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搜索文档
野村-中国“十五五”规划(2026-2030)前瞻
野村· 2025-10-19 23:58
根据您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基于报告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已按要求排除了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等无关信息。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1][2][3][4] 报告核心观点 - 第十五五规划(2026-2030)相比第十四五规划更为重要,主因包括中国全球地位提升及房地产行业自2021年崩溃带来的挑战 [1][3] - 预计第十五五规划可能不会设定具体增长目标,而是强调韧性、安全与包容性 [1][4] - 中国正接近另一个临界点,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第二次中国冲击”,其特征是高技术、高价值出口激增 [3][9][25] - 在向新经济转型期间,旧经济(如房地产)仍将是增长支柱,需清理房地产债务问题并解决通缩 [4][46][47] - 地缘政治紧张是首要挑战,中美关系进入“紧张-升级-休战”循环的新常态 [32][33][37] 十四五规划期间(2021-2025)回顾总结 主要成就 - 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约为5.4% [8] -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相对于美国的领先优势从2020年的21.6%扩大至2025年的估计33.5% [8][17] - 十四五期间总出口额预计激增44% [9] - 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绿色科技、生物制药、芯片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 [10][11] 面临的挫折 - 房地产市场的崩溃严重拖累内需,并损害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 [18] - 国际航班班次仅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80-90%,其中美国航线恢复率仅为30% [16] - 收入/财富不平等问题依然严重,55%的养老金领取者(主要为农村人口)月平均养老金仅为240元人民币 [19] - 部分政策(如针对校外培训、电子商务的监管)的快速、不协调实施导致了市场恐慌和市场价值损失 [20] 十五五规划(2026-2030)潜在主题与挑战 关键主题与政策方向 - 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为2026年“约4.5%”,并逐步向2030年“约4%”过渡 [4][68] - 将通过重大投资和产业政策(特别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推动技术自给自足 [4][60] - 将进行全面的债务清理和财政体系系统性重组,以结束房地产低迷 [50] - 养老金改革被视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可能通过增加低收入养老金领取者收入来刺激消费 [70][72] 主要挑战 - **地缘政治紧张**:被视为首要挑战,中美经济/贸易冲突不可避免 [32][35] - **房地产遗留问题**:需清理房地产市场混乱局面,新屋销售价值从2021年上半年峰值至2025年上半年下降51.0% [42][44] - **人口结构恶化**:人口在2021年达到峰值后,2024年降至14.08亿,老龄化加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20年13.5%升至2024年15.6%)[51][52] - **不平等问题持续**:小城市房价下跌更剧烈,以及高度不平等的养老金制度,可能继续加剧不平等 [55][59] “第二次中国冲击”分析 - 与21世纪初的“第一次中国冲击”不同,本次冲击主要涉及电动汽车、先进电池、太阳能板、机器人等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25][27] - 驱动因素包括技术进步、政府投资以及国内产能过剩 [29] - 影响包括加剧全球竞争、引发贸易紧张(如欧盟考虑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改变地缘政治力量平衡 [30]
中国:反内卷运动是否会影响经济-China_ Will the anti-involution campaign reflate the economy_
2025-08-18 10:52
行业与公司 *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及多个关键行业 包括房地产 绿色产业(电动汽车 电池 太阳能) 煤炭 钢铁 大宗商品等[1][9][13] * 核心关注点为北京发起的全国性“反内卷”运动 旨在解决通缩和产能过剩问题 特别是太阳能行业处于运动前沿[2][6][8]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经济复苏乏力且面临通缩 房地产行业崩溃是主因 其在2021年峰值时占GDP的25%和全国财政收入的38%[1][14] * 北京启动“反内卷”运动以遏制企业“割喉式”价格战并控制生产 自2025年6月底以来 运动力度显著加大 包括修改法律 召开行业会议进行价格协调及加强执法[2][6][7] * 市场预期政策干预将结束通缩 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因预期减产而大幅上涨 多晶硅价格在7月1日至8月11日期间上涨41% 焦煤和碳酸锂价格同期分别上涨27%和22%[2][13] * 然而 该运动可能无法成功实现经济再通胀 原因包括:下半年将面临多重需求冲击 某些行业的投资和产出削减可能抑制需求 缺乏与2015-18年棚户区改造规模相当的大型刺激计划 “以旧换新”计划可能加剧价格战 地方政府对制造业的过度投资难以真正遏制 股市繁荣可能为产能过剩行业提供新资金 以及运动可能偏袒国有企业而压制私营企业活力[3][33][37] * 近期现货价格飙升主要由市场投机推动且不可持续 PPI通胀在7月仍为-3.6%同比 维持2025年和2026年PPI通胀预测分别为-2.5%和-0.6% 预计PPI通胀将保持负值直至2026年中[4] * 由于最终消费者需求疲弱 维持2025年和2026年CPI通胀预测分别为0.0%和0.5%[4] 其他重要内容 * **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衰退**:从2021年上半年峰值到2025年上半年 新房销售金额下降51.0% 销售面积下降46.3% 新屋开工下降70.2%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5.7% 前100大开发商合同销售金额和面积分别较2021年峰值下降73.1%和80.5% 全国平均房价下跌约30%[19][20][47]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土地出让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5% 此前在2022年 2023年 2024年分别年减23.3% 13.2%和16.0% 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在上半年下降5.6%[52] * **出口增长面临逆风**:尽管中美贸易紧张局势降级且7月出口优于预期 但预计下半年出口将显著放缓 原因包括美国高额关税 潜在的回补效应 高基数 美国对所有转运商品征收40%关税以及美国暂停全球商业发货的最低免税额豁免 7月对美国出口增长恶化至-21.6%同比[54][61] * **“以旧换新”计划的副作用**:该计划在2024年后四个月提供1500亿元人民币资金 2025年提供3000亿元人民币资金 虽提振了零售销售 但其补贴制度设计鼓励了价格战 并导致了“零里程二手车”等操纵行为 预计其对零售销售增长的净提振将从2025年上半年的0.9个百分点降至下半年的0.4个百分点[35][77][82][91] * **地方政府投资基金(GIFs)的角色**:GIFs在加剧产能过剩和内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截至2024年底 有超过2178只政府引导基金(GGFs) 总目标规模达12.84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北京已出台文件试图规范其行为 但预计地方政府行为难以发生重大改变[27][28][94][97][102] * **股市繁荣的双刃剑**:自2024年9月以来 北京成功提振股市 港股IPO融资额在2025年前七个月跃升至1270亿港元 但股市繁荣可能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资金来资助其扩张或“内卷” 从而加剧竞争[37][104][108][110] * **社会保障缴款收紧的影响**:自2025年9月1日起 中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将强制要求缴纳社会保险 这可能对中小企业构成重大挑战 据中国社科院数据 在约2亿零工经济劳动者中 只有31.2%参与了社会保障系统[55][56][57] * **与2015-18年供给侧改革的对比**:当前的“反内卷”运动缺乏类似当年棚户区改造计划(PSL余额在2018年底达3.4万亿元人民币)那样大规模的需求侧刺激 当前宣布的刺激措施规模相形见绌[58][60][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