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庄子雄:粤港合作激发港商新智慧|湾区金融大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04:12
改革开放与创业机遇 -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加速推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庄子雄敏锐捕捉机遇,1995年在东莞创办保力集团[1] - 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低廉土地成本和充裕劳动力,吸引大量港商投资,1979-1996年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80%来自香港[1] - 保力集团初期将研发放在香港,生产放在广东,利用两地互补优势,看好内地巨大市场潜力[1][7] 创业初期挑战与应对 - 90年代广东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但港商发展热情高涨,认为机会远大于挑战[2][8] - 内地管理人员和工人勤奋好学的态度给庄子雄留下深刻印象,粤港两地形成良好产业配合[2][8] 产业转型升级 - 2008年广东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淘汰落后产能,引进高附加值产业,推动自动化升级[3] - 保力集团响应政策,两年内生产线劳动力减半,产值翻番,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自动化生产[3][12] - 2013年保力集团加大研发投入,从OEM/ODM模式转向自主创新,拥有30多项国际专利[4][12] 粤港合作模式演变 - 早期"前店后厂"模式中香港提供技术订单,广东负责生产,后发展为"并船出海"合作模式[5][11] - 香港在高端研发和国际市场推广有优势,可助力广东企业国际化,提供融资支持[6][11] - 保力集团在东莞建设创科园,推动粤港创科协作,形成创新生态圈助力企业出海[6][13] 公司战略布局 - 保力集团紧跟国家战略,2008年率先推行自动化生产,员工从5000人减至2000人,产值翻倍[12] - 2013年后战略重心转向产品升级,组建专业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全球竞争力[12] - 近年通过创科园吸引创新企业入驻,提供国际市场经验指导,实现互利共赢[13]
李东生的新目标:在海外再造五个“TCL”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0:02
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 - 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围绕全球经济、中国发展、产业变革等五大议题 [1] - TCL创始人李东生担任联席主席,是唯一来自科技制造领域的企业家代表 [1] - 李东生表示当前是企业经营40多年来最不确定、波动最大的时期,企业需坚守发展战略 [1] TCL全球化战略 - 公司自1999年出海,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非五个区域经营中心 [3] - 目标在海外建立五个TCL,每个经营实体成为当地企业,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和经济贡献 [3] - 目前TCL实业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60%,五个海外区域均有可能超过中国市场 [3] - 北美市场已实现本土研发、生产和营销,电视出货量排名第二 [3][4] 中国制造业出海趋势 - 家电及消费电子制造业绿地投资主要流向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市场和中东地区 [4]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超过美国,2022年占全球比重达30.2% [4] - 2018-2022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2% [5] - 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出海机遇 [5] 全球化发展观点 - 未来全球化应在坚持效率基础上追求公平,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1] - 中国制造优势需通过全球本土化方式实现,将产业链融入当地经济体系 [4] - 未来衡量中国经济竞争力需关注GNP而不仅是GDP [4][5] - 日本企业海外布局经验表明,中国企业需争取在全球获得更大成功 [5]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块屏幕背后的“制造业朋友圈”
新华网· 2025-06-26 17:34
公司业务覆盖 - 智慧屏幕和AI互动教学平台已覆盖280万间教室和1000万名教师用户 [1] - 为超80%的中国500强企业提供会议平板 [1] - 积极布局生活电器、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等场景 [1] 研发与技术优势 - 主控板卡全球出货量超7亿片,占全球电视机市场份额的1/3 [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多年超过7% [2] - 拥有授权专利超11000件,平均每位员工拥有1.6件专利 [2] - 构建"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的三代滚动研发机制 [2] - 在智能、显示、触觉、连接、音频、视频等核心领域形成技术领先优势 [3] 产品创新与应用 - 教室热力图技术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关注点分布 [4] - 液晶显示主控板卡是屏幕交互的关键零部件,涉及多学科技术攻关 [2] - 显示技术正朝着更通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3] 产业链协同 - 广州的立体化产业矩阵实现从元器件采购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配套 [1] - 通过"制造业朋友圈"快速实现新想法从设计到成品的转化 [1] - 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打造"世界显示之都" [1][5] 行业集聚效应 - 广州已集聚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500家 [5] - 拥有百亿级行业龙头10余家 [5] - 黄埔区形成全球最大超高清显示模组生产基地 [5] - 增城区布局上游电子化学品及材料专区 [5] - 南沙区企业在彩色电子纸领域取得新突破 [5]
“抢出口”贷款考验
经济观察报· 2025-06-08 10:34
关税调整与外贸企业应对 - 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91%关税并修改34%对等关税其中24%暂停加征90天保留10% [1] - 外贸企业抓住90天窗口期加速生产争抢船期舱位以完成积压订单交付 [1][5] - 消费电子产品出口企业面临船期舱位紧张美西线20尺集装箱运价上涨50美元但仍优先锁定舱位 [1][5] 银行信贷策略调整 - 银行将企业能否在90天窗口期内完成订单交付作为发放贸易贷款的重要依据 [2][6][8] - 大型银行通过实地考察企业生产进度协助订舱确保贷款安全回收 [2][9] - 中小外贸企业因生产与物流不确定性需增加抵押物才能获得贷款支持 [9][10] 企业订单交付与风险管理 - 部分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或改用FOB报价合同规避关税风险 [3] - 基于CIF/CFR报价的企业需承担更高运费与风险当前集中抢出口 [5][6] - 企业预计三周完成生产两个月完成物流清关但银行仍需评估周期可靠性 [7] 行业数据与市场表现 - 5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5%主因出口边际改善 [4] - 5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2%至465万标箱反映抢出口需求激增 [5] - 大型外贸企业因稳定产能与舱位关系更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9] 金融服务创新 - 银行推出定制化外汇避险服务如远期掉期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10] - 平安银行计划年内投放150亿元普惠贷款重点支持中小外贸企业 [11] - 部分银行引入信用保险或政府担保构建风险共担机制发放贷款 [11]
富士康:已推出全方位机器人生产平台,在智能化制造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附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30 12:00
富士康机器人生产平台 -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宣布公司已构建全方位机器人生产平台 标志着智能化制造领域重要突破 [2] - 通过引入先进机器人技术 富士康有望巩固全球电子制造业领先地位 [2] 智能制造行业特征 - 行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 [2] - 智能化生产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等 实现高度自动化 精准化和高效化 [2] -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 [2] - 涵盖产品设计 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2] 2023中国智能制造百强榜 - 海尔集团与比亚迪并列榜首 福耀玻璃第三 华为第四 富士康第五 [3] - TOP10企业中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 其次是铁路 船舶 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及汽车制造企业 [4]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指出我国具身智能正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需加强类脑计算 柔性电子 高精度传感器等交叉领域研究 [6] -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相木强调工业AI背景下智能制造具有装备数智化 技术软件化 流程数据化特征 [7] - 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体系包括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工业软件与赛博物理系统 通过数据流动形成闭环 [7]
关税战正酣,印度对中方趁火打劫!莫迪这波操作把中企整笑了
搜狐财经· 2025-05-07 21:09
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政策 - 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拟将中国企业在印合资公司的股份上限设定为10%,并要求转让核心技术 [3] - 该政策针对中国企业形成"特供版"投资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可100%独资 [3] - 印度电子制造业76%的零部件依赖中国进口,政策与产业现实严重脱节 [3][5] 印度本土制造业现状 - 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投入260亿美元补贴,但本土手机品牌市占率不足5% [3] - 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降至14.3%,失业率突破10% [8] - 外资对印投资暴跌40%,中企对印投资同比骤降78% [8] 中企在印度的运营困境 - vivo被塔塔集团强制收购51%股权,生产线仍依赖中文操作指南 [3] - 小米印度公司被罚款629亿卢比,但维持零件库存不组装的生产停滞状态 [8] - OPPO印度工厂70%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 [5] 印度产业链对中国依赖 - 班加罗尔半导体工厂90%封装设备来自中国 [5] - 印度钢铁产业60%焦炭需从中国唐山进口 [5] - 塔塔集团新能源车电池组依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供应 [5] 国际企业市场替代 - 三星和苹果迅速填补中方品牌撤离后的市场真空 [5] - 越南强制技术转让导致日韩企业撤离的历史教训 [8] 美印合作与产业矛盾 - 美国推动印度成为反华急先锋,但印度3亿吨钢铁产能因缺乏中国焦炭陷入瘫痪 [8] - 印度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后,本土高炉无法正常运转 [8] 中印产业发展差距 - 中国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时,印度仍在为月产30万辆汽车的目标庆祝 [10] - 印度GDP增速从8%下滑至5%,远低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8][10]
特朗普遭关税恶果反噬
虎嗅APP· 2025-05-03 21:02
关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松绑汽车零部件关税,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国组装的汽车生产商进行补偿 [1] - 沃尔玛让中国供应商恢复供货,关税成本部分由沃尔玛承担 [1] - 美国4月达拉斯联储商业活动指数为-35.8,远低于预期的-14.1,企业高管用"混乱"和"疯狂"形容关税影响 [3] - 印刷行业供应商转嫁上涨成本给客户,食品制造业供应链和资本支出计划被严重破坏 [3] - 电子制造业因客户无法承担关税而拒绝发货,预计来自中国的销售将降至零 [3] - 机械制造业实施增长计划困难,员工温饱问题加剧 [3] - 关税导致产品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转嫁给客户,极端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4] - 2018-2022年贸易战中,15%美国企业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墨西哥,新建供应链使运营成本增加18%-25% [4] - 苹果公司估算将10%产能迁出中国需投入60亿美元并耗时3年以上 [4] - 特朗普关税政策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条件改善2%,但总贸易条件恶化0.5%,美国福利损失为GDP的0.3% [4] - 美国单边加征关税率分别为15%、30%、45%、60%时,制造业就业增速分别为-1.586%、-2.519%、-3.106%、-3.493% [5] - 中美双边加征关税时,美国制造业就业损失分别上升到-3.009%、-4.237%、-4.846%和-5.187% [5] - 中国取消美国农产品订单,美国农场净收入下降,农场破产数量攀升 [5] - 关税政策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就业流失以及通胀高企,中小企业成为最大受害者 [5] 环境与社会层面的影响 - 关税政策加速供应链区域化,增加中转运输环节,带来额外碳排放效应 [7] - 越南、墨西哥工业基础薄弱,难以承接高端制造业,造成更多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 [7] - 特朗普关税政策使进口光伏组件价格提高约0.05-0.06美元/W,美国光伏电站建造成本上涨30%,家庭安装成本增加约5000美元 [7] - 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被削弱,燃油政策标准放松,市场需求受抑制 [8] - 电动车产业链依赖的稀土材料将变得重金难求,打击美国电动车企业发展 [8] - U.S. Steel复产使当地PM2.5超标天数从2017年15天增至2022年37天,PM10单日峰值浓度从152微克/立方米升至189微克/立方米 [8] - 低收入家庭受关税冲击最严重,零售商需提价10%-12%,加剧贫富分化 [8] - 特朗普将企业税从21%降至15%,但83%减税红利流向年收入超100万美元群体,收入最低20%家庭实际税负增加2.3% [9] 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崩塌,多边机制被双边胁迫取代 [12] - 美国迫使墨西哥、越南等国签署"可信供应链协议",要求产业链排除中国参与 [12] - 欧盟、中国被迫以"对等关税"反击,摧毁WTO争端解决机制有效性 [12] - 特朗普关税战本质是民粹主义与垄断资本结合的单边保护主义,引发全球治理体系合法性危机 [12]
特朗普遭关税恶果反噬
虎嗅· 2025-05-03 13:09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诸多恶果,使美国企业陷入困境,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就业流失、通胀高企,还带来环境与社会层面的不可持续,引发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崩塌,本质是单边保护主义,违背ESG原则,将全球经济推向“零和博弈”深渊 [1][2][4][8][9] 特朗普关税政策现状 - 当地时间4月29日特朗普松绑汽车零部件关税,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国组装汽车的生产商进行补偿,这是关税政策又一次重大逆转,被视为政府在承压下的让步 [1] - 多名沃尔玛供应商称沃尔玛让中国供应商在停供近一个月后恢复供货,关税成本部分由沃尔玛承担 [1] 关税对企业的影响 - 4月美国达拉斯联储商业活动指数为 -35.8,远低于预期 -14.1和前值 -16.3,企业高管用“混乱”“疯狂”形容关税引发的动荡 [2] - 关税导致不确定性多、产品需求下降,企业转嫁成本困难,极端情况可能导致破产倒闭 [2] - 2018 - 2022年贸易战中,15%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国,新建供应链使运营成本增加18% - 25%,如苹果迁出10%产能需投入60亿美元并耗时3年以上 [3] - 特朗普关税政策使美国对中国贸易条件改善2%,但总贸易条件恶化0.5%,美国福利损失为GDP的0.3% [3] - 美国单边加征不同关税率时,制造业就业增速为负,双边加征关税时就业损失更大 [3] 关税对农业的影响 - 中国表态进口美国饲料粮和油料不影响自身粮食供应后,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农产品订单不断被取消 [4] - “关税战”会使美国农场净收入下降、破产数量攀升,并波及其他相关产业 [4] 环境与社会层面的影响 - 关税政策使供应链区域化加速,增加中转运输环节带来额外碳排放,越南、墨西哥承接产业会造成更多污染物排放 [5] - 关税使进口光伏组件价格提高约0.05 - 0.06美元/W,美国光伏电站建造成本上涨30%,家庭安装成本增加约5000美元 [5] - 特朗普削弱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放松燃油政策标准,抑制市场需求,关税战会使稀土材料重金难求,打击电动车企业发展 [5] - 上一轮贸易战中钢铁产业复产使当地污染气体排放上升,哮喘发病率增加 [6] - 关税使低收入阶层受伤害大,零售商提价10% - 12%加剧贫富分化,特朗普减税使83%红利流向高收入群体,低收入家庭税负增加2.3% [6] 特朗普推行关税政策的目的及影响 - 目的包括补“亏空”、当短期工具施压、倒逼联储降息实现弱美元、实现制造业回流,但都存在问题 [8][9] - 特朗普的举措使多边机制被双边胁迫取代,引发“对等关税”反击,摧毁WTO争端解决机制有效性,导致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崩塌 [9]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10:57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相关公告,涵盖业务、财务、利润分配、审计机构续聘等多方面信息,还涉及会计政策变更、募集资金使用等情况,各项决策旨在保障公司及股东权益,促进公司持续发展[4][64][7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致力于为智能互联世界研发、制造核心器件,提供智能互联解决方案,主要从事电子电路产品、精密组件、触控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多行业[4] -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变,利用完整业务链体系提供综合服务,与优质客户长期合作,生产以“以销定产”为模式[5] - 在电子电路领域,公司FPC排名全球第二,PCB排名全球第三;在精密组件领域,是较大的专业供应商;在触控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领域,是国内规模较大企业之一,收购苏州晶端后车载显示模组业务实力增强[7] - 公司开辟新能源赛道,能为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多种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新能源业务已取得较好经营成效[8] 财务相关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1,697,077,809股(不含库存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18,795,446.63元,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3][65] - 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约1.44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3.24%;2022 - 2024年度累计现金分红及回购注销总额占最近三年平均净利润的44.63%,不触及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情形[65]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2024年公司对LED业务相关资产计提5.9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98,279.75万元,减少2024年度利润总额约98,279.75万元,并相应减少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52][58] 募集资金 - 2020年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86,395.39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结余681.00万元已永久补充补流性,12个募集资金专户已全部销户[87][88] 会计政策变更 - 因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公司对会计政策进行相应变更,变更后执行相关规定,未变更部分仍按原规定执行[96][99] -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符合规定,不会对公司当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102] 重大事项 - 公司拟向实际控制人袁永刚、袁永峰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04亿元(含本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申请已获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审核通过,尚需获证监会同意注册[12] 董事会会议决议 -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管理层工作报告》《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多项议案,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会审议[13] - 同意续聘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25年度审计机构,聘期一年[27] - 2025年度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280亿元人民币集团综合授信额度,授权管理层办理相关事宜,决议有效期不超过18个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