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ew energy vehicles
icon
搜索文档
Li Auto Inc. to Report Secon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on August 28, 2025
Globenewswire· 2025-08-15 16:30
财务报告发布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美国市场开盘前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1] - 管理层将在同日上午8点美国东部时间(北京时间晚上8点)举行财报电话会议 [1] 投资者会议参与方式 - 参与者需通过指定链接完成在线注册以获取会议接入信息 [2] - 会议回放服务将提供至2025年9月4日 支持美国、中国大陆、香港及国际号码接入 [3] - 电话会议实况及存档网络直播将在公司投资者关系网站同步提供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导者 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4] - 采用增程式电动车技术路线 同时布局纯电动车平台 产品线包括旗舰MPV、四款增程式SUV和一款纯电SUV [4] - 自主研发重点包括增程系统、电动车创新技术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2019年11月启动量产 [4]
Zeekr Group Announces June 2025 Delivery Update
Prnewswire· 2025-07-01 16:00
交付业绩 - 2025年6月公司共交付43,012辆汽车 其中Zeekr品牌交付16,702辆 Lynk & Co品牌交付26,310辆 [2]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用户达199万 年内累计交付244,877辆 同比增长14.5% [2] 公司概况 - 总部位于中国浙江 是全球领先的高端新能源汽车集团 隶属于吉利控股集团 [3] - 拥有Lynk & Co和Zeekr两大品牌 致力于打造以创新为标准的全集成用户生态系统 [3] - 正在开发自有软件系统 电驱动系统和电动汽车供应链 [3] - 核心价值观为平等 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能源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 [3]
NVIDIA Bullish on Auto Chip Business as Next Driver: Can It Deliver?
ZACKS· 2025-06-05 20:21
核心观点 - 英伟达(NVDA)将汽车行业(尤其是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视为生成式AI GPU芯片的下一个增长催化剂 [1] - 公司预计2026财年汽车业务收入将突破50亿美元 并认为该领域未来可能成为万亿美元级市场 [2] - 英伟达正在通过全栈AI解决方案(芯片+软件)扩大在汽车产业链的渗透 包括奔驰、沃尔沃、比亚迪等主流车企 [3][4] 财务表现 - 2026财年Q1汽车业务收入同比飙升72%至5.67亿美元 [2] - 当前股价远期市盈率32.4倍 与行业平均32.8倍基本持平 [10] - 2025年至今股价上涨5.7% 跑赢标普500指数0.8%的涨幅 [7] 技术布局 - 开始量产奔驰定制DRIVE AGX Orin芯片+DriveOS软件的全栈解决方案 [3] - AI工厂机器人已应用于通用汽车和现代的生产线优化 [4] - 芯片被应用于特斯拉超级计算机系统 [4] 行业竞争 - 谷歌Waymo自动驾驶业务每周提供25万次乘车服务 并计划扩展至新城市 [5] - 英特尔推出第二代AI车载SOC芯片 采用多工艺节点Chiplet架构 [6] 业绩预期 - 2026财年Q2/Q3及全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在过去30天持续上调 [11] - 最新季度预期从30天前的0.98美元上调至1.00美元 下季度从1.12调至1.14美元 [12] - 2026财年全年预期从4.24美元升至4.24美元 2027财年从5.44大幅调高至5.58美元 [12]
Zeekr Group Announces May 2025 Delivery Update
Prnewswire· 2025-06-01 09:30
公司交付数据 - 2025年5月公司总交付量达46,538辆 同比增长15.2% 环比增长12.6% [2] - 旗下Zeekr品牌交付18,908辆 Lynk & Co品牌交付27,630辆 [2] - 累计用户规模接近195万 [2] 公司背景 - 总部位于中国浙江 隶属吉利控股集团 定位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车集团 [3] - 拥有Zeekr和Lynk & Co双品牌 致力于构建创新驱动的用户生态 [3] - 自主研发软件系统、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车供应链 [3] 战略愿景 - 核心价值为平等、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3] - 目标成为全球新能源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 [3] 信息披露 - 投资者关系信息通过官网https://ir.zeekrgroup.com披露 [4] - 投资者联系渠道覆盖中国和美国市场 [6]
General Motors Ceases Vehicle Exports to Chin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ZACKS· 2025-05-21 21:11
通用汽车中国业务调整 - 公司决定停止从美国向中国出口车辆 这一决定源于中美持续的贸易和关税谈判 [1] - 通过高端进口品牌The Durant Guild向中国出口的车辆占比不足总销量的0.1% 公司将重组该品牌并精简在华业务 [2] - 此前美国制造车辆进入中国需缴纳超过100%的关税 但在两国90天协议期间曾暂时降低 [2] 通用汽车在华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及合资企业在华交付量超过44.2万辆 实现同比增长且连续三个季度市场份额提升 [3] - 新能源汽车(含纯电和插混)销量同比大幅增长53.2% [3] - 公司在中国拥有全球车企中最全面的新能源产品线 计划2025年推出增程式电动车 确保每款本土新车型至少有一种新能源选择 [3] 行业竞争格局 - 福特汽车4月暂停向中国出口多款美国制造车型(包括F-150猛禽、野马等) 因报复性关税使进口税率高达150% [4] - 福特约80%在美销售车辆为本土生产 被认为是应对关税能力最强的车企之一 [4] - 特斯拉上月停止在中国官网和微信小程序接收Model S/X的新订单 主因中国提高美国进口关税 [5] - 比亚迪等本土制造商的竞争加剧也对特斯拉在华销售造成冲击 [5]
观车 · 论势 || 透视增换购率提升的成因与意义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09:29
汽车增换购市场趋势 - 4月增换购占比飙升至约70%,颠覆了以往以首购为主的市场格局 [1]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 [1] - 2024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推动1-4月汽车产销量首次双破千万辆 [1] 政策驱动因素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形成"报废补贴+置换补贴""国补+地补"多轨机制 [2] - 超1500亿元特别国债资金注入,预计全年拉动汽车零售额超5800亿元 [3] - 20多个省市出台地方配套政策,政策效应呈"滚雪球"式扩大 [2] 政策优化方向 - 补贴机制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优化退出机制引导企业转向技术驱动 [3] -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二手车流通等配套政策,形成"旧车淘汰-资源回收-新车消费-产业升级"闭环 [3] 产品技术升级 - 新能源汽车续航从300公里提升至800公里,L2辅助驾驶成标配,AI大模型加速普及 [4] - 自主品牌推出百万元级豪华车型(如尊界、仰望),填补高端市场空白 [4] - 智能化、电动化技术优势及外观设计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4] 消费生态重构 - 增换购用户中30-50岁占比75%、已婚有孩家庭超90%、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40% [5] - 家庭收入20-50万元群体占比高,更偏好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关注智能化功能 [5] - 4月均价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长24%,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5] - 消费趋势将引导产业向高端智能新能源车方向研发 [5]
换车用户都在选谁?最新数据:比亚迪、特斯拉最受青睐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9 11:37
增换购市场车龄与人群特征 - 一二线城市增换购市场中传统油车车龄普遍较长 超过半数车源车龄超过10年 而新能源车型近7成车龄在4年以内 [1] - 传统油车置换群体年龄集中在30-55岁 新能源车型置换群体更年轻 集中在25-45岁 [1] 增换购品牌流向趋势 - 比亚迪成为合资和自主品牌的首选流向品牌 特斯拉更受豪华品牌青睐 [1] - 大众 特斯拉 丰田是合资品牌置换的第二 第三选择 [1] - 理想成为宝马 奔驰 凯迪拉克 路虎等豪华品牌的TOP3流向品牌 [6] 自主品牌置换去向 - 自主品牌置换去向中比亚迪占比最高 在多个自主品牌中占比13%-31% [4] - 其他主要流向品牌包括特斯拉 大众 吉利 五菱等 占比多在5%-18%之间 [4] 增换购品牌来源特征 - 大众存量用户规模庞大 在新势力品牌置换源中占据首位 [6] - 中高端新势力品牌吸引了大量BBA用户 宝马 奔驰在特斯拉 理想 小米 蔚来 问界等品牌的置换源中位列TOP5 [6] - 蔚来用户品牌忠诚度较高 既有车主是主要换购来源 [6] 消费者偏好变化 - 增换购用户不再局限于传统豪华品牌 更青睐新势力品牌的科技体验和新能源出行解决方案 [8] - 新势力品牌凭借智能驾驶技术 "新豪华"内饰 创新服务模式等优势 开辟了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6][8]
【行业政策】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3月10日-3月16日)
乘联分会· 2025-03-17 16:35
文章核心观点 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相关汽车目录,同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73批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涉及汽车行业多项政策措施 [1][7][8]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2批) - 列入第一部分新产品的企业有汽车生产企业74家、民营改装车生产企业289家、超限车生产企业8家 [3] - 第二部分变更扩展产品中,变更扩展产品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76家,参数扩展的汽车生产企业有594家、三轮汽车生产企业1家 [3] - 列入的车型共374款,其中节能型汽车车型31款(含乘用车车型1款等),新能源汽车车型343款(含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车型24款等) [3] 《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一批) - 节能型汽车车型31款,新能源汽车车型343款 [3] 《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五批) - 达标车型共319款,第一部分新车型316款(含纯电动汽车车型258款等),第二部分重新申报后符合新技术要求的车型3款(含纯电动专用车车型2款等) [4] 交通运输部公告 《关于公布第73批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的公告》 - 列入《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表(第73批)》的达标车型共1449款,包括客车车型83款、乘用车车型18款等,撤销车型共988款 [8]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与汽车行业直接相关政策 - 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汽车等大宗耐用消费品升级,支持换购电动自行车,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推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建设 [9] - 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后市场消费,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落实便利化措施,加强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 [9] - 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展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有序发展低空消费 [10] - 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分年限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需求 [10] -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 [10] - 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优化偿还方式,开展续贷工作,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1] 与汽车生产企业相关政策 - 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 [11] -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