应商共同开发、共同开发加速国内供应商技术能力提升、政府补贴激励代工厂提高本地化比例 [50][52] 公司评级与投资建议 - **观点**:对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和投资建议 - **论据**: - AMEC、NAURA、Piotech:在沉积和干法蚀刻领域领先,受益于WFE国内替代,给予“跑赢大盘”评级 [5][8][9][10] - AMAT:看好半导体设备长期增长,有市场增长、服务业务增加和资本回报等驱动因素,给予“跑赢大盘”评级 [11] - LRCX:已走出低谷,2025年展望和估值更具支撑性,NAND升级周期启动,给予“跑赢大盘”评级 [11] - Tokyo Electron:全球第4大特种工艺设备供应商,日元贬值后有望通过有竞争力的定价扩大份额和提高利润率,新的低温蚀刻产品在2027/2028财年有6 - 9%的收入增长潜力,给予“跑赢大盘”评级 [12] - Kokusai:批量原子层沉积(ALD)领域领先,但公司22%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指引过高,主要依赖成熟节点增长存疑,NAND领域有积极迹象,给予“跑赢大盘”评级 [13] - Screen:清洗设备领先供应商,估值最低,但增长驱动因素最少,中国收入贡献下降有利润率下行风险,面板级封装有潜在上行空间,给予“市场表现”评级 [14] - Lasertec:掩模检测主要供应商和光化检测唯一供应商,预计未来3年收入增长将放缓至5%,KLA潜在推出光化检测产品构成重大威胁,给予“跑输大盘”评级 [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需求预测通过进口+国内供应、需求自下而上、供应自下而上三种视角交叉验证;对中国前10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和全球前5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收入进行自下而上分析 [26][29][56] - **术语解释**:对Semicap、WFE、ICP - RIE、CCP - RIE等半导体制造技术术语进行解释 [55] - **评级定义与基准**:Bernstein品牌和Autonomous品牌的评级定义和基准不同,分别有不同的市场指数作为比较基准 [62][66] - **风险与合规披露**:包括利益冲突、估值方法、风险因素、投资银行服务分布等多方面的披露信息,以及不同地区的合规要求和分发限制 [74][84][86][88][91][92][96][97][99][100]
Photronics(PLAB)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8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2.11亿美元,与预期相符,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降3% [7][17] - 非GAAP摊薄每股收益为0.40美元,GAAP摊薄每股收益为0.15美元 [7][22] - 毛利率为37%,与过去三年季度平均水平一致,远高于历史水平 [21] - 运营利润率为26%,高于指引范围,环比提高180个基点 [22] - 第二季度运营现金流为31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15% [23] - 资本支出为6100万美元,计划2025财年资本支出2亿美元,预计2026财年资本支出将从高位正常化 [23] - 季度末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为5.58亿美元 [24] - 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在2亿 - 2.08亿美元之间,非GAAP每股收益在0.35 - 0.41美元之间,运营利润率在20% - 22%之间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IC业务 - 营收1.56亿美元,同比下降3% [17] - 高端营收同比增长2%,占IC营收的38% [18] - 主流IC营收同比下降6%,其中服务最老一代设计节点的光掩模降幅最大 [18] - 按应用划分,内存应用营收因项目时间安排环比下降,逻辑方面,服务移动通信的光掩模组以及OLED驱动IC表现强劲,服务电力电子、汽车和工业应用的低端设计节点仍处于较弱的复苏状态 [18][19] FPD业务 - 营收5500万美元,同比下降2%,季度初营收较低,之后出现季节性需求提升 [20] - 移动应用和先进掩模技术的持续采用是优势领域 [2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和台湾的IC合资企业营收领先,业务保持健康 [21] - 美国营收环比下降,原因是低端设计节点疲软以及客户先进节点项目的时间安排 [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美国2025年产能扩张计划瞄准芯片设计向高端节点迁移的机会,亚洲也有望从市场向高端节点过渡中受益 [7][8] - 公司是FD市场的技术领先大规模供应商,乐观认为先进光掩模技术将有助于在即将到来的G8.6 AMOLED时代获得市场份额 [9][10] - 公司运营11个洁净室生产设施,包括亚洲6个、美国3个和欧洲2个,全球布局是战略资产,有助于快速响应客户并促进合作,可利用半导体行业制造布局多元化的新业务机会 [10][11] - 公司可利用多元化的地理布局应对美国关税动态带来的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分配生产,为客户降低潜在关税成本 [13]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高端和主流高端市场的产能和能力建设,应对主流市场需求疲软 [2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一些积极的节点过渡趋势来自服务不断增长的AI生态系统的IC [8] - 由于市场条件和关税不确定性,公司对近期需求环境持谨慎态度 [2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CEO Frank Lee决定退休,将继续管理亚洲业务直至退休,George Makrokastas被任命为新CEO [13][14] - 第三季度公司将参加TD Cowen TMT会议、D. A. Davidson消费者与技术会议、Three Part Advisors东海岸会议和Singular Research投资者会议 [5][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主流业务的整体供需情况、对利润率的影响以及对今年资本支出计划的影响 - 主流市场仍然疲软,主要原因是许多老化晶圆厂客户的晶圆厂利用率很低,这与行业中电力、工业和消费领域的业务有关,公司将长期专注于高端和主流高端市场的产能和能力建设 [27][28] - 主流市场中,许多公司正在用新设备替换报废工具,全球主流光掩模网络增加了一定的产能,但并非供过于求,需求疲软和利用率低下导致供需平衡不利 [28] 问题2: 主流业务的疲软是否主要在亚洲,是否与新的光掩模公司有关,以及美国主流向高端主流迁移对资本支出计划的影响 - 主流业务的疲软并非局限于亚洲,欧洲也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行业整体情况,而非亚洲新的光掩模公司所致,预计主流应用的供应过剩情况将持续到2026年后期 [31][32] - 美国的项目旨在实现主流向高端主流的迁移,这是公司战略目标之一,也是资本支出的重点 [33] 问题3: 同比盈利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主流市场的定价还是其他因素 - 公司在关注产品组合,以减轻整体定价压力,同时通过与中国主要客户的长期协议保证订单和稳定定价 [34][35][37] 问题4: 新CEO的首要关注点 - 新CEO George Makrokastas将与Frank Lee合作,有序过渡,目前关注后台行政事务和治理,未来将兼顾成本控制和市场份额增长 [40][41] 问题5: 美国产能扩张与区域化努力的平衡 - 公司将评估美国的机会并适当部署资本,继续扩大美国产能,同时也会考虑报废工具和高端能力的资本支出 [48] 问题6: 营收接近指引中点且预计环比下降的原因以及提升需求的方法 - 客户因当前关税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推迟订单,这是公司对今年剩余时间持谨慎态度的原因 [49] 问题7: 在盈利较弱的情况下回购7200万美元股票,是否会扩大回购计划 - 公司现有回购授权剩余2300万美元,将继续把握机会进行回购,是否扩大授权需与其他投资机会比较,以确保公司长期持续增长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