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原则

搜索文档
镍与不锈钢日评:宏观反复,驱动不足-20250829
宏源期货· 2025-08-29 11: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8月28日沪镍主力合约低位震荡,现货市场成交较弱,基差升水缩小,纯镍基本面偏松,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预计镍价区间震荡,操作上建议观望 [2] - 8月27日不锈钢主力合约区间震荡,现货市场成交较弱,基差升水缩小,当前宏观情绪影响占比较大,基本面虽宽松,但价格回归基本面仍需时间且存成本支撑,预计价格仍跟随宏观波动,操作上建议观望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价格 - 8月28日,沪镍期货近月合约收盘价119700元/吨(-780),连一合约收盘价119830元/吨(-770),连二合约收盘价120290元/吨(-740),连三合约收盘价120990元/吨(-770);上海不锈钢期货近月合约收盘价12730元/吨(0),连一合约收盘价12850元/吨(0),连二合约收盘价12915元/吨(5),连三合约收盘价12980元/吨(3) [2] - LME3个月镍8月28日收盘价电子盘15131美元/吨(+132),场内盘15131美元/吨(+132) [2] 期货成交量与持仓量 - 8月28日,上海期镍期货活跃合约成交量129831手(-67021),持仓量92205手(-6698);上海不锈钢期货活跃合约成交量128526手(+25799),持仓量12804手(-5355) [2] 库存情况 - 8月28日,上期所镍库存22013吨(-12),LME镍库存209676吨(+456),SMM纯镍社会库存40872吨(-1019);上期所不锈钢库存100431吨(-420),300系社会库存626000吨(+8500) [2] 基差与价差 - 8月28日,SMM 1电解镍平均价-沪镍活跃合约收盘价基差为1270元/吨;沪镍近月-沪镍连一价差为-130元/吨,沪镍连一-沪镍连二价差为-200元/吨,沪镍连二-沪镍连三价差为-40元/吨 [2] - 8月28日,304/2B卷-切边(无锡)平均价-上海不锈钢活跃合约基差为850元/吨;沪不锈钢近月-沪不锈钢连一价差为-90元/吨,沪不锈钢连一-沪不锈钢连二价差为-60元/吨,沪不锈钢连二-沪不锈钢连三价差为-50元/吨 [2] 行业资讯 - 8月27日,印尼矿业协会秘书长强调非法采矿是镍行业落实ESG原则的重大障碍,相关法规需与ESG标准协调统一 [2] 供需情况 - 镍:供给端,镍矿价格持平,上周镍矿到港量增加,港口库存垒库;镍铁厂亏损幅度收窄,8月国内排产下降,印尼排产增加,镍铁累库;8月国内电解镍增产增加,出口盈利缩小。需求端,三元材增产增加,不锈钢厂排产增加,合金与电镀需求稳定 [2] - 不锈钢:供给方面,8月不锈钢排产增加;需求方面,终端需求较弱;成本端,高镍生铁价格上涨,高碳铬铁价格上涨 [2]
当全球最大造船国遇上全球第一船级社:航运业绿色转型如何提速?
第一财经· 2025-08-21 16:18
国际海事新规与行业影响 - 国际海事组织《防污公约》附则VI修订案于2024年8月1日生效 实施史上最严碳排放规则[1] - 新规要求航运企业采用新技术并实施新实践做法以满足减排要求[3] - 碳税机制成为船东投资新技术与提升能效的重要驱动力[3] 中国造船业全球地位 - 中国造船业2025年上半年三大指标全球占比:造船完工量51.7% 新接订单量68.3% 手持订单量64.9%[4] - 中国占据全球造船市场份额超过50% 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领域成为优质供应商[12] - 中国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船厂从五年前1家增至当前6家[12] 绿色燃料转型挑战 - 全球船队中约92%仍使用传统燃料 绿色燃料船队规模有限[5] - 转型速度受基础设施、生产成本、安全风险及船员技能等多因素制约[5] - 中国在提供氨燃料、甲醇等多元新型燃料方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1] 减排技术方案 - 短期减排措施包括降速航行、航线优化及风力辅助推进系统[5] - 双燃料发动机设计允许船舶灵活切换替代燃料[5] - 数字化监测与人工智能分析有效提升船舶运营效率并降低能耗[8] 中挪经贸与技术合作 - 2024年中挪双边贸易额101.8亿美元 同比增长31.7%[3] - 挪威船级社中国业务占全球28% 过去5年在华业务量与营收翻倍 员工数从800增至1200余人[4] - 双方联合成立"未来船舶联合研究中心" 并在上海设立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9] 船舶安全与回收监管 - 老旧船舶安全事故发生率更高 且易导致环境污染[6] - 《香港国际拆船公约》于2024年6月生效 对拆船流程实施严格规定[6] - 船东需确保拆船操作符合环保与安全标准[6] 行业转型系统性挑战 - 绿色燃料供应链地域分布不均衡制约可获得性[6] - 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法规实施效果[6] - 海员职业吸引力下降 人才短缺成为行业长期挑战[6]
香港信保局:2024/25财政年度受保业务额同比升26.5% 创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 2025-07-16 15:54
财务表现 - 2024/25财政年度受保业务总额达1608.48亿港元,同比增长26.5%,创历史新高 [1] - 年度溢利为1.5879亿港元,其中净投资收入为1.1401亿港元(上年度溢利2.535亿港元,净投资收入1.6414亿港元) [1] 业务分布 - 三大受保市场占比:中国内地(24.9%)、美国(22.1%)、新加坡(14%) [1] - 电子产品为最大受保产品类别,业务总额同比增长29% [1] - 纺织及成衣和矿产品业务分别增长17.5%和119.7%,位列第二和第三 [1] 战略与创新 - 推出以替代数据承保的贸易信用保险,支持电商获得贸易融资,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1] - 继续发布香港信保局-邓白氏出口信用风险指数半年报告,提供五大主要市场的出口贸易和信用风险见解 [2] - 将ESG原则融入营运,履行环境、社会和管治责任 [2] 未来规划 - 通过谨慎决策和主动服务协助香港出口商,重点支持中小企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2] - 持续投放资源,适时推出支援措施及保险方案 [2]
特朗普遭关税恶果反噬
虎嗅APP· 2025-05-03 21:02
关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松绑汽车零部件关税,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国组装的汽车生产商进行补偿 [1] - 沃尔玛让中国供应商恢复供货,关税成本部分由沃尔玛承担 [1] - 美国4月达拉斯联储商业活动指数为-35.8,远低于预期的-14.1,企业高管用"混乱"和"疯狂"形容关税影响 [3] - 印刷行业供应商转嫁上涨成本给客户,食品制造业供应链和资本支出计划被严重破坏 [3] - 电子制造业因客户无法承担关税而拒绝发货,预计来自中国的销售将降至零 [3] - 机械制造业实施增长计划困难,员工温饱问题加剧 [3] - 关税导致产品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转嫁给客户,极端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4] - 2018-2022年贸易战中,15%美国企业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墨西哥,新建供应链使运营成本增加18%-25% [4] - 苹果公司估算将10%产能迁出中国需投入60亿美元并耗时3年以上 [4] - 特朗普关税政策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条件改善2%,但总贸易条件恶化0.5%,美国福利损失为GDP的0.3% [4] - 美国单边加征关税率分别为15%、30%、45%、60%时,制造业就业增速分别为-1.586%、-2.519%、-3.106%、-3.493% [5] - 中美双边加征关税时,美国制造业就业损失分别上升到-3.009%、-4.237%、-4.846%和-5.187% [5] - 中国取消美国农产品订单,美国农场净收入下降,农场破产数量攀升 [5] - 关税政策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就业流失以及通胀高企,中小企业成为最大受害者 [5] 环境与社会层面的影响 - 关税政策加速供应链区域化,增加中转运输环节,带来额外碳排放效应 [7] - 越南、墨西哥工业基础薄弱,难以承接高端制造业,造成更多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 [7] - 特朗普关税政策使进口光伏组件价格提高约0.05-0.06美元/W,美国光伏电站建造成本上涨30%,家庭安装成本增加约5000美元 [7] - 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被削弱,燃油政策标准放松,市场需求受抑制 [8] - 电动车产业链依赖的稀土材料将变得重金难求,打击美国电动车企业发展 [8] - U.S. Steel复产使当地PM2.5超标天数从2017年15天增至2022年37天,PM10单日峰值浓度从152微克/立方米升至189微克/立方米 [8] - 低收入家庭受关税冲击最严重,零售商需提价10%-12%,加剧贫富分化 [8] - 特朗普将企业税从21%降至15%,但83%减税红利流向年收入超100万美元群体,收入最低20%家庭实际税负增加2.3% [9] 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崩塌,多边机制被双边胁迫取代 [12] - 美国迫使墨西哥、越南等国签署"可信供应链协议",要求产业链排除中国参与 [12] - 欧盟、中国被迫以"对等关税"反击,摧毁WTO争端解决机制有效性 [12] - 特朗普关税战本质是民粹主义与垄断资本结合的单边保护主义,引发全球治理体系合法性危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