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Treatment
icon
搜索文档
Edgewise Therapeutics (NasdaqGS:EWTX)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1-11 22:3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Edgewise Therapeutics (NasdaqGS: EWTX) [1] * 行业涉及生物制药 专注于心血管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HCM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神经肌肉疾病(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治疗领域 [1][40][35] 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产品EDG-7500(用于HCM)的疗效与安全性 * 公司认为EDG-7500的初期数据“spectacular” 观察到射血分数变化与药物浓度无相关性 这与CMIs药物高度差异化 [2] * 观察到患者“feel and function”的显著改善 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变化和KCCQ评分 以及NT-proBNP等关键生物标志物的强劲变化 [2] * 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 主要不良事件是观察到几例心房颤动AF 但AF在HCM患者中本就普遍存在 [2] * 对AF事件的分析发现 部分患者因室壁厚度不符而非HCM患者 其余患者则具有AF的高危因素(如左心房储库应变和心房大小)[3] * 为应对AF风险 公司修改方案 在患者入组时加入内部超声心动图专家和核心实验室评估 以排除AF高风险患者 该流程自2025年4月起实施 [4] 临床开发进展与计划(EDG-7500) * 在PART-BC研究中增加了25毫克剂量组 以探索最低有效剂量 并已在非梗阻性和梗阻性HCM患者中入组多人 [5] * 更重要的方案修订是启动了PART-D研究(三个月研究) 该研究数据库搭建和审批耗时约一个半月 于2025年6月开始筛选患者 [5][6] * 目前约有20个研究中心已启动 患者筛选“robust” 并已治疗相当数量的患者 计划在2025年底提供更新 [6] * 年底的更新将包括PART-D研究进展和25毫克剂量研究的疗效数据 以及在此期间药物的不良事件AE概况 [9] * PART-D研究设计包含25毫克 50毫克 100毫克 甚至高达150或200毫克的剂量探索 旨在确定能否用零次或最多一次超声心动图替代CMIs所需的多次滴定监测 [17][18] EDG-7500的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认为EDG-7500适用于所有HCM患者 其竞争优势在于无射血分数安全风险 无需系列超声心动图监测 并可能显示出同等或更优的疗效 [14][15] * 目标是通过消除安全性问题 简化治疗流程 从而突破当前CMIs药物因REMs要求和繁琐滴定而受限的市场机会 尤其是在社区医疗机构 [14][20] * 在疗效方面 观察到KCCQ评分有25分的改善 而CMI药物的安慰剂调整后改善仅为7分 显示出巨大差异 [27][30] * 公司认为CMIs药物降低射血分数本身会削弱其疗效 而EDG-7500的安全边际为其带来更高疗效潜力 [24][25][31] 其他研发管线进展 * **HFpEF项目**:计划在2026年启动一项为期三个月的2A期研究 主要观察NT-proBNP的变化(目标是降低20%)以预示临床获益 并评估耐受性和剂量范围 [36][37] 健康志愿者研究数据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获得 [38] * **Sarasantan(用于DMD)项目**:策略取决于与监管机构的讨论(计划在2025年底/2026年初进行)以及后续数据 倾向于将SV95作为主要终点 因其量化程度高且已在欧洲获批用于DMD [42][43] 公司观察到其在基因治疗背景患者中具有稳定疾病的竞争优势 [40][41] 最终是否进行注册研究也将参考竞争对手Grand Canyon研究的结果(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读出)[45][46] * **商业化意愿**:公司拥有5.6亿美元现金 预计资金可支撑至2028年 并计划推进DMD药物的商业化 视其为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机遇 [5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现金状况为5.6亿美元 [49][51] * 有观点指出 即使是在顶尖医疗中心 由于CMIs药物繁琐的滴定监测要求 其患者容量也受限 一位专家即使增加了超声心动图人员 其患者中使用Mavacamten的比例仍低于10% [20] * 在非梗阻性HCM中 基线射血分数较低 使用CMIs药物时出现射血分数下降和剂量中断的问题更为突出 [20]
Precision BioSciences (DTIL)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5-15 21:0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Precision BioSciences - **行业**:基因治疗行业,聚焦慢性乙型肝炎(HBV)、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线粒体疾病等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进展 - **2025年开局良好**:公司在体内临床验证方面取得进展,HBV项目有安全性更新和抗病毒活性机制证明,Eocure的OTC缺陷项目有完全响应且安全性良好,DMD项目PBGene DMD成为第二个全资项目 [4][5] - **多项目推进**:HBV项目持续进行ELIMINATE B试验并将公布数据;DMD项目PBGene DMD将在2025年完成临床前IND相关工作,目标年底提交CTA或IND,2026年进入临床;eAcure OTC项目仍在招募患者,合作伙伴将提供运营更新 [65][66][67] DMD项目核心观点 - **PBGene DMD具有独特优势** - **机制独特**:设计目标是为多数DMD患者提供安全持久的肌肉功能改善,纠正常见热点区域突变,使身体产生功能性肌营养不良蛋白 [6] - **编辑技术优势**:Arcus核酸酶切割DNA方式独特,产生的粘性末端互补促进连接可靠性;体积小可封装在单个AAV中,避免高剂量AAV的安全问题;是单组分编辑器,可通过蛋白质工程确保两个核酸酶协同高效切除基因 [16][17][19] - **持久功能改善**:长期小鼠研究显示,治疗后小鼠肌肉力量输出在3个月时显著增加,6个月时进一步提高并维持到9个月,达到健康对照小鼠的93%;治疗后肌营养不良蛋白在3 - 9个月间增加,且表达该蛋白的肌纤维增多,组织结构改善 [21][22][23] - **编辑卫星细胞**:能够编辑卫星干细胞,这对肌肉功能改善的持久性至关重要,编辑后的卫星细胞可能具有竞争优势,增加其数量并促进肌细胞生成 [24][25][28] - **低剂量AAV有效**:与微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疗法不同,PBGene DMD的AAV仅需足够剂量完成基因编辑,无需持续存在,可使用较低剂量的AAV达到治疗效果 [29][30][36] - **产生的蛋白功能明确**:产生的肌营养不良蛋白与部分Becker患者的蛋白相同,具有已知功能,少量(5%)该蛋白可能就有治疗益处,小鼠研究中各组织的蛋白表达远超5% [32][33] - **临床开发计划明确**:2025年完成临床前IND相关工作,采用与FDA建立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功能改善标志物作为研究终点;2026年进行1 - 2期研究设计并扩展,预计获取数据 [7][8][9] - **市场需求大**:全球每年约30 - 40万DMD患者,美国约1.5万患者,每年新增约550例,该领域创新需求迫切 [9] 专家观点 - **治疗现状待提升**:目前微肌营养不良蛋白和外显子跳跃疗法虽有进展,但难以满足临床终点和证明临床疗效,需要更好的药物 [43] - **PBGene DMD潜力大**:编辑产生的肌营养不良蛋白功能明确,编辑卫星细胞可提供持久性,相比微肌营养不良蛋白有优势,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 [45][46][47] - **AAV安全管理关键在剂量**:降低AAV剂量同时保证转导效率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量对安全性至关重要,临床经验和对不同衣壳的了解也有助于安全管理 [48][49] - **免疫抑制方案待探索**:目前高剂量口服皮质类固醇的免疫抑制方案有副作用,正在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如利妥昔单抗和西罗莫司 [50] - **患者接受度高**:PBGene DMD的持久性和产生更好的肌营养不良蛋白对患者有吸引力,患者会认可其价值 [5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BGene 30243项目暂停**:因财政原因暂停该线粒体DNA消除项目,待完成HBV项目1期试验和DMD项目进入临床后再重启,该项目已有概念验证,需建立明确生物标志物 [62][63][64] - **临床开发细节** - **患者筛选**:尚未确定1期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可能年龄范围较年轻,MRI标准可作为临床疗效的参考 [72][74] - **剂量范围**:小鼠研究显示3e13和1e14剂量效果无差异,目标是达到基因编辑的饱和水平,临床起始剂量需考虑物种转导差异,目前尚早但对低剂量有期待 [76][77][78] - **商业化考虑**:会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可能从新发病例开始,以确保AAV载体能有效递送有效载荷 [82][83] - **历史合作影响**:与礼来的合作对PBGene DMD项目有基础作用,包括概念验证、安全工作和衣壳开发等,收回项目后主要在制造方面进行改进,9个月的耐久性数据是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 [88][89][93] - **卫星细胞编辑评估**:采用组织学定性分析卫星细胞编辑,虽无法定量但能确保细胞定位准确,通过肌肉功能数据综合评估卫星细胞编辑效果 [97][98][99] - **FDA审批观点**:认为基于目标终点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加速审批,符合新FDA强调生物标志物与长期结果关联的理念,公司将关注肌营养不良蛋白生物标志物并与功能改善关联 [101][102][103] - **数据解读** - **肌肉力量输出**:小鼠研究中PBGene DMD治疗后肌肉力量输出在6 - 9个月趋于平稳,可能与蛋白差异有关,但仍优于以往观察到的结果,且有证据表明蛋白积累和卫星细胞贡献导致肌肉功能改善和持久 [116][117][149] - **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虽无6个月的蛋白表达数据,但已知3 - 9个月间蛋白增加,预计该蛋白半衰期长,类似正常肌营养不良蛋白 [114][115] - **生物分布**:PPGene DMD在膈肌中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低,但在肋间肌等其他呼吸相关肌肉中有良好转导和编辑,有望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