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指数

搜索文档
全球肥胖问题加剧,农村人口成新主力!《自然》深度报道:乡村居民胖得令人震惊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8 18:55
以下文章来源于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作者欢迎订阅 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 肥胖一直被贴上"城市病"的标签,这种观点似乎很有道理。城市居民可以轻松获得各种高盐、高糖、高脂的精加工食品和饮料,这些被称 为"高致肥风险"的超加工食品。 生活方式方面,城市居民相比农村人口,拥有更多可能导致身体发胖的"便利条件":例如便捷的交通工具、智能手机与有线电视等娱乐设备、 体力消耗较少的工作岗位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日常能量消耗。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从事的往往是农场、林业和采矿等繁重体力劳动,自然消 耗更多能量。因此,普遍观念认为农村人比城市人肥胖的风险要小得多。 然而,最新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该研究来自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子合作组织,这一机构由全球多国公共卫生专家 组成,能够为2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科学严谨的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相关数据。 意外的结论: 《肥胖世界》Obesity World - 同步传真肥胖及代谢国际新学术进展,为医学减重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对1985年至2017年间,来自全球200个国家和地 ...
亚洲人BMI多少算肥胖?国际权威期刊呼吁重新定义标准!
GLP1减重宝典· 2025-09-30 11:02
亚洲人群肥胖诊断标准研究 -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布研究,指出亚洲人具有独特的肥胖特征:即使BMI指数相对较低,也更易出现腹部脂肪堆积(即中心性肥胖),使得亚洲人在较低BMI水平时就面临更高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4][5] - 研究团队强烈建议为亚洲人群制定专属的BMI肥胖阈值,这一主张或将推动全球肥胖诊断标准的重大变革[5] - 亚洲人口占全球60%以上,基因、文化、饮食差异巨大,未来仍需更精准的评估标准,这一议题的科学探讨或将影响全球健康指南的更新[9] 现行肥胖标准差异 - WHO未为亚洲地区统一设定肥胖标准,而是建议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目前亚洲各国的肥胖标准差异明显,例如印度(25 kg/m²)与中国(28 kg/m²)就相差甚远[7] - 美国官方仍将亚裔视为单一群体,未细分标准,但近年已有机构提出调整:正常体重为18.5~22.9 kg/m²,超重为23~27.5 kg/m²,肥胖为≥27.5 kg/m²[8] - 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亚裔糖尿病筛查BMI门槛降至≥23 kg/m²,2022年美国代谢和肥胖外科协会将亚裔减重手术标准定为BMI≥27.5 kg/m²[9] 亚洲不同族群健康风险差异 - 加州健康访谈调查发现,在相同BMI(23-24.9)范围内,菲律宾人、韩国人、南亚人和越南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白人群体,而中国人和日本人则未呈现相同趋势,打破了“亚洲人同质化”的传统认知[11] - 英国一项覆盖147万人的大型研究显示,不同族裔出现糖尿病风险的BMI临界值差异显著:南亚人最低(23.9),其次是阿拉伯人(26.6)、中国人(26.9),黑人最高(28.1),凸显了现行标准的局限性[11] - 腰围、腰臀比等新指标正受到学界关注,特别是在BMI≥23的南亚、东南亚和东亚人群中,但由于BMI简便易用,短期内仍需对其进行更精细的族群划分,这一研究进展或将推动肥胖诊断进入“精准化”时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