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C SSD
搜索文档
江波龙20251029
2025-10-30 09:5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独立存储器厂商,专注于存储器环节,在NAND业务领域具有显著优势[3] * 在嵌入式存储领域,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独立存储器厂商;在移动存储领域,排名全球第二[2][3] * 公司技术能力涵盖自有芯片设计、固件算法开发、存储器设计及封测制造等环节[2][3] 主要产品线与业务构成 * 产品分为三大块:自研芯片、芯片及产品、模组及产品[5] * 嵌入式产品以成品芯片形态出货,应用于手机、AIoT、车规及工规场景,占公司整体营收40%~45%[5] * 模组产品包括固态硬盘(占比25%~23%)、移动存储(占比23%~20%)以及DDR内存条(占比10%左右)[5] * 公司拥有全球知名高端存储零售品牌雷克沙,其业务占公司营收约20%[5] * 纯粹的DRAM业务(如DDR内存条)占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营收约10%[26] 技术研发与核心能力 * 公司自2020年开始研发自研主控芯片,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部署规模超过1亿颗[2][6] * 主控芯片采用三星和台积电的先进工艺,制程水平至少领先行业一代,例如UFS 4.1主控采用三星5纳米制程[2][6] * 公司拥有400多人的固件开发团队以及统一固件开发平台[6][7] * 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实现QLC eMMC量产的企业[6][17]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推行TCI/TCM模式,通过锁定上游晶圆供应量与价格,以及下游客户出货量与价格,以平滑晶圆价格波动对毛利的影响[2][8][16] * 该模式得益于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如UFS 4.1和自研QLC eMMC 5.1主控产品,提升了客户认可度和粘性[16] 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65.39亿元,创单季历史新高;毛利为18.92亿元,明显回升;归母净利润为6.98亿元[2][9]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7.01亿元,显示持续高强度投入[2][9]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库存规模为85.17亿元,其中低价准备余额为1.52亿元[2][9] 业绩驱动因素与增长亮点 * 企业级存储领域:2025年上半年国内ESSD市占率达四成,SATA ESSD市占率突破20%(2024年为14.7%);PCIE ESSD等产品已批量导入国内头部企业,并推出SoC产品,有望应用于英伟达服务器[3][14];2025年前三季度企业级业务收入为12.06亿元,并获得头部CSP厂商订单[14] * 高端嵌入式产品:凭借自研主控芯片成功实现UFS 4.1突破,目前正处于多家Tier one厂商导入验证阶段,有望2026年开始贡献收入和利润[14][18];预计2025年UFS 4.0及4.1占手机市场33%,2026年将升至45%,对应可触达市场空间2025年约300亿元,2026年预计增长40%~50%至400亿元体量[14][18] * 海外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雷克沙收入35.44亿元,同比增长近40%;巴西子公司Vilia(或Zili)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超30%[3][14] 毛利率提升原因 * 主控芯片能力增强带动高端业务及大客户占比提升,改善毛利结构[17] * 自研主控芯片应用比例上升带来会计上的毛利改善[17] * 逐步应用QLC颗粒,其单位GB成本比TLC便宜12%至15%[17] 存货跌价准备情况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整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2.68亿元,转回约3.8亿元,对利润实际影响不大[2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三季报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为1.52亿元,相较于期初2.36亿元有所下降[22] 行业展望与供需格局 * 公司认为本轮存储上行周期尚未结束,供应端缺乏有效产能增量,而需求端服务器领域有积极放量变化[2][10] * 北美CSP厂商AI订单能见度延长至2027年[2][11];根据CFM预测,HDD未来将出现200 EB供应缺口,QLC SSD与HDD成本差额缩小至可替换阶段,推动需求转向SSD[11][23] * 原厂主要集中投资于高性能DRAM产品(如HBM和DDR5),因为DRAM利润率远高于NAND,且新建晶圆厂投资巨大(约100亿美元)、周期长(约两年),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新增NAND产能释放[12][24] * 预计2026年存储价格将继续处于上行通道[3][24];企业级SSD的需求提升显著,其涨幅预计比消费类更明显[25] 未来战略与目标 * 公司将继续聚焦技术壁垒,包括主控芯片、固件、企业级存储及可穿戴设备,以稳定并提高整体毛利中枢,实现向综合型、技术型半导体品牌企业转型[3][20][21] * DRAM业务从2025年开始,其放量增速预计将超过公司整体收入增速,DRAM在公司总收入中的比例将逐步提升[28] * 企业级存储业务目前占比约5%,但被认为是未来三到五年内爆发式增长的领域,是公司主要研发资源投入方向之一[30][31];企业级业务毛利率目前难立即达到30%至40%的高水平,需待市场份额稳定后再逐步提升[33] 晶圆供应保障 * 公司与长江存储、长鑫等保持良好关系,并与各大原厂直接采购,没有中间渠道环节,每年签订长期协议锁定晶圆总容量及价格[15] * 公司具备根据业务需求向原厂提出临时采购要求或配合产能转移的能力,能够稳定持续地保障长时间晶圆供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