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C
icon
搜索文档
新材料:大国博弈下的破局关键,产业升级的坚定选择
材料汇· 2025-11-12 23:48
新材料行业核心观点 - 新材料是中国化工行业在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2][7] - 行业借鉴日本经验,在传统化工进入成熟期后,重心将向新能源、生物化工、新材料等精细化和功能化产品倾斜 [7] - 2026年及未来的主要方向包括产业新需求(如人形机器人)、政策驱动(如生物航煤)、AI带动的泛半导体国产替代、消费电子代际更替(如OLED)以及合成生物学等高附加值产品 [2][8] 人形机器人材料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趋势明确,特斯拉Optimus Gen-2相比第一代重量从73kg减轻至63kg,减重10kg,速度快30% [12] - PEEK材料性能全面,密度仅1.29g/cm³,2021年全球需求约7700吨,80%以上供给由威格斯、索尔维、赢创占据;假设单台机器人用量10kg,产量达百万台将带来1万吨新增需求 [13]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工业化高性能纤维,其比强度是优质钢材的15倍,适用于机器人腱绳传动材料 [14][16] 生物航煤 - 2023年全球航空燃料年消费量达3.2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5亿吨;可持续航空燃料最高可减少85%碳排放 [17] - 全球多地出台强制添加政策,例如欧盟要求2025年添加比例2%(以2023年消费量6832万吨测算,需求137万吨),2030年提高至6%(需求410万吨) [21][22] - 中国航空煤油年消费量约4000万吨,国内UCO资源丰富且成本更具优势,国内生产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 [23] 电子特气与半导体材料 - 预计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达60.23亿美元,2022-2025年CAGR为6.39%;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达280亿元,2022-2024年CAGR为10.31% [27]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19.1%,SEMI预测2025年晶圆厂设备销售额将增长14.7%至1130亿美元,推动材料需求提升 [27] - 全球市场被林德、液空等巨头垄断,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29] OLED材料 - 2021年手机屏幕中OLED占比达57%;可折叠手机屏幕尺寸为传统手机2-3倍,有望拉动市场空间 [30] - OLED向平板、笔电、车载等大尺寸领域渗透,例如苹果推出OLED屏iPad Pro,并预计2026年推出OLED屏MacBook [31] - 国内厂商积极布局高世代产线,京东方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630亿元,设计产能3.2万片/月 [34] PCB树脂 - 算力升级催生材料需求,预计2030年全球算力规模将达56 ZFlops,年均增长65%;AI服务器推动覆铜板向低损耗材料升级 [37] - 高速覆铜板关注PPO、碳氢等树脂,其介电损耗因子远低于传统环氧树脂 [40][42] - PPO等高端树脂认证周期长(至少一年半),供应链粘性强,国产替代空间大;圣泉集团已实现千吨级产能 [43][44][46] 基础油 - 2024年中国基础油产能1380万吨/年,但开工率仅34%,高端III类及以上基础油仍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依赖度为21.4% [54] - 高端合成油(如PAO)在性能上优势巨大,国产化进程加速,2024年III类及以上基础油进口量66万吨,同比减少4.3%,为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 [54] 合成生物学 - 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5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89亿美元,CAGR达29%;麦肯锡预测2030-2040年全球60%物质投入将由该领域产生,影响产值达1.8-3.6万亿美元 [59] - 基因测序成本大幅下降,从2001年9500万美元降至2021年622美元;CRISPR-Cas9等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60] 吸附分离解决方案 - 技术为平台型,在盐湖提锂和生物制药领域提供成长驱动 [64] - 盐湖提锂技术逐步被验证适用于各类盐湖,具备长期扩产逻辑 [65] COC材料 - 2023年全球COC市场规模110亿元,中国为第一大市场,规模38.6亿元;全球产能约8.8万吨/年,主要由瑞翁、宝理塑料等日企垄断,2021年中国消费2.1万吨全部依赖进口 [68][73] - 工艺壁垒极高,国内企业如阿科力(千吨线试生产)、拓烯科技(3000吨/年装置)等逐步实现产业化突破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