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ow-Altitude Economy
icon
搜索文档
2025 Liaoning Av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nference and Shenyang Faku International Flight Conference Opens
Globenewswire· 2025-09-30 19:18
会议概况 - 2025年辽宁航空产业发展大会暨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于9月29日在法库财湖机场开幕 [1] - 本次大会主题为“做强航空产业 澎湃发展动能” [3] - 大会活动将持续至10月1日 包含一场开幕式 一场飞行大会及四场专题活动 [3] 行业合作与平台建设 -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低空经济合作发展联盟在开幕式上成立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 [2] - 中国首个低空经济数据要素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2] 商业成果与项目签约 - 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涉及多款机型 意向订单260架 [2] - 后续活动中将集中签约39个重大项目 [2] - 本届大会预计将在飞机订单和项目投资上实现“双百亿”目标 [2] 活动历史与特色 - 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始于2012年 是中国首批国际通用航空展会之一 [3] - 该大会是少数专注于通用航空的大型展会 已成为沈阳对外开放的标志 [3] - 本届大会是第十届 与辽宁航空产业发展大会合并举办 规模更大 内容更丰富 形式更多样 [3] - 活动形成了集会议 展览 表演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航空盛会 [4]
AutoNavi Sets Sights on China's Low-Altitude Economy With Shenzhen Aerial Platform Push
钛媒体APP· 2025-08-04 09:52
战略转型 - 公司从地面导航转向低空经济领域 预计中国低空经济将成为未来十年规模达数千亿元的市场[2] - 与深圳龙岗区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空中交通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 涵盖智能驾驶、空域管理、无人机配送和智慧交通等领域[3] 技术平台 - 核心为三维数字运营底座 结合低空安全、空间服务和空域治理模块[4] - 通过AI空间建模和深度学习构建自动化时空重建平台 能实时生成高精度航空数字地图 替代昂贵的人工数据收集[4] - 平台使无人机航线规划审批执行时间从最长一周缩短至数小时[6] 业务模式 - 采用类似网约车聚合的平台模式 整合导航、气象、空管及实时人车流等多源数据[7] - 为设备制造商、服务商和终端用户创建综合服务市场[7] - 开发"统一空中管理"系统支持城市治理 包括空中巡逻、应急救援和无人机消防等公共应用[8] - 物流领域提供"一体化赋能"解决方案 包含路径规划、供需匹配和动态定价等端到端服务[8] 实施进展 - 深圳龙岗项目已成立9亿元产业基金 吸引超10家生态企业参与联合研发[11] - 建成125个无人机起降平台 开放217条指定航线 累计飞行超30万架次[11] - 计划以深圳为全国枢纽 建立区域卫星中心 推动运营模式标准化和全国推广[10] 市场前景 - 公司预测行业将在未来5-10年达到数千亿元业务规模[9] - 成功关键在于所有参与者(从运营商到监管方)能否实现可持续盈利[9] - 通过将低空空域转化为数字化管理环境 公司定位在中国城市移动和智慧城市发展的前沿领域[12]
《2025众创英雄汇》全新升级,深圳前海拉开首站帷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3:53
活动概况 - 《2025众创英雄汇》是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创业竞赛节目,2019年首播后升级为"大型创业交流分享融媒活动",聚焦"强信心、促发展"主线,场景从演播厅扩展至创业基地和高校实景 [1][3] - 深圳场活动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海管理局协办,整合创业故事分享、专家指导、政策解读、趋势研判等内容,旨在推动创业政策落地和资源集聚 [4] - 活动采用"1+N"嘉年华模式,提供交流分享、政策解读、融资对接等五位一体服务,首场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办 [12] 行业聚焦 - 深圳场主题为"芯空互联・低空经济时代的科技浪潮",结合半导体、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及低空经济新赛道优势 [4][6] - 广东芯粤能半导体董事长肖国伟、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等嘉宾围绕"芯空互联"展开讨论,凸显政务部门在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上的支持 [6] - AI智能巡检系统研发商天巡智飞展示99%精准度的技术,应用于电力、水利等领域,替代人工并降低成本 [6] 创业案例 - 睿思芯科创始人谭章熹研发国内首款全自研高性能RISC-V服务器芯片"灵羽处理器",推动智能算力国产化 [8] - 今日人才创始人胡伟开发"AI数智员工",覆盖70个岗位和240个政务场景,服务超100万人次 [10] - 逗号科技与赛意信息在"AI赋能供应链协同创新论坛"上达成战略投资签约,体现产业链协同 [12] 活动形式 - 设立"创享逐浪团"征集计划,每场招募100位创业者和在校生,与导师、投融资机构互动 [14] - 配套活动包括独角兽加速营融资对接、创业集市和互动展位,促进资本与创新项目结合 [12][14] - 精华内容将通过广东卫视播出,扩大影响力 [14]
EHang (EH)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6-27 22:27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 - 全球UAM/eVTOL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30亿美元,2035年将达到61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5%[12]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16] - 预计到2030年,100,000架eVTOL将进入家庭或成为空中出租车[18] - 到2027年,行业规模预计达到人民币1500亿元[1] - 到2026年,行业规模预计达到人民币800亿元[1] - 低空飞行规模预计达到每年300,000次飞行[1] 技术与研发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获得746项已授予和待授予的专利[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研发员工占比为48.5%[10] - 公司在电动垂直起降(eVTOL)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多项技术优势以确保安全和效率[28] 产品与服务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发布VT35,作为长途空中出行的升级产品[27] - 截至2025年,公司的eVTOL产品组合将扩展至包括长途空中出行的多种型号[27] - 公司业务模式包括eVTOL销售、运营服务、维护修理和大修(MRO)等多个收入来源[32] 合作与投资 - 与长安汽车的战略合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超过人民币200亿元于低空经济领域[2] - 广州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2] - 安徽省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2] - 深圳市计划设立低空经济产业专项基金[2] - 苏州市新签署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过人民币200亿元[2] 运营与执行 - EHang在19个国家安全执行超过66,000次无人驾驶飞行[2] - 到2025年,云浮制造基地的年生产能力目标为1000台[1]
Zhibao Technology's Subsidiary, Sunshine Insurance Brokers, Expands into Low-Altitude Economy Insurance Market Through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 F+More
Newsfile· 2025-05-27 20:57
战略合作与市场进入 - 公司全资子公司阳光保险经纪与四川凡墨科技(F+More)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入中国无人机及低空经济保险市场[2] - 合作于2025年2月签署协议,4月投入运营,阳光保险开始为F+More的初始客户群提供数字保险经纪服务[3] - 目标通过双方联合分销网络覆盖中国所有省份和地区,抢占新兴低空保险市场份额[3] 技术与服务优势 - 阳光保险贡献其数字保险经纪核心能力、专有PaaS技术基础设施及全国销售网络[4] - 整合实时飞行数据与动态风险评估及警报机制,实现快速在线保单定制和自动化理赔处理[4] - 通过与F+More联合开发和分销定制化无人机保险产品,有望在中国及潜在国际市场建立竞争优势[4] 低空经济市场潜力 - 中国低空经济(含商用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等)2023年规模超5000亿元,预计2035年达3.5万亿元[6] - 瑞士再保险研究所预测低空保险市场2035年规模可达80-100亿元[7] - 全球低空经济商业化加速,如Alef Aeronautics 2025年2月完成飞行汽车公开道路测试[8] 合作协同效应 - F+More拥有覆盖20多个风险场景的服务经验,与500多家无人机厂商建立售后合作[14] - 其核心产品包括运营超十年的无人机保险产品F+More Feibao及精准定价引擎F+More Cloud E[15] - 公司CEO表示合作将结合F+More的专业客户基础与阳光保险的数字平台及营销能力[10] 公司背景 - 公司为纳斯达克上市保险科技企业(ZBAO),通过中国运营实体提供数字保险经纪服务[11] - 2020年推出中国首个由专有PaaS驱动的数字保险经纪平台,开发40多种场景化数字保险解决方案[11][12] - 采用2B2C嵌入式保险创新模式,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持续迭代产品[11][12]
全球与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5-2031
QYResearch· 2025-04-22 17:42
碳碳复合材料定义与特性 - 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沉积碳为基体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高碳含量复合材料,由树脂碳、碳纤维、热解碳构成[1] - 具备低密度(<2.0g/cm³)、高导热性、耐高温(可达2600℃)等极端环境适应性[10]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07.30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降至1971.21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0.26%[6]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422.54百万美元(占全球21.05%),2031年预计增至474.07百万美元(全球占比24.05%)[6] - 化学汽相淀积技术2024年市场规模1212.34百万美元(占全球60.40%),2031年预计1185.58百万美元(CAGR -0.03%)[6] - CZ和DSS炉应用2024年规模561.82百万美元(占27.99%),2031年预计284.16百万美元(CAGR -9.59%)[6] 竞争格局 - 全球Top5厂商(SGL Carbon、Toyo Tanso等)2024年份额超48.78%[7] - 国际企业主导高端市场,国内代表企业包括金博股份、西安超码等,高端产品自给率低[15] 技术现状与创新方向 - 主流生产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液相浸渍,但面临高成本、工艺复杂瓶颈[10] - 工艺优化:改进纤维编织和热处理技术降低成本[11] - 新型材料研发:开发低成本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多功能预浸料[11] -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推动复杂零部件批量化生产[11] 政策与国产替代机遇 - 中国将碳碳复合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12] - 大飞机项目(C919/C929)加速国产化,机体材料进口替代需求迫切[13] - 军工领域对多功能复合材料需求提升[14] 产业链短板 - 上游高性能碳纤维(如T800级)国产化率低[16] - 下游国内企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领域竞争力不足[17] 未来增长点 - 新能源领域:光伏单晶炉热场材料、氢能储罐需求爆发[21] - 低空经济:无人机和eVTOL轻量化需求推动应用[21] - 绿色制造:环保法规趋严促进行业向低能耗、可回收转型[21] 应用领域拓展 - 航空航天:用于发动机喷管、热防护系统等关键部件[22] - 新能源汽车:制动盘、电池包等部件受益于高温耐受性和轻量化特性[22] - 其他领域:氢能、核能、船舶建造、体育器材等[22] 技术创新与政策推动 - 抗氧化涂层技术延长高温环境材料寿命,智能化生产系统提高良率[23] - 政府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