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
搜索文档
从消费电子到AI硬件生态,蓝思科技机器人新基地投产重塑产业估值
搜狐网· 2025-11-18 17:02
在当前具身智能产业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的关键阶段,蓝思科技此举被视为其推进"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多轮驱动、强化智能制造体系的 重要战略落地。这也是蓝思科技继今年7月成功登陆港股后,在"资本+产业"双重布局的重要落子,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正在重塑企业的估值逻辑。 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投产,构建全链条量产能力 11月18日,蓝思智能机器人正式投产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安园区。 公司已切入北美及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的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已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整机 组装规模已居行业第一梯队。2026年,公司预计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组装规模翻几番,2027年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 此外,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从AI服务器机箱结构件起步,逐步拓展至液冷模组、固态硬盘等关键模组。目前,机箱结构件已实现批量出货,固态硬盘 组装预计将于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据悉,此次启用的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占地400亩,厂房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具备年产1万台/套大型自动化设备以及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硬件 产品的能力,实现从新 ...
存储芯片疯狂涨价,买手机要贵了!
金投网· 2025-11-17 17:36
这些涨价全都会被传递到消费者头上,最后就是买手机、买电脑贵上几百上千,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 都可能会涨价。 所以,为什么存储价格涨这么疯呢? 其实都是AI惹的祸,存储芯片简单理解就是存储数据的,而AI作为大胃王,把存储芯片的产能都给吞 了,你看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些巨头光是明年就要掏2.8万亿建AI数据中心,而我们国内的阿里3年要 投3800亿,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心就需要海量的高性能存储,挤占了三星、美光这些存储原厂的主要产 能。 存储芯片明着抢钱,国内手机厂商全都扛不住了,存储芯片的库存普遍低于两个月,甚至有的只有三周 库存了,电子产品大涨价即将到来吗? 最新消息,小米、OPPO、vivo这些厂商已经暂缓了存储芯片的采购,因为上游卖存储芯片的原厂美 光、三星、SK海力士报价一直在涨,最近又怒涨了50%,堪比来抢钱。 这钱抢的有多狠? 可以说把英伟达的风光全抢了,卖存储芯片的美光2025财年净利润超过600亿,暴涨了10倍。今年4月以 来,股价到现在涨了3倍。 存储产品的价格那涨的也比黄金猛多了,很多内存条今年价格是一两倍的往上涨,像主流品牌ddr4 16gb的内存条,年初200多,现在涨到四五百,ddr5内存 ...
内存条变身「电子茅台」,谁买单?
36氪· 2025-11-17 08:10
内存市场超级周期现象 - 红米K90系列新品因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而引发定价争议,小米集团高管公开回应凸显内存供应链面临"超级周期"[5] - 内存条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例如雷克沙DDR4 16GB内存条从去年179元飙升至699元,一年多时间涨幅超三倍[10] - 高端DDR5内存条价格同样大幅上涨,部分型号从1000多元涨至近2000元,个别产品两个月内涨幅达到100%甚至更多[12] - DRAM价格在2025年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暴涨171.8%,同期国际现货黄金涨幅不到110%,内存条赚钱效应超越黄金[12] - 固态硬盘价格同步上涨,主流1TB容量PCIe4.0 SSD渠道均价较年初累计上涨超过60%,部分热门型号涨幅达80%以上[14]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AI产业爆发是需求最大增量来源,单台AI服务器对DRAM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OpenAI项目每月需求接近全球DRAM产量40%[18] - 全球存储巨头产能战略倾斜,三星和SK海力士控制全球DRAM芯片市场约70%份额,加速向HBM和DDR5转移挤压DDR4产能[21] - 三大国际存储厂商已确定停止生产DDR4并拆除相关设备,市场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21] - 消费电子市场在2024年末迎来回暖,手机厂商存储容量标配升级推高需求门槛[24] - 智能汽车领域爆发式增长,车载存储容量正从512GB向1TB突破,加剧移动端DRAM需求压力[24] - 市场投机行为放大价格波动,经销商提前扫货囤货导致DRAM现货流通量减少,部分商家采取锁仓策略[25]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DDR4向DDR5及HBM的转向已不可逆,类似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变[29] - 服务器刚性订单挤压PC和消费市场供应,PC OEM厂商加速导入DDR5方案[20] - 原厂产能优先分配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DDR4紧缺或将持续到2026年上半年[23] - 国产存储迎来突围机会,长鑫科技2025年DRAM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50%,全球市场份额从6%提升至8%[35] - 长江存储计划2025年底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8年总产能达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15%的NAND市场份额[35] 对普通消费者的建议 - 对于组装电脑、升级设备的刚需,不必过度纠结短期价格波动,早买早用早安心[33] - 跟风囤货投机大概率得不偿失,等普通消费者知晓涨价消息时投机机会早已过去[33] - 内存是科技产品核心配件而非炒作标的,理解产业波动背后逻辑比计较眼前差价更有意义[33]
实探华强北丨“上午和下午的价格都不一样”,内存条炒成“黑金条”
新浪财经· 2025-11-16 10:47
存储产品价格暴涨 - 从今年4月至今,各类存储产品价格普遍"翻倍式上涨",有产品价格大涨3倍 [1] - 搭载国产长鑫存储第五代芯片的64GB内存条,价格从4月的1000元出头涨至11月13日的4200元一条 [1] - 16GB的DDR4内存条价格从年初的不到200元一条涨至11月13日超过400元一条,固态硬盘价格也普遍翻倍 [2] - 内存条价格波动剧烈,呈现"一天几个价"的局面 [1] 涨价原因分析 - 价格上涨背后是"供不应求",主要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大基建"影响 [5] - 单台AI服务器对DRAM和NAND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到8倍,造成高端存储产品供应紧张 [5] - 全球存储芯片三大巨头SK海力士、三星、美光为保证利润,优先将产能供给HBM、高容量DDR5 RDIMM等高端产品,策略性放弃低利润产品线并宣布停产DDR4等产品 [6] -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加大算力领域资本开支,AI算力基建"爆发式增长"拉动了存储芯片需求 [5] 涨价周期展望 - 预计DRAM的整体需求和价格上涨动能会延续到2026年 [6] - 进入2026年,三大原厂预计持续快速将产能升级至先进制程,减少成熟制程产能比重 [6] - 此轮"存储涨价周期"可能持续1年到2年时间,直至供需平衡恢复 [6] - 上市公司江波龙和佰维存储证券部均表示,今年四季度存储涨价趋势应该仍会延续 [7] 对产业链的影响 - 华强北许多专卖内存条的商铺老板在半年内"纸面身家"涨了上千万元,部分商户通过提前囤货或投资存储概念股获利 [4] - 但许多商铺因成本持续抬升仅抓住一小波价差,部分商户对价格波动感到焦虑,出现"不敢进货"也"很难卖货"的情况 [4] - 下游消费电子被动提价,华强北组装电脑商户订单量明显下滑,组装一台电脑的价格至少涨200元 [7] - 红米K90系列新品中,12+512GB版比12+256GB版售价飙升600元,OPPO、vivo等国产手机旗舰新品也集体涨价 [7] 市场机遇 - 对国内存储厂商而言,此轮"缺货潮"成为宝贵的市场机遇 [8] - 国内厂商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正逐步承接海外厂商退出的市场份额 [8]
内存条变身「电子茅台」,谁买单?
新浪科技· 2025-11-16 08:49
内存价格暴涨现象 - 红米K90系列新品因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而引发定价争议,小米集团高管公开回应[2] - 雷克沙DDR4 16GB内存条价格从去年179元飙升至699元,一年多时间涨幅超三倍[5] - 部分千元级别DDR5内存条从1000多元涨至近2000元,部分型号相比两个月前涨幅达到100%甚至更多[6] - 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暴涨171.8%,同期国际现货黄金涨幅不到110%[7] - 主流1TB容量PCIe4.0 SSD渠道均价相较年初累计上涨超过60%,部分热门型号涨幅达80%以上[7] - 金士顿某款1TB固态硬盘价格从2月5日的369元涨至11月5日的579元,涨幅约57%[7]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AI产业爆发是需求最大增量来源,单台AI服务器对DRAM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8] - 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每月需要90万片DRAM晶圆,接近全球DRAM产量的40%[8] - 全球存储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控制约70%的DRAM芯片市场份额,其产能向HBM和DDR5等高端芯片转移,挤压DDR4产能[10] - 三大国际存储厂商已确定停止生产DDR4并拆除相关旧设备,市场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10] - 消费电子市场在2024年末回暖,手机厂商推行存储容量标配升级,推高存储芯片需求门槛[13] - 智能汽车、无人车领域爆发式增长,车载存储容量正从512GB向1TB突破[13] 供应链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下半年DDR4市场持续供不应求,服务器刚性订单挤压PC和消费市场供应[10] - PC OEM厂商加速导入DDR5方案,消费级厂商面临高价、难以获取物料的挑战[10] - 三大DRAM原厂持续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挤压手机、PC等消费电子设备所需存储芯片产能[11] - DDR4的紧缺或将持续到2026年上半年[13] - 2025年初有经销商预判存储颗粒会涨价,开始大规模扫货囤货,华强北市场DRAM现货流通量明显减少[14] - 电商平台曾有商家以"内存理财"为噱头营销,人为制造紧张氛围推动价格非理性上涨[16] 行业格局与国产替代 - 威刚董事长陈立白表示,四大存储品类全面缺货涨价是其从业三十余年来首见[8] - 长鑫科技2025年DRAM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50%,全球市场份额将从一季度的6%提升至四季度的8%[22] - 长江存储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8年总产能达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15%的NAND市场份额[22]
雷军都喊贵,AI害你买不到便宜的手机了
芯世相· 2025-11-15 12:11
以下文章来源于差评X.PIN ,作者差评君 差评X.PIN . Debug The World,关注科技、数码、汽车、产经、游戏,传播能改变世界的科技互联网信息。 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有50W+芯片行业粉丝。 有很多不方便公开发公众号的, 关于芯片买卖、关于资 源链接等, 我会分享在朋友圈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差评(chaping321),作者:差评君 "再等等,双11肯定有新低价。" "先加购物车,618我必出手。" 扫码加我本人微信 在过去的两年里,内存等等党们几乎总能等到胜利。 1TB的固态硬盘价格一度下探到三百元区间,32GB的DDR5内存条也变得触手可及,装机佬们沉 浸在内存自由的狂欢中,就连咱们都在各种平台说了不下10次,让差友们趁机囤点白菜价内存。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风向说变就变。 无论是存数据用的闪存NAND,还是帮助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运存DRAM,都两开花暴涨了。 当初三百元就能拿下的1TB固态硬盘,如今价格已经翻了一番甚至更多;内存条的价格同样不遑多 让,同样容量的配置,现在购买可能要多花掉几百上千元。 差评君7月份买的内存条,今天去看了下也已经涨价快一倍了。 比如说 ...
时空科技跨界闯关:自揭存储标的“含金量”短板,补充“不夺权”承诺 |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11-14 20:05
并购背景与监管关注 - 时空科技回复上交所关于其跨界并购存储标的嘉合劲威100%股权的问询函 [2] - 并购争议点包括复牌前股价蹊跷大涨以及筹划重组前不久公司易主计划仓促夭折 [2] - 上交所重点关注并购目的、标的经营成色、公司资金支付实力及后续控制权稳定性等关键问题 [2] 控制权稳定性安排 - 公司明确本次并购与前次筹划的控制权变更事项无关,交易双方均不同 [3] - 两次资本动作初衷一致,均为改善主业增长乏力现状,寻求产业转型升级 [3] - 交易对手方(嘉合劲威四位股东)补充出具承诺函,承诺未来36个月内不谋求上市公司实控人地位 [4] - 该承诺相当于变相确认重组完成后三年内不会因标的股东争夺控制权而引发股权动荡 [4] 标的公司业务定位与行业对比 - 标的公司嘉合劲威被市场划入"存储芯片"概念,但其业务不涉足高附加值领域 [5] - 公司主要产品不含主控芯片,也不涉及主控芯片设计,核心技术能力体现在存储芯片的测试环节 [5] -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江波龙、佰维存储、德明利相比,嘉合劲威以DRAM类产品为主,不含主控芯片设计技术 [8] - 2024年度嘉合劲威营业收入为134,434.53千元,同比增长57.36%,净利润为4,226.13千元,由负转正 [8] - 存储行业本轮需求爆发主要由AI产业推动,HBM产品需求暴增,但嘉合劲威产品面向个人消费市场,其传统消费电子所需的内存产品供给可能被挤压 [9] 交易估值与支付安排 - 根据嘉合劲威C轮融资中两家温岭市国资的投资成本(投资2亿元,持股11.76%)推算,标的估值约17亿元 [10] - 现金支付部分计划来自募集配套资金,预计不会动用公司现有货币资金(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2.29亿元) [11] - 募集配套资金由公司实控人宫殿海包揽定增,其认购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不低于30%)或自筹资金(亲友借款或金融机构融资) [11] - 实控人宫殿海资产明细包括家庭持有的银行存款及理财产品约9000万元、对外投资实缴出资1310万元、名下房产价值约1600万元,持有上市公司股票3716万股 [11] - 若出现定增失败或募集不足的极端情况,资金缺口可能通过并购贷款融资3-5亿元解决 [11]
收购标的嘉合劲威业绩波动原因、持续盈利能力以及存货遭问询 时空科技回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10:58
交易概述 - 时空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存储产品公司嘉合劲威100%股权,旨在跨界切入存储行业以扭转主业疲软局面 [1] 标的公司业绩表现 - 嘉合劲威2023年净利润为-2015.72万元,陷入亏损;202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226.13万元;2025年1-8月延续盈利,净利润为4211.27万元 [1] - 业绩波动主要源于存储行业强周期性特征,行业通常以3–4年为一个周期,受供需关系影响显著 [1] - 2023年处于行业周期底部,全球存储市场价格低迷导致企业收入缩水、费用率上升,存货跌价和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增加 [1] - 2024年下游需求复苏,尤其是GPU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带动存储景气度提升,行业整体反弹,标的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7.36%,净利润由负转正 [1] 标的公司业务与竞争力 - 嘉合劲威主要从事内存条、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1] - 公司为全球第三方内存模组厂市占率第二的企业,拥有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和自主研发的颗粒测试技术 [2] - 公司拥有光威、阿斯加特等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突出 [2] 存货与风险因素 - 标的公司存货规模较大,但在当前行业景气度较高情况下减值风险较低 [2] - 若未来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或客户需求骤减,存货积压可能导致跌价准备计提增加,影响盈利能力 [2] - 标的公司业务环节未涉足高附加值领域,盈利能力有待提升,且经营受国际贸易形势、供应链集中度等因素制约 [2]
实探华强北:“一天几个价”!内存条炒成“黑金条”
证券时报· 2025-11-14 08:55
存储产品价格暴涨 - 从今年4月至今,各类存储产品价格普遍"翻倍式上涨",有产品价格大涨3倍 [1] - 搭载国产长鑫存储第五代芯片的64GB内存条价格从4月的1000元出头涨至11月13日的4200元一条,价格翻了3倍 [2] - 16GB的DDR4内存条年初价格不到200元一条,截至11月13日报价已超过400元一条,各类固态硬盘价格也普遍呈现"翻倍式上涨" [4] - 内存条被比喻为"黑金条",华强北许多商铺老板在半年内"纸面身家"涨了上千万元 [6] 涨价驱动因素 - 价格飙升背后是"供不应求",主要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大基建"影响 [7] - 单台AI服务器对DRAM和NAND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到8倍,造成高端存储产品供应紧张 [7] - 全球存储芯片巨头SK海力士、三星、美光为保证利润,优先将产能提供给HBM、高容量DDR5 RDIMM等高端存储产品,策略性放弃低利润产品线并宣布停产DDR4等产品 [8] - 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微软宣布向葡萄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100亿美元,Anthropic计划投入5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 [7] 行业周期展望 - 预计DRAM的整体需求和价格上涨动能会延续到2026年 [8] - 进入2026年,三大原厂预计持续快速将产能升级至先进制程,积极争取高端产品市占率,减少成熟制程产能比重 [8] - 这轮"存储涨价周期"可能会持续1年到2年时间 [8] - 上市公司江波龙和佰维存储证券部表示,今年四季度存储涨价趋势应该仍会延续,在行业上行周期国内存储厂商的业绩会受到积极影响 [9] 对下游消费电子影响 - 由于内存条和固态硬盘价格上涨,华强北组装电脑的商户订单量出现明显下滑,组装一台电脑的价格至少涨200元 [10] - 红米K90系列新品12+256GB版售价2599元,而12+512GB版售价达3199元,价差600元,小米集团高管表示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 [10] - OPPO Find X9、vivo X300等国产手机旗舰新品也集体涨价,厂商将被迫提高产品售价或减少存储配置 [10] 国内厂商市场机遇 - 当前全球存储市场中,NAND和DRAM产品的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11] - 国内厂商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正逐步承接海外厂商退出的市场份额 [11]
实探华强北:“一天几个价”,内存条炒成“黑金条”
证券时报· 2025-11-14 08:38
存储产品价格暴涨现象 - 从今年4月至今,各类存储产品价格普遍翻倍式上涨,有产品价格大涨3倍 [1] - 搭载国产长鑫存储第五代芯片的64GB内存条价格从4月的1000元出头涨至11月13日的4200元一条 [3] - 16GB的DDR4内存条价格从年初的不到200元一条涨至11月13日的超过400元一条,固态硬盘价格也普遍翻倍式上涨 [4] - 内存条价格波动剧烈,呈现一天几个价的状况,有商铺老板采用压货不卖的方式博取更高利润 [1][6] 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 - 价格上涨背后是供不应求,主要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大基建影响,AI算力基建的爆发式增长显著拉动了存储芯片需求 [8] - 单台AI服务器对DRAM和NAND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到8倍,造成高端存储产品供应紧张 [8] - 全球存储芯片三大巨头SK海力士、三星、美光为保证利润,优先将产能提供给HBM、高容量DDR5 RDIMM等高端存储产品,策略性放弃低利润产品线并宣布停产DDR4等产品 [9] - 互联网头部企业加大算力领域资本开支,如阿里巴巴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微软宣布向葡萄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100亿美元 [8] 行业周期与未来展望 - 行业进入超级周期,预计DRAM的整体需求和价格上涨动能会延续到2026年 [9] - 进入2026年,三大原厂预计持续快速将产能升级至先进制程,积极争取高端产品市占率,减少成熟制程产能比重 [9] - 本轮存储涨价周期可能持续1年到2年时间,直至供需平衡恢复 [9] - 上市公司证券部表示,今年四季度存储涨价趋势应该仍会延续,在行业上行周期国内存储厂商的业绩会受到积极影响 [10] 对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的影响 - 存储产品涨价导致华强北组装电脑商户订单量明显下滑,组装一台电脑的价格至少涨200元 [11] - 手机新品价格受影响,红米K90系列12+512GB版比12+256GB版售价高600元,OPPO、vivo等国产手机旗舰新品也集体涨价 [11] - 厂商将被迫提高产品售价,或者减少存储配置、寻求替代方案 [11] 对国内存储厂商的机遇 - 当前全球存储市场中NAND和DRAM产品的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12] - 存储缺货潮成为宝贵的市场机遇,国内厂商通过持续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正逐步承接海外厂商退出的市场份额 [12]