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重
搜索文档
首个科学减重体验空间“轻盈小屋”亮相进博会
环球网资讯· 2025-11-06 17:53
来源:环球网 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跨国生物制药企业诺和诺德携"明星 产品"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再度亮相,并打造"轻盈小屋"科学减重体验 空间,首次将"认知提升、科学治疗、长期管理"全周期场景引入进博会展台,助力提升公众对肥胖症的 认知。同时,诺和诺德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发起"科学减重,健康轻盈"的倡议,推动肥胖症防治的认知 与实践开启新篇章。 在由诺和诺德主办、南方周末支持的"体重减一点,健康久一点"肥胖症科普专题活动上,依托双方联合 发布的《2025年都市人群肥胖症认知与行为调研报告》,多位嘉宾分别从医疗专业人士、媒体、企业的 视角,围绕肥胖症的认知、诊疗及长期管理等议题展开对话,分享对肥胖症防治、健康长期主义的洞 见。 诺和诺德展台"轻盈小屋"科学减重体验空间 在"认知提升"场景中,公众可通过AI视觉识别互动技术看见"变胖的自己",结合相应的科普知识及健康 风险提示,唤醒对肥胖症的重视。"科学治疗"部分包括医院与零售两大场景,旨在展示"院店协同"新模 式,助力打通肥胖症院内外管理闭环,提升肥胖症管理的便利性、科学性与依从性。其中,作为肥胖 ...
科学减重,健康轻盈!一起认识“食物噪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08:37
此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 未经允许不可引用 al larger in make and the many of the country of the states of the states of the status and the station of the status and the station of the station of the states of the st 此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 未经允许不可引用 此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 未经允许不可引用 ...
中疾控:这5类人减肥,真的建议去减重门诊
人民网· 2025-10-22 09:41
行业定义与定位 - 减重门诊或体重管理中心是医疗机构内设立的专业医疗科室,由医生、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等多学科团队组成,旨在为超重或肥胖人群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的体重管理和健康改善方案 [2] - 其核心是以医学为基础,关注肥胖背后的病因、并发症以及长期健康,这不同于商业减肥机构 [3] 目标用户群体 - 目标用户包括BMI指数大于等于24千克/平方米且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人群,或BMI大于等于28千克/平方米的人群 [4] - 多次自行减肥无效或体重反复反弹者,以及有心脏病、肾病等基础病不敢随便减肥的人群也是目标用户 [4] - 对减重手术或处方减重药物有需求者,以及体重正常但体脂率高、腰腹肥胖的“隐形肥胖”人群也建议就诊 [5] 服务流程与内容 - 服务流程始于全面评估,包括详细问诊、身体成分测量(BMI、体脂率等)、医学检查(血糖、血脂等)和心理行为评估 [6] - 随后提供定制方案,核心是饮食指导、运动建议、行为调整,必要时才采用药物或手术等医疗干预 [7] - 方案强调长期随访,通过定期体成分复测、血液指标跟踪和沟通,以评估进展、调整方案并防止体重反弹 [7] 行业核心优势 - 行业优势在于科学性,所有方法都有医学研究支持 [8] - 提供系统性服务,通过评估从代谢、饮食或心理等根源制定策略,进行精准干预 [8] - 服务具有个体化特点,根据用户的代谢状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量身定制方案,可行性强且成功率高 [8] - 在专业医学监督下进行,安全性高,能避免极端节食和不当运动的风险,并注重习惯培养以实现长期维持体重和改善整体健康 [9]
堵截“减肥神药”需强化处方审核
北京青年报· 2025-10-16 10:52
行业监管漏洞 - 处方药司美格鲁肽和替西帕肽在临床上有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的诊断评估和医生处方才能使用[1] - 存在医生随意更改处方诊断的现象,例如将诊断从“2型糖尿病”直接划掉改为“体重增加”[1] - 药店审核形同虚设,可凭借模糊不清的外购处方出售药品,甚至不按处方剂量限制销售[1] - 线上平台审核流程过于简化,如某电商平台仅需勾选“2型糖尿病”即可通过处方认证完成司美格鲁肽购买[1] 规范使用与治理措施 - 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的“降糖版”仅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版”仅适用于特定的肥胖人群[2] - 规范处方开具需经过严格诊断评估,包括血糖及甲状腺、胰腺功能等必要检查[2] - 应建立和完善电子处方系统,实现处方开具、审核、流转的全流程可追溯[2] - 需进一步规范外购处方格式并强制加盖医院公章或电子签章,同时强化药店药师的实质审核责任[2] 市场环境与社会影响 - 社交平台存在大量以“躺瘦”“月瘦40斤”为噱头的虚假宣传,通过私信引导至私人账号交易未经验证的减肥药物[3] - 公众被误导盲目追求快速减肥,忽视药物副作用和医学规范,应树立科学减重观念[3] - 药品仅应作为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辅助手段,且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严禁个人自行调整剂量或混合用药[3] - 当前从线下医院到线上平台再到药店的处方滥用已形成完整链条,需从源头规范处方开具以遏制滥用现象[3]
每逢佳节胖十斤?医生支招破解“节后综合征”
新华网· 2025-10-10 12:37
节后健康管理核心原则 - 理性对待节后体重变化 避免极端节食以打乱身体代谢规律[3] - 节后饮食核心原则是清淡、均衡、适量 重点抓好控盐、控油、控糖的“三控”工作[6] - 充足饮水至关重要 成年女性每日至少饮用1.5升水 成年男性需要饮用1.7升水 汤、咖啡、饮料不能替代白开水[12][13] 具体饮食控制建议 - 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个标准啤酒瓶盖的量)[6] - 成人每日烹调用油应严格控制在25-30克(约2-3汤匙) 油脂热量高是导致体重飙升的重要因素[8] - 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稳定血糖以避免脂肪堆积[11] 科学运动与锻炼指导 - 节后首推恢复有氧运动 每周安排3到4次 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行或跳操 运动时以微微出汗为宜[17] - 可适当加入力量训练 如深蹲、举哑铃 提升肌肉量以提高基础代谢率 即使在休息时身体也能燃烧更多热量[19] - 老年人锻炼需注意 尽量避免爬楼、爬山等运动 每天散步步数6000步就够 以避免加重关节负担[19]
陷入瘦身-复胖死循环?揭秘背后机制,GLP-1药物或成突围关键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8 18:28
文章核心观点 - 减重过程中需避免肌肉流失和代谢下降 否则会导致体重反弹 健康减重应设定合理目标 结合科学饮食与运动 必要时可考虑GLP-1药物辅助但需配合长期生活习惯调整 [6][7][8][9] 减重误区与生理机制 - 短期体重下降多源于水分或肌肉流失而非脂肪减少 肌肉流失会降低基础代谢率 使静止状态能量消耗显著减少 [6] - 恢复常规饮食后身体更易储存热量 导致体重迅速反弹 [6] - 极端饮食或过量运动且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加剧肌肉流失 形成"愈减愈难 愈减愈易反弹"的恶性循环 [7] - 过度限食触发身体节能模式 自动调低代谢水平 日常能量消耗减少 [7] - 盲目大量运动缺乏力量训练与蛋白质补充会导致肌肉减少和代谢下降 [7] 科学减重方法 - 健康减重速度为每周降低0.5%-1%体重 月减2-5公斤属理想范围 避免短期急剧减重 [7] - 饮食需确保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胸肉 海鲜 蛋类)并增加蔬菜 减少高糖高脂食品(如奶茶 炸鸡 甜点) [8] - 运动建议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 结合有氧活动(快走 慢跑 跳绳)和抗阻运动(哑铃训练 深蹲 平板支撑)以保留肌肉并提升基础代谢 [8] - 减重后1-3个月为关键稳固期 需持续保持健康饮食与运动习惯使机体适应新体重 [8] GLP-1药物减重方案 - GLP-1激素可调控食欲 延缓胃排空 加速饱腹感形成 自然减少热量摄入 [9] - 该类药物最初用于糖尿病治疗 后发现能显著降低体重 部分已获批用于减重 [9] - 相比节食或运动 GLP-1能靶向减少脂肪而非水分或肌肉 使减重更真实持久 [9] - 药物需医生指导 常见副作用为轻微胃肠不适(恶心 呕吐 腹泻)但随适应缓解 [9] - 停药后若不健康生活仍会体重回升 药物需与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结合才能长期稳定 [9] 行业背景与规模 - 全球近9亿人肥胖 减重方式包括四大类 体重管理需关注五大要点 [12] - 减重手术中68%患者术后体重减半 不同术式效果存在差异 [12] - 七大减肥药效果对比已成为权威研究焦点 [14]
越减越重?这些“伪健康”食物正在偷偷让你长肉
央视新闻· 2025-09-14 15:40
"朋友们,我连着喝了一周'无糖'奶茶,竟然胖了两斤。" "低脂"不代表低能量 脂肪的能量密度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低脂食品就一定是低能量的。 "你醒醒啊!你喝的'无糖'奶茶里可能加了植脂末,能量比糖还高呢!" "啊?原来都是套路!想要减重怎么这么难?" 减重路上,朋友们的疑问特别多,节食太痛苦,运动难坚持,怎么办呢?别担心,医学营养减重有妙 招。 "健康食品" 可能并不健康 为了弥补去除脂肪后的口感损失,很多低脂食品都加入了更多的糖或者淀粉。例如,一些低脂酸奶、低 脂饼干等,含糖量往往较高,能量并不低。长期食用这类高糖的低脂食品,不仅不利于减重,还可能导 致血糖水平剧烈波动,增加脂肪堆积的风险。 "无糖"不一定不升血糖 有些食品标注了"0蔗糖",但这并不代表该食品不含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其他糖分。而且,"无 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单糖和双糖,但有些会添加代糖、非糖类甜味剂及抗性糊精、聚葡萄糖等膳食纤 维,过量食用含代糖的食品,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即便符合国家规定的"0添加糖"标准,但其原料本身可能富含糖分,如果 汁、乳制品、糕点等淀粉制品,过量食 ...
跳不出减重反弹怪圈?科学告诉你原因,GLP-1或许真能帮上忙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2 10:59
文章核心观点 - 传统减重方法存在减水分和肌肉而非脂肪的问题 导致代谢率下降和体重反弹 [7][8] - GLP-1类药物通过控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实现减重 能有效减少脂肪并保持肌肉量 [13][14] - 科学减重需要结合合理目标设定 蛋白质摄入和力量训练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使用 [12][14] 减重方法缺陷分析 - 体重下降可能源于水分或肌肉流失而非脂肪减少 肌肉流失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7] - 极端节食使身体进入"省电模式" 降低每日热量消耗 恢复饮食后出现能量储存和体重反弹 [10] - 过量运动缺乏力量训练和蛋白质补充 导致肌肉减少和代谢降低 最终仍会反弹 [10] 科学减重方案 - 健康减重速度为每周下降0.5%到1%体重 每月减重4-5斤至10斤为理想范围 [12] - 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胸肉鱼虾鸡蛋 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奶茶炸鸡蛋糕 [12] - 运动建议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 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保持肌肉提高代谢 [12] - 减重后需1-3个月巩固期 保持健康饮食运动习惯让身体适应新体重水平 [12] GLP-1药物机制与优势 - GLP-1激素通过控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自然减少热量摄入 [13] - 药物靶点机制能有效减少脂肪而非水分或肌肉 减重效果更真实持久 [14] - 原用于治疗糖尿病 后经研究证实对减重安全有效 部分药物获批准用于减重 [13] GLP-1药物使用规范 -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根据个体情况评估适用性并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14] - 常见副作用包括轻微胃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 通常随身体适应减轻 [14] - 停药后恢复不健康生活方式仍会导致体重回升 需与健康饮食运动结合 [14]
探索冷冻面点市场增长路径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9-11 11:53
冷冻面点市场复苏趋势 - 冷冻面点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6%,增长核心原因为购买人群扩大及渗透率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1] 消费者需求转变 - 消费者对冷冻面点的需求从便捷扩展至健康、口感和场景适配性 [4] - 健康概念朝精细化发展,天然食材如杂粮、全麦、荞麦因高纤维属性受青睐,杂粮原料冷冻面点消费者数量达去年同期1.2倍 [5] - 配料升级趋势显著,例如用鲜牛乳替代水制作馒头,用食用猪油替代起酥油制作手抓饼 [6] - 功能性产品涌现,如控糖汤圆、低钠盐水饺、低GI馒头,精准服务特定健康需求人群 [6] 品类创新驱动增长 - 休闲冷冻食品成为增长核心引擎,渗透率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 [8] - 冷冻披萨吸引新消费者232万,冷冻蛋挞吸引新消费者112万,烘焙与速冻跨界融合受年轻及有孩家庭喜爱 [8] - 传统品类通过形态创新挖掘增量,如蒸煎饺、咸包增加克重与馅料、造型汤圆触达20%汤圆消费者且触达率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9] 消费场景多元化 - 早餐为冷冻面点第一大消费场景,占速冻总体花费43%以上 [12] - 空气炸锅、微波炉、烤箱等厨房电器普及拓展应用场景,包括家庭聚餐和亲子互动 [12] - 创意食用方式增加场景可能性,如蛋挞皮包汤圆制成"汤圆酥"或手抓饼改造为"锅盔" [12] 行业增长核心维度 - 行业通过健康升级、品类创新和场景匹配实现复苏,持续增长需进一步提升健康属性、开发跨界品类及精准对接多元场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